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一、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现状 灵活就业,主要指存在于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中的、有别于传统的就业形式。我国目前的灵活就业人员主要包括城市私营、个体经济中的从业人员和正规部门的临时工。将灵活就业者细分,包括:被旧体制“抛出”的一部分下岗、失业工人;流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一些阶段性或季节性临时工和低层次的自谋职业者。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然间,下岗、失业、自由职业者,兼职等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国外称为非正规就业人员)逐步增加,这部分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为配合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鼓励和支持“4050”人员从事灵活就业,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续保,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个人申报与社会初审相结合的原则,向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以减轻他们的缴费负担,缓解参保压力,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灵活就业形式主要有:临时工、季节工、劳务工、承包工、派遣工、小时工、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不可能有很多积蓄,一般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如  相似文献   

5.
姚宇  张丽 《中国金融》2007,(23):68-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行,该法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和实施与非全日制等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等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然而,在现实当中,灵活就业者的就业保护、社会保障的实践依然存在着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6.
作为数量庞大的就业群体,灵活就业人员无疑是医疗保险扩面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究竟如何?地方探索又有何异同?本刊拟分期刊发一组文章,通过梳理灵活就业的基本情况和政策规定,分析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业态经济的发展,灵活就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就业形态,但针对灵活就业群体失业风险的保障制度仍处在探索阶段。在未定权益估值法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来自重庆灵活就业人员的调研数据,以Cox比例风险模型测度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保险的支付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种保障方案下重庆灵活就业人员每月愿意支付的失业保险保费约在15.03元~45.75元之间;随着保障水平的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保费支付意愿也会提升;收入水平的增加、风险偏好等级的上升会显著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支付意愿;过去有不良保险参与经历的灵活就业人员的支付意愿偏低。基于此,提出探索灵活的缴费方式、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加强失业保险保障宣传、制度设计兼顾供需双方利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非正规就业成为各国重要的就业形式之一,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就业形式和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2005年城镇2.73亿从业人员中,原几乎一统天下的国有、集体两类正规单位就业人数和比例均大幅下降,在过去的10年中两类单位的就业人数由1996年的1.42亿下降到2005年的7298万,  相似文献   

9.
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障的合法性 目前一些地方在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障方面的主要顾虑是,在缺乏上位法明确支持的背景下,地方性法律文件的合法性问题。应该说,这一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具体规定来看,《社会保险法》对工伤保险没有像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那样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也就意味着没有授权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10.
灵活就业作为我国新发展阶段重要的就业途径,突破了固定劳动形式,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在阐释灵活就业概念、特征与就业发展渠道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和征管现状,重点剖析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困境与征管瓶颈,从扩大政策覆盖面、适度降基降率、明确利益相关者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议,并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内外部门协作、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数据应用水平等方面给出优化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征管路径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日,美国乔治敦大学法学院奥尼尔卫生法研究所与西北大学法学院联合召开了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法律政策研讨会,工伤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的专业人员、专家学者、司法工作人员重点探讨了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障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我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日益增多,现有的社会保险格局难以适应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需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应体现灵活的特色.如何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做出必要的调整,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前两篇文章梳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基本情况和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本文将着重分析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面临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国未来就业形势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提出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灵活就业人员“异军突起”,成为拉动赤壁市就业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将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赤壁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各地传真     
天津提高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社保补贴自1月份起,天津市调整2011年度失业人员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社会保险补贴,正在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自谋职业人员和享受补贴比例为50%的灵活就业人员,月补贴额由246.88元提高到284.45元;享受补贴比例为75%的灵活就业人员,月补贴额由370.31元提高到  相似文献   

16.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者的福利差距是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突出矛盾。在就业形式灵活化的时代背景下,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行为对我国养老金福利分层格局的演化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城职保缴费门槛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缴费门槛每提高一千元,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职保的几率下降7.0%,同群效应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该负向影响仅限于已婚者和居民医保参保者,并随灵活就业者年龄的增大而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参保者而言,缴费门槛提高一千元,其缴费档次降低11.9%、断保几率提升100.7%、缴费年限降低7.1%。缴费门槛规制着灵活就业人员城职保福利资格的获取,并影响其福利积累的过程,是一种隐蔽的福利分层工具。当前的缴费门槛政策可能导致两大制度间福利分层效应的固化,甚至对部分参保者造成逆向的收入再分配。建议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监测制度,因地制宜设定缴费门槛,推广“助保”政策以减少断保行为,优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以减弱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  相似文献   

17.
宜昌市是全国101个国企改革的试点城市。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大量职工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他们迫切期望在发生疾病的时候,能向单位职工一样享有一定的医疗保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就业的新要求,解除灵活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该市较早突破了医疗保险限于“城镇职工”的局限,城区从2002年7月1日开始试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截止到2004年末,有44707名灵活就业人员(含低保人员1406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占全部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的18.68%,占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中灵活就业人员的64.80%。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实现对社会群体的全覆盖,其中灵活就业人员是重要的覆盖群体,其参保缴费状况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和平稳运行。然而,实践中,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积极性不高,停保、中断缴赞现象突出,这表明现行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进行精算评估,以期为制定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的养老保险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是以劳动(人事)关系为基础条件的,从参加工伤保险到进行工伤认定,再到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均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人事)关系为前提。灵活就业人员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他们没有用人单位,也没有与其他主体建立劳动关系,难以纳入现行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0.
灵活就业将成为我国就业的重要形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却不适用于灵活就业人员,导致他们参保率非常低,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应该设计灵活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办法,创新社保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以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特点,同时还要完善社保立法,以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