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8,(2):140-155
本文考察行政审批改革对企业进入率的影响程度。在识别方法上,本文证明了,基于规模临界值的企业进入率更具有实用性。比如,可以直接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企业进入率。在实证上,本文手工收集整理全国333个地级和2852个县级设立行政审批中心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在1998—2007年间,设立行政审批中心的地级市,企业进入率显著提高约2—25个百分点。本文还发现,行政审批中心主要是通过进驻部门实现跨部门协调,便于企业进入市场。这个发现相当稳健,排除各地创业氛围、对外开放"倒逼"国内市场开放、政府招商引资动机、以及地方官员变更冲击等因素后,依然成立。将样本拓展到2013年后,本文的基本发现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市场进入壁垒、进入管制与中国产业的行政垄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世英 《财经科学》2005,(2):111-117
本文在对中国产业行政垄断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给予了较全面的论述.其基本逻辑过程是:如果不存在市场的进入壁垒,那么,没有外力干预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导致最优的社会福利结果.如果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则可能是技术进入壁垒、企业战略性进入壁垒和政府进入管制,如果这些进入壁垒的效应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及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对此就无需进行干预;反之,就应存在着政府干预,而且这种干预的程序和方法都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公平性.如果我们将这种干预称作政府管制的话,就不应该存在所谓政府对产业的行政垄断.本文从上述分析逻辑给出行政垄断的定义,并对在我国建立完善有效的产业政府管制以及消除产业的行政垄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俞亚南 《经济与管理》2002,(8):12-13,11
政府与企业虽有很大差异,但面对的是相同的社会环境,为社会服务是它们共同的、基本的职能,相互可以借鉴之处是很多的。面对复杂的社会市场环境,政府这家“企业”如何提高服务质量、“营销”好自己的产品,摆正组织、顾客、社会三者的利益关系是新时期政府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在政府组织中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以指导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一、企业营销管理的市场导向论在政府组织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应用——行政管理的行为导向观营销管理就是在目标市场上达到预期交换结果的自觉努力行为,企业营销管理的市场导向观念是直接指导这些营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成长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臣 《技术经济》2004,23(11):16-17
1、经营的聘任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缺乏市场选择。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虽然很多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但在经营的选聘上通过市场选拔的少,行政任命的居多。可能导致行政任命的经理不一定就是企业理想的经营,而优秀的经营却无法进入企业。由于缺乏促进经营培育与发展的市场机制,优秀的经营无法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政府补贴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有效配置政府补贴能激发企业活力,引导产业升级。行政审批改革是否有助于优化政府补贴配置效率是学术界及政府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行政审批改革对于政府补贴的影响。研究表明,行政审批改革显著地促进政府补贴流入民营企业,这种促进作用在盈利情况更佳、规模更大以及投资强度更大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过往我国政府补贴资源错配的现象,行政审批改革有助于政府补贴遵循“扶优扶强”的配置原则,改善了政府补贴资源配置扭曲,促进了政府补贴的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经济影响在市场化程度更低的地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为我国行政审批改革的政策评估以及政府补贴配置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行政管理杨中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面临的行政上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出现了政府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两难"现象。如何克服政府的"两难"现象,是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缓慢,政府过多的代替市场,并形成自身利益。在行政机构改革进程中,它的自身利益将影响改革进程。因此行政机构在改革中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构编制法制化。  相似文献   

8.
一个项目的良好运作不仅在于占有市场的份额,还要有一套合理的自身行政管理体系的支持。企业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大基调下,其发展受到了全面的重视,此时一个完整健全的行政管理机制可以将企业推向更高的市场平台,保证企业效益,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而作为企业的一个项目部,更要有一个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9.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央地方关系重塑、政府与企业、社会和市场关系调整、行政决策和监管体制创新与完善等领域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和主要成效加以概括综合,继而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尚未解决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李梅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215-216
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垄断现象。垄断可以分为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目前在中国,行政垄断是一个被高度关注但又未能有效解决的热点问题。行政垄断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除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之外,还有计划与市场两种体制的冲突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寻租行为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整理出中国524个四位数代码产业的2005--2006年产业层面数据.我们假设政府对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产业设置了较强的行政进入壁垒,并以国有经济比重大小为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比重大的行政进入壁垒产业的创新与市场结构呈显著"U形"曲线关系,熊彼特假说成立;国有经济比重小的自由市场产业的创新与市场结构呈显著"倒U形"曲线关系,熊彼特假说不成立.本文认为,忽略行政垄断和自由市场的制度因素,把国有经济比重大小不一的样本混合起来进行回归估计,可能是以往国内外实证研究出现结果不显著、不稳健,甚至互相矛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沉没成本是产业演化理论中决定市场结构的外生变量,行政进入壁垒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特有的产物.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从行政进入壁垒的视角分析了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沉没成本降低带来的价格效应大于选择效应,即沉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程度,但行政进入壁垒的存在会抑制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市场化运作与行政协调相结合,探索构建政府与民营企业间、全球市场资源与单个企业间互动的战略中间层,中国首家民企战略联盟闪亮登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发达国家的行政垄断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达国家历史上存在行政垄断,近现代也存在行政垄断。发达国家的行政垄断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并与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联系密切。各国行政垄断的形式和内容、政府对竞争行为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并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本国民族利益,这是政府是否和如何干预市场竞争和市场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成本扩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我国行政成本的扩张问题对降低我国行政成本,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和宏观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乃至反腐败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会计信恩失真的原因 (一)政府行为不规范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市场以间接方式进行,然而目前政府管理企业的错位机制仍然盛行,政府的行为规则还未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很多地方政府还是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指手画脚,结果往往使企业领导随着政府转。另外,对国有企业经营都未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而是同政府干部一样采用行政考核的办法,并着重考核上缴税利多少,致使企业经营者为了过关,效益好时将利润打“埋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领域黑洞现象形式多样,它使一个地区或国家发展乏力,政府行政管理低效无能,外资进入递减,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社会资源配置的浪费,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治理防范经济领域黑洞现象必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打破行政垄断,深化财税、投融资、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和完善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制度,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按WTO规则和国际惯例处理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狭义的垄断在法律上是指特定主体在特定市场上的特定经济活动中非法排除或者限制竞争者的状态或行为。在实践中,垄断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自然垄断,即经营者对有限资源的独占性导致的垄断;二是经济垄断,即少数经营者合谋行为或兼并控制行为形成的垄断;三是行政垄断,即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导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使得自由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而地方政府的产业保护政策又使之无法形成有效的退出。也就是说,产业进入壁垒的相对降低和退出壁垒的绝对增大是我国企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根源之所在。因此,解决的办法在于,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产业管制政策,有效引导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创造充分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0.
行政负担作为公众与政府互动体验的重要变量,是衡量政府治理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行政负担概念一方面源自公共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技术理性的过度张扬,另一方面作为政策过程的补充发挥工具效用。识别流程设计、部门协调以及繁文缛节等要素对行政负担的影响机制,以建构行政负担的转化路径。降低行政负担的关键在于将公众和企业的行政负担转移至政府,结构设计、多元合作以及数字技术的结合提供了政策进路。近年来政务服务改革实践验证了行政负担转移机制的效用。聚焦政民互动关系中的行政负担议题,探索化解转移行政负担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