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粮食安全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华  李宁  史培军 《商业研究》2006,(20):163-167
基于我国土地和水资源状况和我国农业投入成本和效益分析,我国未来粮食的自我保证能力有限。同时分析世界粮食的供求、我国外汇能力和我国粮食进口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目前国内粮食生产的成本已经很高,粮食进口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粮食保障应选择适度进口的“双保险”粮食安全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呈下降趋势,主要粮食品种净进口呈常态化,甚至在“三高”并存下,我国粮食进口仍在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增长率一直高达两位数。根据农业部数据计算得到,2016年1-9月年我国粮食(包括薯类和DDGS)达到8789.4万吨,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63.12%。虽然粮食进口已成为我国调剂余缺重要手段,但“立足国内”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基点,应确保粮食进口适度适当。基于此,本文运用相关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进口的特征以及对粮食进口缺少有效控制的原因,并提有效控制粮食进口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韩冬  钟钰 《国际贸易》2023,(9):52-61
地缘因素对粮食进口有较大影响,探讨地缘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韧性的冲击是准确应对国际市场变化、保障我国粮食进口安全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粮食进口韧性和地缘因素的理论内涵,从进口量、进口价格、进口节奏和进口来源四个方面分析了地缘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地缘因素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粮食进口国粮食进口抗压能力、恢复能力和转型升级能力明显下降,进口韧性受损;地缘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韧性造成了冲击,我国粮食进口抗压能力、恢复能力和转型升级能力都有所不足。我国可通过降低粮食对外依赖度、提升进口来源多元化水平、提升国际市场供应链深度利用能力、增强国际市场风险预警能力提升粮食进口韧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价格月刊》2015,(2):54-57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快速增加,对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粮食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等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梳理我国粮食贸易现状、净进口依存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问题基础上,研究了当前粮食进口格局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完善粮食进口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呈下降趋势,主要粮食品种净进口呈常态化,甚至在“三高”并存下,我国粮食进口仍在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增长率一直高达两位数。根据农业部数据计算得到,2016年1-9月年我国粮食(包括薯类和DDGS)达到8789.4万吨,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63.12%。虽然粮食进口已成为我国调剂余缺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粮食进出口贸易对于我们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调节国内粮食供求状况,实现总量平衡,同时调剂粮食间的品种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1978年至1997年的20年间,中国共进口粮食23757万吨,出口粮食12013万吨,净进口量达12554万吨,这其中有14个年份为粮食净进口,粮食净出口的年份仅有6个,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呈现紧缺与过剩交替、以紧缺为主的态势,粮食进出口的波动较大。从粮食进出口的品种结构来看,我国粮食进口品种显得比较单一,长期以来主要是小麦,1978年至1997年,小麦进口…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至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07亿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实现了"十一连增"。数据显示,我国粮食进口在2014年也再创新高,仅前10个月的粮食进口量就几乎相当于2013年全年进口量,全年进口总量突破1.042亿吨,其中70%以上进口的是大豆,达到了7140万吨。一边是国内粮食产量连年增加;一边却是进口总量连年暴涨,这成为近年来我国粮食市场的基本特征。农业需要的是全  相似文献   

9.
1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蒙贸易的发展,从二连口岸进口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日益增多,蒙古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有关农作物疫情方面的报道很少,杂草检疫的报道几乎没有.因此,全面地对进口蒙古国粮食进行检疫,了解粮食中所带杂草种类,对防止危险性杂草传入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近几年进口蒙古国的粮食所带杂草籽进行了检疫鉴定,基本掌握进口粮食中杂草的种类,并对我国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持续增长,全面进入"净进口"时代,小麦、玉米、大米三大农作物今年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进口大豆预报到港832.28万吨,创月度最高水平;1至4月稻谷和大米进口100万吨,同比增83.6%。业内专家担忧,持续增长的进口增速,将使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粮食进口超过了7000万吨,是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其中,谷物净进口1316.9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供需发生变化,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下,我国的粮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对粮食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首先从数据出发论述了我国中国粮食的安全现状,分别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和对外依赖情况。发现我国多年来稻谷的自给率高,进出口量较小,国内小麦供求短期内也将保持稳定,玉米生产具有相对独立,大豆进口依存度加大。对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提出可改善多因素提高粮食总量粮食进口实现粮食来源多元化以提高议价能力来预防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玉米和大豆等粮食国际、国内价格历史数据,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揭示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作用及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国际粮价通过进口直接路径、进口产品成本路径和进口替代路径等三个子路径传导至国内粮价。实证检验发现,国际大豆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均比较充分,即国际大豆价格会影响大豆进口价格,进而影响国内大豆价格,最终影响国内豆油价格;国际玉米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则不充分,国际玉米价格会影响玉米进口价格,但是对国内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影响程度较低;而在进口替代路径中,玉米和大豆的国际价格传导均不充分。我国应继续推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集中力量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粮食进口仅为调剂国内供求余缺的方针,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的价格调控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规避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消费最广的粮食。全世界粮食总产量中约有1/3是小麦,而在世界粮食贸易中,小麦数量比重约占一半,在我国粮食进口中,小麦进口占2/3以上。世界小麦市场的形势基本上代表着世界粮食市场的形势。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国粮食进口特点及面临的制度约束,可为中国在新一轮WTO谈判中找准定位和争取利我的贸易规则提供参考。基于2001—2020年中国与主要粮食进口国的粮食贸易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进口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贸易非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国粮食贸易效率影响因素与贸易效率水平。结果显示:粮食出口国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均与粮食进口量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的人口总量、粮食出口国粮食产量以及地理距离对粮食进口量有正向影响。从进口效率看,关税水平的降低、金融自由度的提高以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均会对贸易效率产生促进作用。从贸易效率角度看,各国与中国粮食贸易的效率水平整体波动较大,中国自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和法国三国的进口粮食仍存在较大贸易潜力。对此,应抓住WTO新一轮谈判契机,进一步加强各国贸易联系,保持与贸易效率较高国家的合作,同时挖掘其他国家粮食进口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海关总署公布了2012年11月的粮食进口数据:当月,谷物和谷物粉进口量和金额从2011年11月的45万吨和1.6亿美元,上涨至87万吨和3亿美元,增幅惊人。2012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的粮食中,大豆进口2905万吨,同比增长22.5%;大麦进口150.94万吨,同比增长62.3%;小麦进口219.35万吨,同比增长294.9%;稻谷和大米进口118.67万吨,同比增长226.9%;玉米进口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对此数据,有人惊呼,玉米快要成为第二个大豆,中国粮食是否还安全?这边是海关统计数据表明进口粮食数量激增,另一边则是中国粮食产量创下了"九连增"。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供求缺口只能靠自己来解决,不能完全依靠进口来弥补。依赖进口是要担国际政治风险的。少数粮食出口国经常以粮食的武器实行粮食禁运,对粮食进口国实行经济制裁或政治报复。苏联在70年代和80年代曾多次受到美国粮食的制裁。伊拉克在海湾危机中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国内饱受食品和医药匮乏之苦。1989年“6·4”风波后,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油进口形势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粮油进出口现状、粮油进口历史趋势及推动力量、粮油进口对我国粮食生产及市场供给的影响、国内粮油生产及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的比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展望我国粮油进口前景。  相似文献   

18.
关于粮食安全,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粮食危机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具体内容包含生产的充足性、供给的稳定性和粮食的可获得性等三方面含义。我国在1992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认为粮食安全就是“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人们已达成了共识,但如何实现粮食安全,尤其是可否进口粮食,理论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粮食安全要立足国内,强调较高的粮食自给率;二是基于比较优势原理认为,粮食安全不能仅仅考虑国内,要从全球的角度配置农业资源,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口。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进出口以品种调剂为主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最近表示,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四年保持1万亿斤以上,粮食的进口和出口主要是在商品品种上的调剂,我国粮食生产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他表示,针对近期极端天气对粮价可能产生的影响,商务部  相似文献   

20.
近期国际粮油市场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振邦 《中国市场》2012,(42):53-56
由于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天气频发的影响,美国的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产量下降,导致全球粮油市场供应趋紧,推高了包括小麦在内的粮食价格的上涨。为此,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以保证国内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确保国内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如继续坚持主要粮食品种基本自给的方针、提高国内油料作物的自给水平以及对食用植物油、油料和粮食品种进口调剂实行"多边战略",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