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农业部启动了"农业科技创新年活动",实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中央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出台,既是着力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谁来种地"的关键所在,更是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带来了新朝遇。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培训》2014,(10):F0002-F0002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夏邑分校自1981年创建以来.坚持农广校的办学方针.高举农民教育培训的大旗,积极履行农民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科学普及、信息传播等职能.做到稳定开展中专学历教育,持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积极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三进村”培训,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东西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重点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发展农业产业,努力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特点,逐步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东西湖"模式,受到各  相似文献   

4.
<正>湖南省石门县是农业部在全国认定的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石门县于2013年8—9月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以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掌握他们的培训需求,探索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果。一、调查范围围绕水稻、柑橘、茶叶产业,在全县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指出了方向和目标。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是我国农业科技广谱性培训的主渠道,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主阵地,如何抓住机遇,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是当前农广校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一、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  相似文献   

6.
——由《意见》引发的探讨 作为国家兴办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公益性地位不稳固、办学体系不健全、教育培训条件不配套、师资队伍能力偏低等体系建设难题正影响着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恰逢其时,包含体系建设方方面面的《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下发。  相似文献   

7.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波  刘成玉 《农村经济》2013,(1):111-114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和效果提升创造了契机。国外在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方面探索出了许多成功模式和经验,国内总体上也具备了发展农民远程职业教育培训的基础。立足现有条件,借鉴国外经验,本文提出了加强我国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思路和对策,包括把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界定为公共产品;加强政府基础设施投入和学员补贴;立足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农业多功能化、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的背景与趋势,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加强教育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8.
《农民科技培训》2012,(1):50-50
2011年12月8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会议全面部署了"十二五"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农业部决定从2011年12月开始,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连续五年在全国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在全国农村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本期互动平台对河南、黑龙江、湖北3个省份的经验材料进行了摘编,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资讯动态     
《农民科技培训》2013,(12):47-47
◆从明年起,由农业部推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将全部实现转型,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要对象,突出务农技能这一核心内容,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全过程教育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民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用新思路培训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培训也面临新的问题。因此,必须要用新的思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夏邑分校自1981年创建以来,坚持农广校的办学方针,高举农民教育培训的大旗,积极履行农民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科学普及、信息传播等职能,做到稳定开展中专学历教育,持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积极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三进村"培训,努力培育  相似文献   

12.
<正>平江县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县域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5万人,27个乡镇、80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耕地面积80.5万亩,是全国产粮大县、产茶大县、养殖大县、农机平安示范县。近两年来,平江县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农业技术普及性培训达到3万多人,阳光工程培训技能5000多人,创业培训90多人,为10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开展技能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4000多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900多个,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30个,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天津市武清区农广校从自身职能出发,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创新培训机制,灵活培训方式,扎实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提高务农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力争培养一大批叫得响、留得住、扎根农村、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农民"能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力量和支撑,为武清区农业发展服务。一、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武清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主要锁定在农民专  相似文献   

15.
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很重视农民的教育培训,把农民培训与证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知识化、职业化和现代化的农民,对我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部已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真正成为主体,成为基础依托,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线"。接好"天线",这是由农广校是国家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公益性专门机构的职责和地位决定的。要立足全局,把握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农民需求,统筹组织实施各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一方面需要履行认证职责。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由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受委托机构具体承担。农广校作为受委托机构,履行认证职责当仁不让。另一方面认证需要与扶持  相似文献   

17.
<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近日正式启动,中央财政将安排农民培训补助资金11亿元,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作出专门批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对阳光工程进行转型升级,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必将掀开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化建设的新篇章。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的  相似文献   

18.
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强化教育培训。一方面,以扩大劳务输出为目的,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以政府为龙头,职业技术学校为骨干,社会培训为主体,按照“政府出钱培训、农民免费学技、企业按需用工”的思路培训农民,增强转移就业技能。另一方面,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目的,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乡镇村已经发展起来的农村技术培训基地和各类专业协会,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是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业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依托。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初见成效,农业部加强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下发,教育部已经在设计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农民培养资助政策,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这"三大战役"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能不能取得全面胜利,胜利以后能不能守住,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体系上下团结一心、奋勇拼搏。《意见》下发就是集结号,就是动员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