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成  张炜  匡桦 《财经研究》2011,(2):27-37
文章通过对金融监管者之间的博弈行为研究发现,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合作成本是导致监管制度漏洞的重要因素。以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博弈为基础的监管者与金融机构的博弈结果显示,监管者可以通过对监管成本和处罚力度的动态调整实现监管博弈均衡。监管制度的均衡分析与微观形成机理结论的契合表明,降低监管成本比单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更有利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控制与化解。通过对美国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金融监管实践分析和我国金融监管现状透视,模型结论得到了有效的印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产业组织竞争和结构的演变,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市场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与此相适应金融监管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这样几种金融监管模式:机构监管、目标监管、功能监管、单一管制机构监管。除了机构监管之外,其他三种监管模式都反映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融合趋势,尤其是功能监管,从理论上完整地论证了金融产业组织结构变动与监管模式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实践中这些监管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应该慎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博霓 《新经济》2014,(26):61-62
金融机构在监管制度下的变革是金融行业自由化发展的产物,国家的金融监管成为金融行业逻辑的延伸,金融演变与金融监管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进行动态发展并保持均衡,有效发挥优化市场资源的作用。金融危机的出现成为引起金融演变下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矛盾的不和谐因素。加强对金融危机的思考,维护市场的稳定、保持经济发展,控制风险成为关键,本文对金融机构创新机制监管进行概述,对金融机构监管制度下风险投资进行管理,总结出金融机构监管控制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金融监管效率的基石: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金融监管过程中的博弈分析,揭示了当前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导致的监管当局提供有效监管激励的缺失及金融机构普遍的道德风险是造成金融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因而解决金融监管低效率或失灵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金融市场透明度建设、监管制度安排的合理设计及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完善,实现社会公众、监管当局、金融机构之间的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5.
郭秉义  赵立  赵元英 《经济师》2001,(1):166-167
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体制改革以后,进一步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法律地位,强化了金融监管体系,加重了金融监管责任,同时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后出现的复杂局面和国内经济转轨的形势,有必要探索拓展监管深度和广度,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一、明确监管对象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对象是金融机构,而不是直接管理和监督金融业的业务决策和业务经营。金融监管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依法赋予监管机构的一种法定职责,中央银行履行金融监管职责,是依法核查金融机构的合法性、金融机构行为的规范性、金融机构资产的安全性和金融机构服务的质量标准。通过这种监管来…  相似文献   

6.
外部性、不确定性、非对称信息与金融监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融体系属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设施 ,而自身却相对脆弱 ,其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金融监管与一般公共监管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 ,即为防止市场失效而由公共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必要规制 ,以防范、控制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维持稳定和均衡的宏观经济环境 ,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安全高效运行。①金融监管理论传统上划分为结构监管理论和行为监管理论 ,着重最优监管规则设计的规范研究。从 80年代起国外金融监管理论进入繁荣发展阶段 ,尤其是 90年代随着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广泛运用而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突…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协议演进是以国际清算银行(BIS)为代表的金融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对抗与妥协的结果。经济资本就相当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以防破产所自愿购买的持久美式卖出期权的价格,而监管资本则可以看作监管当局要求金融机构购买期权价格。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背离程度一旦超出金融机构的承受水平,监管套利行为就会充斥金融市场,导致金融危机。如果金融机构经济资本的测算和配置充分考虑到系统风险因素,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趋于相同。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蕴藏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监管部门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国家的金融安全角度出发,必须及时调整监管重心和监管方式。通过放松管制,促进金融市场发育,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竞争力,乃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中国金融监管组织再构造正在酝酿之中,当前关于金融机构改革方案的讨论是实现再制度化的重要理论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出现了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由微观审慎转向宏微观审慎并重等四大改革趋势。文章通过分析目前热烈讨论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六种方案,认为金融监管改革应以统一监管理念、逻辑为前提,关键在于理顺当前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并考虑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与金融主管等四对关系,具体金融监管组织再造可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10.
金融监管制度与机会主义行为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辉  李健 《当代经济科学》2012,(3):81-90,127
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难以根本消除,致使机会主义行为难以避免。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即是保障存款人利益、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过程,也是对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及相关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规避和治理的过程。本文以委托代理模型为起点,分析金融机构经营信息已知和未知两种状态下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各自的效用函数,通过引入监管制度和代理人风险偏好变量分析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状态转变会引起监管契约从强制型契约向合作关系型契约转变,机会主义表现形式也随之变化;不对称信息下绩效挂钩的监管收入激励模式会同时增加监管者和金融机构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信息结构变化要求监管制度也应发生变化才能适应监管有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任碧云  郭昱 《现代财经》2007,27(7):23-27
综合经营,已成为当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但是,金融业的综合经营与我国目前实施的分业监管模式之间明显不相匹配,金融机构业务的多元化与监管机构的单一化之间也存在着诸多摩擦.鉴于国际上几种典型的金融监管模式以及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历史和现状,应在借鉴美国"伞形+功能"型模式操作经验的基础上,以集中监管作为目标模式,并探讨实现这种日标模式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央银行基层机构是中央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当地金融机构的监管是提高金融监管的质量和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在其金融监管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才能提高其金融监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l我国金融监管的总体水平不高。从总体上来看,金融监管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在监管的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由于对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重视不够,监督不力,往往忙于外部监管,结果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但监管效果却不明显这是监管效率不高,对金融运行过程控制不力的集中体现,是监管有效眭不足在金融机构身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关系入手,根据近些年基层人行与监管机构出现摩擦的现实情况,总结央行与金融机构协调合作的国际经验,提出对我国基层央行与监管机构加强合作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金融监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当监管机构发现一个金融机构存在问题时,监管机构是应该立即干预并清算该金融机构?还是应该允许该金融机构继续经营、寄希望其自身能够恢复健康?本文在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的基础上,从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评述和分析,并得出了值得中国监管机构参考和借鉴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大连市中小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大连市中小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问题。在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下,金融秩序良好,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依据金融监管理论对大连市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完善监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金融监管新格局是在原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形成了“一行一总局一局一会”的新格局,即中国人民银行专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总局集机构监管与行为监管于一身,证监会专司资本市场监管。这一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金融监管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提高了监管能力和水平,避免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管漏洞和重叠,提高了监管效率和质量。对资本市场和股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次整合将有助于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一、功能型金融监管的定义 功能型金融监管的概念主要是来自于有关金融体系的“功能观点”学说。该学说是由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erton和Bodie(1993)等人最先提出的,它是相对于传统的机构观点而言的。后者将现有的金融机构和组织看作是既定的,是分析所有金融问题的前提,所有金融体系的调整与改革也只能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即无论现有的金融机构还是监管部门,都力图维持原有组织结构的稳定性,这也是传统机构型监管的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独立银监会的成立可能带来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成本增大、造成一定程度的监管资源浪费以及在处置地方金融机构风险时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该文探讨了通过建立银监会与中央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和金融稳定的协调机制、尽快落实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协调制度、对农村信用社采取与商业银行不同的监管模式以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建立分级存款保险制度等措施,完善银监会成立以后的监管制度安排,以使改革能够发挥其预期功效。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保证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以此为导向,结合我国国情,在现有监管体系基础上积极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