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顺价销售政策作为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执行情况倍受人们关注。从目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通过实施一系列调控和管理措施,粮食价格已从谷底有所攀升,但总体水平仍偏低,与顺价销售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以苏北响水县为例,1998年粮食部门平均收购价为1.34元/公斤,按照顺价销售的要求,最低销售价应达到1.40元/公斤,而现行市场价在1.32元/公斤左右,形成价格倒挂,因而顺价销售十分困难。目前,粮食部门仍有大量库存,每月储存保管成本较高。粮食部门忧虑,随着积压时间增加,可能出现粮价上涨…  相似文献   

2.
王玉萍 《经济师》2000,(7):163-164
粮食购销企业实行顺价销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在实践中粮食顺价销售还存在着许多困难,有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这方面问题及对策谈点看法。一、粮食购销企业实行顺价销售面临的问题1、粮食顺价销售难度大。一是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粮食部门收取的定购粮和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价格较高,造成粮食收购成本大,顺价销售的余地很小。二是收购费用较高。粮食部门为方便农民售粮设置收购站点多,粮食并仓转库费用较高。三是粮源不易垄断,由…  相似文献   

3.
粮食顺价销售的难点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毅  钱志刚 《经济师》2000,(2):64-64
目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是:“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其中顺价销售是指国有粮站、粮库等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出售的原粮及加工的成品粮,必须以粮食收购价格为基础,加上合理费用和利润形成的价格进行销售,达到保本和微利不亏损的目的,绝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向任何单位和个人低价或变相低价亏本销售。实现顺价销售,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改的关键环节,也关系着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真正实现。然而,从目前来看,要实现粮食顺价销售,仍存在很大困难。一、粮食顺价销售的困难1、粮食企业对粮改政策认识偏差,影响粮食顺…  相似文献   

4.
石荣艾  叶勇 《经济师》2000,(6):137-138
目前 ,在粮食市场持续疲软的前提下 ,粮食能否实行顺价销售 ,成为影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应从权宜之计和长远之计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研究对策。一、粮食实行顺价销售的权宜之策权宜之策是指当务之急暂时采取的变通对策。可以根据粮食购销企业的实际 ,采取以下办法在近期内实行粮食的顺价销售。1、推向市场 ,全员销售。粮食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首先应该是企业的销售员 ,然后才是收购员和保管员 ,因此 ,要推行销售责任制 ,采取层层加压的办法 ,把职工“推”向销售市场 ,按年逐月制定销售计划 ,层层分解下达销售任务 ,…  相似文献   

5.
洪湖市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全国商品粮、商品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曾经为国家作出过很大贡献。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洪湖市粮食企业出现了销售不畅,压库严重的问题,制约了粮食企业的改革。 一、原因分析 1、粮食收购的政策性和粮食销售的市场性,使得粮食库存年年积压,导致库存综合成本过高是粮食销售不畅的根本原因。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国家一直要求粮食企业敞开收购农民生产的粮食,且收购价格定得较高。而粮食销售则要求粮食企业走向市场销售,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情况。 2、粮食市场持续疲软,价格持续下滑是销售不畅的关键原因。自1998年4月以来,国务院提出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其中顺价销售是关键。但是自1998年以来,粮食市场一直低迷不振,价格持续下滑,粮食无法达到顺价销售。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起实行的粮食“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正因为如此,粮食顺价销售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人们欣喜地看到,粮食顺价销售目标基本实现,但同时也注意到,...  相似文献   

7.
在夏粮收购旺季到来前夕,河南省新野县农业发展银行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及上级行关于“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等三项政策的前提下,倾尽全力,积极支持县辖粮棉收储企业顺价销售。今年1至5月份全县粮食系统共顺价销售粮食101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389万元;顺价销售棉花93767担,实现销售收入6243万元。粮棉收储企业顺价销售的有效开展也大大促进了农发行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止今年5月末,该行累计收回粮棉贷款9306万元,其中,收回粮食贷款1273万元,棉花贷款8033万元;收回粮棉企业…  相似文献   

8.
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受到来自政策价格、市场价格和人为价格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受收购价格因素的影响更大。收购价格是由政策价格、市场价格、人为价格和粮食自身质量 (价值 )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它决定着销售成本的高低 ,是今后能否实现粮食顺价销售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先决条件。由于价格因素作用重大 ,今年粮食收购刚刚开始 ,农发行新野县支行就确立了以把好收购价格为切入点、做好收购及入库管理工作的夏收旺季工作指导思想 ,科学投放收购资金 ,截止 8月 7日 ,全县已收购小麦 1 687万斤 ,价值 671万元 ,与发放贷款数量之比达到了 1 0 0…  相似文献   

9.
自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出台后,农发行的粮食主管部门等单位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力度,粮食亏本降价销售从根本上得到了遏制。但影响和制约粮食收购封闭运行的因素仍然存在:一是企业自身改革滞后。若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强粮食收储企业自身改革是基本条件。但国务院制定的粮食体制改革方案在推行中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如收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达到四有机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企不分,收储企业的财产、人员分离不彻底等,这些都是影响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隐患。二是粮食销售难顺价。顺价销售是实现收…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爆发了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在此次危机中,我国粮价没有受到巨大冲击,因为我国有95%的粮食自给率做后盾,但随后的国际高粮价对我国粮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我国粮价波动,除了受国际粮价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率、政府政策、粮食库存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等.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粮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对我国粮价有显著影响.最后给出后危机时代我国粮价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普遍遇到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粮食顺价销售难以实现。顺价销售不能实现,粮食企业就会出现新的亏损,哪个地方粮食企业继续出现亏损,说明哪个地方的粮改是失败的。检验一个县(市)粮改是否成功,看这个县(市)是否扭亏为盈。粮食企业不能再出现亏损了,历史挂账已是如山负重。粮食企业不能实现顺价销售,关键是源头没有管往。前段时间,部分省、市、县出现粮食执法队,对粮食收购市场实行管理,目的是为了从源头抓起,以管市场的办法来实现粮食顺价销售。而这种以管收购市场的办法来垄断粮源的作法,不仅会重蹈覆辙,而且与中央粮改初衷相悖,与发展市场经济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落实,粮食主产区粮食库存也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粮食市场不景气,顺价销售困难,粮食压库严重,粮食陈化变质,经营风险日益增大。笔者认为,要解决粮食生产区粮食陈化问题,加强监督管理,解决好企业亏损和财政挂帐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粮价改革的反复说明我们对粮食供求特点的认识尚不清楚 我国价格改革自粮价始,而粮价改革又是反复最多的改革。1979年我国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其中粮价比1978年提高了20.72%,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到1984年,总产量突破4000亿公斤。面对大好形势,国家于1985年再次进行粮价改革,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相似文献   

14.
当前粮食市场形势与宏观调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预计超过4900亿公斤,实现连续三年增产,总量供求矛盾进一步趋缓。2006年前三季度粮食价格整体上运行平稳,但11月份以来,由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加之国际粮价上涨的拉动和玉米等粮食加工发展的支撑,粮价合理回升,进入高位运行。但2007年粮食价格存在下行压力,农资价格继续呈上涨势头,对粮食发展、农民增收构成较大压力。建议继续坚持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有效发挥粮食宏观调控作用,保持市场  相似文献   

15.
朱浩然 《经济论坛》1999,(13):42-42
所谓顺价销售即以保本微利为原则,以原粮购进价为基础,加上当期合理费用和最低利润确定的销售价格。当前,粮改进入了关键时刻,要实现收购资金的持续稳定封闭运行,顺价销售是关键,而顺价销售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粮食收储企业人员素质偏低。按照粮改有关要...  相似文献   

16.
粮食生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市场粮价还是种粮成本利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焱  李雪 《当代经济科学》2013,35(4):112-123,128
建立合理有效的粮食生产价格形成机制,是确保工农城乡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对中国粮食生产价格形成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RSVAR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粮食生产价格与市场粮价、种粮成本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978-2011年间,种粮成本利润对粮食生产价格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该作用主要表现为长期因果关系,但不具有短期因果关系;新世纪以来的粮食生产价格形成机制中,市场粮价已经成为主导因素,种粮成本的影响则十分微弱;粮食生产价格对市场粮价、种粮成本的传导作用并不明显。粮食收购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不通畅,价格形成侧重流通领域、而偏离生产领域等问题,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去年5月份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改革工作会议,结合粮改工作推进一年来的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的意见”,除适当调整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完善超储补贴办法、促进顺价销售等措施外,把陈化劣变粮食(以下简称陈化粮)的处理也摆上了重要位置。妥善处理陈化粮,事关“三项政策”的落实和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本文就陈化粮的处理谈几点粗浅看法。一、陈化粮形成的原因粮食形成陈化劣变的原因不少,但从分析的情况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价格因素。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党和国家从…  相似文献   

18.
姚顺华  汤学银 《经济师》1999,(12):89-90
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国家赋予粮食企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它既涉及到贯彻执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又关系到保护农民利益。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无疑给粮食收储企业带来了机遇,但对山区农业发展银行来讲,在执行“三项政策”中仍有一定难度,主要表现在敞开收购方面,粮食企业收购的粮食品质低而价格高,同时库容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顺价销售方面,由于受过去双轨制的影响,加上市场因素制约,粮食销售量受阻,且费用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这样农业发展银行实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工作难度自然高于前两项政策的执行。本文就竹溪农业…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我国《价格法》实施10周年。价格总水平调控是《价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是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众所周知,“粮食为万物之首,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波动可能会使肉禽蛋奶、食用油等食品价格产生连锁反应,甚至使社会公众产生较强的心理预  相似文献   

20.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朱钅容基总理5月份在安徽考察粮食工作时强调,当前粮改的重点是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粮食企业自身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其市场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