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济学中的伦理理念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市场交易要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经济主体之间的信任则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福山则发现:“最高的经济效率不一定能由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来完成,反而由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共同努力才容易完成,原因是这些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的道德观,使他们合作起来更见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一、现代经济学大厦的基石经济学是研究人与财富的科学。最初的经济学是研究家庭致富的学问,第一个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的法国人孟克列钦认为,经济学即研究"持家理财的精湛艺术"。从斯密开始,经济学成为研究国家致富的学问,他提出了第一个完整形态的政治经济学体系,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条件的学问。李嘉图则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学问,其目的仍然是探讨最大限度地增加国民财富和对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德国历史学派则反对使用"政治经济学",认为只存在"国民经济学"。西斯蒙第是第一个提出不以财富本身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家,他提出经济学要以人的幸福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论国外劳动经济学中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各种禁区不断被打破 ,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吸收国外主流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成果 ,以劳动力的市场配置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中国劳动经济领域的诸多现实问题从新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 ,目前经济学界对国外劳动经济学的引进也存在一个不足之处 ,那就是对它的数量化和规范化的方面借鉴较多 ,对它的人文因素① 却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其实 ,正如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所说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 ,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马歇尔 ,1 964中译本上册 ,第 2 3页 )…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学真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它是一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给学生讲授现代经济学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经济学是一门博大的学问,它的触角伸向了四面八方,俨然已形成了“经济学帝国”。经济学家们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生活,都让人觉得非常有趣。所以我时常试图用经济学理论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以期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5.
陈红  朱冬梅 《经济师》2006,(6):24-25
边际分析,使经济学从原来带有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变为纯粹研究如何将有限的稀缺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门学问;结束了早期经济学宏观、微观混合不分的局面;推动了实证经济学的重大发展。边际分析就是利用微积分方法对经济学的一次整合,从而确立了边际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为边际分析最优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保障,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金融努力     
论金融努力张杰一、引言:对理论史的简要考察在西方经济学领域,经济努力很早就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重视。19世纪末期,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河弗里德·马歇尔注意到财富是“满足欲望的东西和努力的结果”,由此推得,“经济学一方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科学”,另一方面又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和发展教育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一什么是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这门学问能否成立? 我主张在我国应该建立和发展教育经济学这门学问。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是教育中的经济问题,或者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经济科学中有一类学科称之为部门经济学,它的特点是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一中的经济问题。教育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因此教育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近期的《经济学家茶座》上刊登了一些经济学者关于如何开展现代经济学教学的文章,如陈钊、陆铭等人的《学“问题导向“的经济学》(第31辑)、李俊慧的《巧讲微观经济学》(第32辑),这些文章对我启发很大。身为教书匠,我一直以让上过我课的学生“感觉经济学是一门很好玩的学问,了解经济学是一种思考和生活方式”为教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毛军权 《经济师》2003,(6):41-42
文章认为 ,经济学是一门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 ,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中国经济学”概念是不存在的。产生于异国他邦的经济学是适用于中国的 ,具有解释中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 ,把握运用经济学原理的条件的复杂性和条件的细微差别性 ,是正确运用经济学原理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的庞大体系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智力视野,同样被称为“经济学教授”的两个学者,可能对彼此的研究领域一无所知,所以,基于对基本概念理解的不同而产生的学术争论层出不穷。如果专门研究科学上的纷争会导致一门精彩绝伦的学问,但这里我只把经济学研究划分为三种类型,全当给大家献上一幅蹩脚的经济学研究漫  相似文献   

11.
刘拥军 《当代财经》2004,(2):8-11,27
发展经济学应当是经济学中关于增长与发展问题的学问,它正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那些声称发展经济学“走下坡路”或“已经死亡”的人,主要是对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不准确。发展经济学不是与经济学分庭抗礼的独立学科,它是一门以经济学为基础、不断从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中汲取养分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发展经济学不仅需要将历史上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兼容并蓄,而且需要将古典的发展思想与现代经济学的前沿成果融为一体。准确的学科定位有利于发展经济学在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相互学习、融合与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振中 《经济师》2001,(1):214-215
如果说:“愤怒出诗人”的话,那么在写博士论文方面,我们也可以调侃式地仿效说一句“激情出博士”。我很喜欢1764年一位西方学者说过的一句话,即“人的激情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条条道路通激情。”我认为,在通往博士的道路上,每一位向往获取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也同样需要激情。经济学是与人们的物质财富生产和物质资源分配密切相关的学问,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建立在商品资源短缺而人们需求无限基础上的经济学,充满着爱与恨的情绪,渗透着物欲的诱惑和价值观念和搏杀。因此,在探索这门学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性,而且也需要激情。激情尤如人们灵魂…  相似文献   

13.
韦森 《经济学》2007,6(3):945-968
基于对经济思想史上一些相关文献的理论回顾,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学理论互动演变的当下格局中,是对经济学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这样一些元经济学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和讨论的时候了。第二小节的文献追溯发现,在经济学说史上,伴随着由“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转变,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本质和任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问题。研究发现,任何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都会潜含着某些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在其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术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去发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自然秩序”。第四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一种高度形式化的“精密科学”这一问题,并对目前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唯科学主义的研究偏向做了一些反思性的评论。本文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为了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在未来的健康成长,应该鼓励不同经济学流派和研究路径之间的竞争、对话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成全 《经济学家》2003,(2):99-102
经济学必须具有实证精神,这是对经济学的低层次理解。事实上,在经济学界,占多数的意见是:经济学尚未成为一门合格的科学,但正走向科学。依我看来,经济学更主要是关于人的行为的一门学问,它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从人文精神这一高层次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最通常的一个回答往往是:因为想赚钱。 这自然是一个其实是不了解经济学本质的人所提供的答案,以为经济学是一门教人怎么赚钱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正>"区域经济学是一门‘顶天立地'的学问,要从全国的视角看区域,从区域的视角看天下。作为一名经济学者,应有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融对‘天下事'的关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中因果规律的探寻方法——经济学实验方法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 《生产力研究》2005,(2):9-11,17
实验法是对研究客体所处条件加以有意识调节控制的方法。传统观念上经济学通常被视为一门“观察性”学科,而非一门实验学科,人们在经济学方法论上限于一个认识误区,即对实验方法的漠视乃至排斥。然而,作为“科学”实证和发现的最基本也最有力工具之一的实验,最终在行为经济学者的倡导下还是步入了经济学的殿堂。本文阐述了经济学实验方法的基本特征;同时,对经济学实验规则以及经济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毛丽冰 《经济》2012,(10):64-66
对很多人而言,经济学是一门抽象而枯燥的学科,经济是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经济学家往往也是高谈论阔不苟言笑的人群.其实经济学并非这般脱离生活,它毕竟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有这样一位经济学家,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讲解经济学,常有曲径通幽之妙;他翻译了大量西方经济学著作,他翻译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当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人手一套;他很喜欢读书,包罗万象,甚至不放过“谈武论侠话经济”的机会.他就是梁小民,喜爱他的读者亲切地称之为“大众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9.
今天“西学”所谓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触类旁通”或“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贯通”现象。因为主修经济学的缘故 ,即使在阅读“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我也会情不自禁地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想问题。同样 ,在传统文化中熏染久了 ,自然对现代经济学有了一些“非经济学”的看法。正如列子所说 :“东方有圣人出焉 ,西方有圣人出焉 ;此心同 ,此理同” ,学问原本就是相通的。当然 ,对于我的心得 ,会心者可以一笑 ;讨厌者也不必因我不姓胡而不好意思说那是“胡说”。我们不妨从唐诗开始 ,品味一下现代经济学的个…  相似文献   

20.
比较经济学的危机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特殊性及其效果的新兴学科。新比较经济学抛弃了传统比较经济学的“主义”比较法,呈现出多元化状态。文章认为,新“主义”学派、“组织”学派、“比较制度分析”学派各具特色,在方法论、理论观点和内容方面已经取得新的进展,但仍属于一门不够成熟的学科。还需要在吸收新比较经济学各个流派最新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整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