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松奇 《银行家》2012,(1):134-136
正当石头的第三本书书稿即将送交百花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孙静同志的时候,望着这沉甸甸的一摞,我不禁感慨万千,因为儿子毕竟只有15岁呀,就已经写出了这么多的东西。记得石头一周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在长春大姐家为石头过生日。中国自古就有"抓周"的传统,就是在孩子一周岁这一天,把孩子放在床上,在他身边摆下一圈东西,看他抓住哪一样东西,就能预知他  相似文献   

2.
人能弘道     
我年轻时,有人提问:"如果一生只能读一本书,你会读什么?"我还在苦苦思索时,别人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当然是《论语》了!"钱穆先生九十二岁时,说他每年至少重读一遍《论语》,并且总能得到一些新的启发。如此看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平凡人还是  相似文献   

3.
爸爸的话     
《银行家》2014,(5)
正《2013写在波特》是石头在美国读高中时写下的部分文字。之所以用"部分文字"这个词是因为2013年6月,我去波特兰参加石头的高中毕业典礼,当石头妈姑帮他整理房间时才发现,石头在美国三年写了那么多的作业,那些英文作业都是八开大纸,我们最后差不多收拾了一推车扔掉,在这些英文作业中也偶尔能捡到石头信手写完又丢掉的中英文诗歌、文章和片断文字。他随手丢掉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这本书中所收集的只是石头在美国读高中期间按照他初中语文老师王芳的要完后又转我们的文字。  相似文献   

4.
书架     
《标准普尔教你做好个人理财》汤姆·道尼著《标准普尔教你做好第一笔投资》奈勒斯·马蒂夫著《标准普尔教你做好长期投资》约瑟夫·提格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项成果的投资要有合理明确的投资目标、切实可行的投资计划以及充分的事前咨询和衡量,做到这几点,我们的财富就能事半功倍地增长,这是所有投资者的愿望。这三本书的目的就是向读者传授如何有条有理地做出投资规划、进行稳健的投资操作,并最终实现预定目标。第一本书——《标准普尔叫你做好个人理财》教你把自己的财物  相似文献   

5.
刘齐 《金融博览》2015,(2):87-88
小学时代一共有十二个寒暑假期,每个假期我都要到《沈阳日报》资料室读书。“读书”二字太过严肃,我不是用功之人,当年学童的作业也不多,聊胜于无。我主要是挑有趣的书看着玩。记得有一本书叫《我看见了什么》,是前苏联作家和美术家合作的图文并茂之作,写一个外地儿童到莫斯科旅行的经历。每一页都有插图,文字都很浅显。遇到生字也不要紧,上下文一捋,再顺着插图一猜,大体意思就了然于胸,克艰攻难的自豪感随之而来。这是我以一年级的学历读过的第一本书,足有一  相似文献   

6.
无涯之知     
张霖 《深交所》2010,(1):41-44
近来相继读了三本书:《统计与真理》、《寻找薛定谔的猫》以及《歌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三本书皆是科普读物,但由于相关内容都涉及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因此。也不可能“普”得没“谱”。坦白地讲。我的数理功底不够,这三本书一些地方我看得眼冒金星,仍是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7.
我不敢说饱读诗书,但应该可以说从小就养成了比较喜欢读书的好习惯。然而,也不知道是记忆力减退了的原因,还是因为所读的好书太少,抑或是其他因素,现在想得起来我所读过的好书的书名似乎并不多。但有一本书,是我二十多年前读过的,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就是邵华泽所著的《新闻评论写作漫谈》。还记得当时买《新闻评论写作漫谈》这本书的时候,我其  相似文献   

8.
买下刀尔登《不必读书目》这本书,当初的想法或许是"真诚"的,以为可以作为今后选择读本的指南,甚至当做清理书架的依据:某些书既然不必读,当然也就不必买、不必存了。其实我明明知道——连作者也已经不打自招了——"不必读"这样的题目,是"有一点危言耸  相似文献   

9.
人能弘道     
我年轻时,有人提问:“如果一生只能读一本书.你会读什么?”我还在苦苦思索时.别人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当然是《论语》了!”  相似文献   

10.
<正>读完《在“人民”的怀抱》这本编辑中的电子版文学书后,第一感觉是作品很朴素,现实生活历历在目。第二个感觉是作者很忠诚,热爱生活品质有加。为此,我联想到—句古诗文:“一片冰心在玉壶”,很适合这本书的书名,也很适合作者的名字——包玉清。难道说这适合是对位是巧合吗?是也无妨,不是也无所谓。出书,首先要看内容,出版社要看你写的作品,责任编辑要看你的作品,读者们要看你的作品。从作者到出版社到读者,是三位一体的。如果用文艺理论的定律看,就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创作轨迹。恰好,作者将他的新书取名《在“人民”的怀抱》,一定是经过作者推敲的。我这里冒昧地把这段话加入,以佐证包玉清作品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1.
从小我就爱读书,现在已经快70岁了,书籍仍然是我最好的朋友。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我最爱读民间故事书,有中国各民族的,还有立陶宛、朝鲜等外国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述着做人的道理。例如关于善良,我读过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长发妹》,这是广西壮族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善良的姑  相似文献   

12.
我姐姐是武汉的个体商户,经营电器、涂料、板材等二十余种产品。前不久的一天上午,我去姐姐家串门,发现她正端坐在一张椅子上看《税收征纳》杂志。我对姐姐说:"你快五十岁的人了,视力又不好,怎么还有心思看书读报呢?"姐姐听后望了我一眼,一本正经地说:"我看的这本书是税务杂志,里面税收知识很多,像我们这些搞经营的,不懂得国家的税收政策知识不行!"  相似文献   

13.
小学时代一共有十二个寒暑假期,每个假期我都要到《沈阳日报》资料室读书.“读书”二字太过严肃,我不是用功之人,当年学童的作业也不多,聊胜于无.我主要是挑有趣的书看着玩.记得有一本书叫《我看见了什么》,是前苏联作家和美术家合作的图文并茂之作,写一个外地儿童到莫斯科旅行的经历.每一页都有插图,文字都很浅显.遇到生字也不要紧,上下文一捋,再顺着插图一猜,大体意思就了然于胸,克艰攻难的自豪感随之而来.这是我以一年级的学历读过的第一本书,足有一寸多厚.识字渐多,看书的口味也不断变化.从童话故事到民间传说,从探险历程到战争小说,从漫画杂志到科幻读物,一本又一本,一年又一年,不断收获惊喜和乐趣.  相似文献   

14.
正苏珊桑塔格有一本文集叫《疾病的隐喻》,她在里面从社会学角度对疾病进行了分析。说实话,这本书我没怎么看懂,但是她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来看待疾病本身。比如她提到:"结核病通常被想象成一种贫困、匮乏的病……与此形成对照,癌症是中产阶级导致的病,一种与富裕、奢华相联系的病。"——这无疑是对疾病非常有趣的诠释。我从小患有哮喘,这种病给人带来最大的影响在于:你必须要抑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激烈的情绪,比如放声大笑或者  相似文献   

15.
你也许听过这样的说法:"住在玻璃房子里的人就不该乱扔石头。"在某次与政府审计人员分享的演讲中,我提了一个衍生出来的说法:"如果你想要扔石头,最好确保自己住在不会碎的房子里。"这句话对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都适用。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学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两本书,认真贯彻国务院的“决定”精神,坚决同官僚主义进行斗争.这里,我想就读书与反官僚主义的关系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肤浅的看法.一、学习“两本书”,提高对这场斗争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两本书集中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及其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点.学习“两本书”,有助于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助于提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助于坚决、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两本书中,有不少文章对官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高明 《金融博览》2021,(17):94-95
在2015年我曾出版了一本有关信用评级的书.随着认识的深入,在过去这几年,我有过修订完善的想法.但由于工作繁忙,修订完善之事一直未付诸实施.受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两年多前我开始了这项艰巨任务,待完成时发现它已成为全新的作品——《全球金融市场的信用评级历史、方法与监管反思》.  相似文献   

18.
《财政监督》2004,(5):8-12
殷氏言论:——当年大学毕业填志愿,第一位就是"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当时我们打着行李,唱着地质志愿之歌,到包头一干就是七年。——在我进行人事调整的时候,因为有些干部被换掉,有人拿石头砸到我车上,扬言只要我出去就炸我的车。——氧化铝二期工程是我最感欣慰的"作品"。这个工程可以说在中国铝业建设史上创造了奇迹,连美国人都感觉做不到。——改革者首先要自律,否则你一说别人,马上就会有人给你杀一个回马枪。——我是一个平凡但不服输的人。坦率地说,在采访殷恩生之前,笔者对铝业的认识是模糊的。埋藏在深山里的铝矿石,经过多少环节的复杂冶炼和分解,凝聚多少  相似文献   

19.
年幼时信奉一句话 :“读书最乐 ,康健是福。”这些年来 ,工作十分繁忙 ,但并不影响我对书刊的偏好。我读书读刊 ,目的性、功利性不强 ,大多是率性而读 ,当自己沉浸在书刊之中时 ,世间的烦扰芜杂 ,全抛在脑后 ,有一种羽然而登仙的感觉 ,好书好刊净化着自己的心灵。我好读书 (刊 ) ,也好将好书好刊推介给他人 ,与人分享读书的快乐。或许是领导看中了我这一点 ,当分行一位从事《中国金融》宣传发行工作的老同志退下来颐养天年的时候 ,领导和组织让我来做《中国金融》的宣传发行工作 ,我便欣然同意了。《中国金融》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机关刊物 ,传…  相似文献   

20.
三年多以前,我所在的中文系试行读书小组计划,让老师带着学生分组读书,我当即想到的是《论语》。实际上,我对《论语》是陌生的。固执地选择读《论语》,是因为之前的两三年,我喜欢在睡前翻读几则《论语》,里面有一种宽厚的力量,慰人心胸。它谈论的是人间"正道",言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