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各国政府纷纷动用巨额财政资金救市.右翼观察家和经济学者压倒性地宣称这是防止金融机构"恐慌性卖出资产"、确保信贷市场恢复流动性、重启抵押贷款和其他证券化资产二级市场的有效途径.然而,欧美共产党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揭示了政府救市方案"劫贫济富"的本质,并给出了他们的替代方案.文章拟对以美国、英国、希腊共产党为代表的欧美左翼在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尤其是政府救市方案实施一段时间以来的各种评价作初步总结,以介绍给国内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经济危机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桂华 《北方经济》2009,(11):47-49
一、经济危机对全球的影响 2007年夏季开始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凸显出四个"前所未有":国际市场震荡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大型金融机构倒闭之频繁前所未有;危机影响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各国联合救市的联合性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3.
美国式救市给我们什么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策救市,到市场救市,再到金融机构自救,美国式救市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由多种力量、各个层面共同构筑的立体救市网络。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机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媛  蔡鑫  李震坚 《辽宁经济》2009,(10):32-33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首先发端于美国的房地产次级债券危机。2007年4月2日,为应对来自华尔街的174亿美元的逼债,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及裁员54%,自此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序幕。2007年7月至9月,美国及欧洲不少与“次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相继破产,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联手救市并降息,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来,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政府为避免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由于各国所受危机影响程度及在危机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不同,各国的救市措施同中存异。本文以美国及欧洲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救市计划为例,总结了这些救市措施的共同点及差异,分析了救市措施的前景及局限性。救市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危机的发展蔓延,但也可能产生道德风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夏海兰 《中国经贸》2009,(24):181-18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解读报告中指出“各国经济同步救市计划产生了“正”的外部效应,带来了世界经济明显的回暖势头这也是很多学者认为经济靠政府救市的危机时代即将结束,而“后危机时代”可能首先将面临这场危机各国政府所选择的救市方式(大量注资等金融手段)所留下来的“高通胀风险”的后遗症。”可见,通货膨胀会计应再一次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多年有利发展之后,信贷危机、金融市场动荡、经济衰退和不确定性如今正在全球肆虐.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危机,在各国的一片救市声中仍然不可避免地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8.
大萧条与次贷危机都源自于金融体系最为发达的美国,并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在两次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非均衡发展;危机爆发是对美国金融体系的痛苦纠偏;危机的扩散过程中,政府的救市举措及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危机持续的时间和后果.通过对危机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对金融危机演进历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度了我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以及危机前后对金融系统的边际风险贡献程度.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危机时期,我国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边际风险贡献较大;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风险贡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危机期间较大、危机前后相对较小.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减少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的外部性和顺周期性,应加强对那些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监管.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爆发后,为帮助中国经济重新回归稳健增长路径,中国政府推出了规模庞大的救市计划。时至今日,离救市计划最初推出已历3年有余,本文考察次贷危机前后(即2008-2010年)中国货币财政政策的调整和变动,结合在此期间资产价格的表现,试图从资产价格的角度分析中国版救市计划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资产价格在庞大经济刺激计划的提振之下迅速止跌回稳,但通胀形势也发生逆转,通胀压力剧增,当初的救市计划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