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加入WT0后.统一、公正、合理的行政程序既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要求,也是我国政府在《中国议定书》中所做的承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应尽快出台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适应WTO对我国行政体制带来的冲击。结合WTO的有关规则。对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立法模式、基本原则、主要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中 《时代经贸》2009,(10):51-53
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即市场失灵也初露端倪,政府微观规制职能目益受到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政府必须通过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纠正市场失灵,同时克服政府规制失灵。WTO更加严格要求我国政府遵守其规则。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政府的微观规制必将在性质、目标、方式、互动模式、体制等方面得到重塑。  相似文献   

3.
从地方政府之间博弈的角度看土地市场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方政府,是地区土地市场的管理者、需求者以及唯一供给者,因此土地市场是否有序首先取决于地方政府之间在土地市场上的博弈。而在目前体制下,地方政府之间在土地市场上的博弈,无论是土地供应博弈,还是土地价格博弈,都是非合作博弈,所以当前土地市场秩序是混乱的。因此要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首先就要实现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上的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行政垄断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垄断是由于行政权力的保护形成的垄断,其实质是行政特权对特定行业的过度保护和干预。在我国行政垄断大量存在,极大地阻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竞争,也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腐败行为得以产生的温床。所以,政府必须承担起反行政垄断的重任,制定相应的法律,积极稳妥地推进反行政垄断的各项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房地产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众多主营与非主营的房地产商大规模盲目开发和投资房地产,在资金运行不足的情况下而采取了非法吸储的严重后果。其中一些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加剧市场秩序的混乱,微观主体的市场行为如何规制?政府官员行为如何约束?都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对我国政府监管制度在房地产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的缺位加以描述、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行政审批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政府行政审批制通过逆向选择效应,不但提高了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而且使进入市场的企业质量发生下降,要改变政府行政审批制度,需要重塑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利益结构,缩减政府规模、建立制红政府行为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市场出现了不利于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现明,诸如利用行政权力乱收费,假冒、低于成本价格倾销等,坚决取缔和严厉制止这些不利于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行为,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是保障旅游经营利益,维护旅游权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宏 《经济师》2001,(2):173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高度集中管理经济的弊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给生产经营者以充分的自主权政府的职能转变首先应由原来微观经济管理转向宏观经济管理,并与此相适应由原来的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原来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其次是由原来管企业转向管市场,引导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各种服务和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同时,还应由原…  相似文献   

9.
李君 《经济咨询》2006,(6):8-11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凭借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滥施行政行为,扶持或培植一定范围的经营者,实现对相关产业的垄断,达到限制竞争目的的行为。它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转型的产物,是行政权力不当干预市场竞争的结果。在理论上,行政垄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和政府部门运用行政权力所做的限制竞争的行为,包括国家垄断、国家特许的垄断等合法的行政垄断。狭义的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包括享有行政权的组织)违法行政、限制竞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能源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重要的作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即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分析)的根本要义是强调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在给定的市场结构中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我国的电力产业具有国有企业为主、较强的各级政府垄断和行政管制等特点,所以产权结构变化和规制体制的有效性也是影响市场绩效的重要结构性因素。本文基于传统SCP分析范式,结合对电力产业产权结构和规制体制的分析,解读我国电力产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阶段的市场秩序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需要自觉的行动,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打破市场分割和行政垄断,自觉地建立市场秩序,而不能让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来自发地形成市场秩序。市场秩序建设既涉及正式的制度安排,也涉及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两者不能偏废,必须相互配合,形成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12.
李梅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215-216
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垄断现象。垄断可以分为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目前在中国,行政垄断是一个被高度关注但又未能有效解决的热点问题。行政垄断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除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之外,还有计划与市场两种体制的冲突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寻租行为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统一、公正、合理的行政程序既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要求,也是我国政府在《中国议定书》中所做的承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应尽快出台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适应WTO对我国行政体制带来的冲击。结合WTO有关规则,对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立法模式、基本原则、主要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体制与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炳 《经济地理》2004,24(2):162-166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新的特点。市场机制的作用存在缺陷,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存在背反。政府主体方面与生产主体方面因市场缺陷的影响易产生短期行为,给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我国的政治体制、管理模式、法规制度不完善,人的素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使我国市场体制下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性,文章分析了当前市场体制下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指出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有高度统一的市场规则,有计划体制的宏观管理经验,可以采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防止市场失灵、约束生产主体行为,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商业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公有制商业逐步退出流通领域,非公有制商业形成数量优势。但市场本身存在失灵,在国有商业退出流通领域的同时,市场秩序出现了混乱,这就要求政府对商业进行必要的干预,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转轨期,政府对商业行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王冰  徐慧 《经济管理》2007,(1):58-61
消费者与生产者都是市场主体,共同影响市场秩序。生产者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受到道德与法制的双重约束,而消费者破坏市场秩序的消费行为却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要治理市场秩序,应培育和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道德素质并建立合理的法制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缓慢,政府过多的代替市场,并形成自身利益。在行政机构改革进程中,它的自身利益将影响改革进程。因此行政机构在改革中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构编制法制化。  相似文献   

18.
赵晓兰  王蕾 《经济论坛》2002,(24):54-55
国内外大量实践经验证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已无所不在,政府在现代经济增长及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及中国加入WTO,政府职能应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更多地行使的是管理职能。我国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事务,社会单位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高度集中的政府权力机构把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市场、社会…  相似文献   

19.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WTO规则绝大部分是规范政府行为的,因而中国入世首先是或主要是中国政府入世,中国公务员入世.根据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WTO规则,我国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体制、行政程序、行政文化、行政方式等等,必将陆续发生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简单滞后的财务管理,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旧的经济管理模式,只要求企业按政府行政计划指令组织生产,不存在自主经营和面对市场的问题,使企业处于政府双翼保护之下。而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相对成熟的条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