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传统、现代主义和当代文化的夹缝"在香港,运用垃圾和废物做作品是很大胆的做法。他希望震慑观众,使香港人改变他们的保守艺术态度。"Petra Hinterhur在她的1985年版《香港现代艺术》一书中,道出了她对蛙王的生活和艺术态度这样的典型(若非定型)印象。无可否认,那是蛙王的艺术策略和生活态度,但他在当代艺术的探索却被忽略了。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同样  相似文献   

2.
游江 《致富之友》2009,(9):70-71
旅美艺术家陈源初近日先后在江苏省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展出了他近些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总的来说,他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结合自然主义和视觉蒙太奇来表现的一种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中各种"具象"的组合和表现,充满了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3.
王端廷 《致富之友》2010,(10):100-105
当我第一次面对张新权那些表现现代都市景观的油画作品时,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在中国当代画家作品中,以独特的语言和挑战性的视觉表现工业文明题材,即使非绝无仅有,也是不为多见的。画面中的船舶、港口、汽车、飞机等图式语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新鲜的审美体验,更引发了我对中国踏入现代社会以来的文明变迁、艺术发展趋向、民族审美定式和艺术的时代精神等诸多问题的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的第九章《艺术对抗艺术史——以大众文化为镜》中,汉斯·贝尔廷描述了二战之后经典现代主义艺术史模式所面临的新挑战,他写道,"艺术的意义开始在与日常生活世界的对话中形成。这其中蕴含着对抗艺术史的能量。"一些艺术家选择从大众文化和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溯20年,中国的年轻艺术家们正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或古典写实艺术阶段迅速跳脱,进入西方当代语境。尽管他们能够捕捉西方前卫语汇且抱有极大的社会政治热情,短短数年竟把欧美一个世纪的创作形式走了一通,促成风格别具的当代繁荣。而时过境迁,表面的移植因为观念的孱弱令活力式微,因为根系缺失渐使表现手段流于程式。相较而言,西方艺术本身因其历史脉络。理所当然地在其文化背景中继续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价值。科学与理性激发现代主义对各种形式风格与表现方法的实践以实现对古典程式的反抗,一如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再批判及解构。回头重审西方现代主义概念的历程,从现代艺术衍生的视角发掘后现代乃至当代艺术生根的土壤,意图借其中经典的案例为旧有认识填补新知,或更提供重新思考的门径。此次铸造艺术馆展出撷选馆长施力仁先生近30年在现代艺术史上从罗丹到安迪·沃霍尔等6位名师41件作品,内容涉及油画、版画、雕塑等形式的收藏,是一个不可错过展览,而施力仁本人的收藏与艺术经营经验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山子 《致富之友》2010,(6):46-48
5月4日至5日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拍卖共获得了3.6亿美元的总成交额,其中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于1932年创作的油画《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刷新拍卖纪录,以1.065亿美元高价成交。这是自2月份苏富比上拍瑞士雕塑家贾科梅蒂1965年创作的铜雕作品《行走的人Ⅰ》以1.043亿美元破纪录后的又一次超越。  相似文献   

7.
数字     
《致富之友》2009,(5):10-10
6643.4万,74%香港苏富比于4月6日举行的"当代亚洲艺术"春季拍卖会总成交价达到6643.4万港元,其中74%的拍品成功拍出。当代艺术并没有暴跌现象,趋势平缓,但是大家作品依然有不错成绩。张晓刚"失忆与记忆系列"的一幅油画《无题》以482万港元成交;岳敏君作于2005年的油画《帽子系列;陆海空》以458万港元成交,曾梵志作于1998年的油画《面具系列》以362万港元成交。  相似文献   

8.
1904年,法国金融商Andre Level,劝服周围12个投资商,每人投入220法郎,开创了"熊皮俱乐部"。这群人便是最早尝试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吃螃蟹的人",他们吃的螃蟹叫"投资现代艺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熊皮俱乐部"共购买了一百件油画和素描,其中不乏毕加索、马蒂斯等名家作品。1914年,"熊皮俱乐部"通过一场大型的拍卖售出了所有藏品。拍卖结果甚至出乎他们的预期:一些油画作品的价格涨了十倍,而最后的收  相似文献   

9.
《致富之友》2009,(11):68-70
日前,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中国篆刻"成功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国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是西冷印社的骄傲,更是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的体现。2009年12月18-20日,西冷印社五周年庆典拍卖将在篆刻成功"申遗"的庆贺声中拉开帷幕,届时推出13大专场,2000余件艺术珍品,范围涵盖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成扇、砚台印章及文房杂件、油画雕塑等,新增"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中国首届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十章《媒体艺术的时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的第二部分中,汉斯贝尔廷继续以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和加里希尔(Gary Hill)的作品为例讨论艺术家如何运用媒介,为我们呈现了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比尔维奥拉的录像技术在其作品之中为观众建构了一个自我感知的空间。"‘人’既不存在于有关诞生的影像中,也不存在于有关死亡的影像中,而是存在于站在这些影像前、感同身受的观众身上。观众在这里成为一个‘类型’人,因为作品取消了任何历史情境和与时间相关联的个人史,是意识构造了他的存在,他在意识中搜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八章集中讨论了"全球艺术"自身内在逻辑遭遇的矛盾和面临"少数群体"冲击与挑战的境地。"全球艺术"观念的形成与能指存在先天的空间错位,完全脱离于西方兴趣,以普适性的标准放诸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展览和收藏。"世界艺术"的观念伴随西方现代  相似文献   

12.
卢迎华 《致富之友》2011,(12):88-89
汉斯贝尔廷《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二部第1 5章在德语版中的题目为《艺术批评与先锋艺术》,而在后来修订的英文版中的标题为《艺术的作品或艺术的历史》,我们在此刊登的是德语版本的翻译。比较读来,后者拓展了讨论的对象,把对艺术批评和先锋艺术的讨论延伸至对于艺术史和创作的讨论。两篇的共同之处描述了艺术历史如何自我演变,尝试去捕捉艺术当中的变化和思考,而创作本身又总是在不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艺术与生活"这对著名的对质命题即刻成为决定现代主义命运的根本因素,战后现代主义调头驶向战前现代主义的反方向。战后的标语不再是以艺术的名义(也是代设计美术和建筑美学而言)掌控"生活",赋予"生活"以强烈的"风格"。在美国人视线未及的欧洲,人  相似文献   

14.
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十章《媒体艺术的时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中以录像艺术为例来讨论艺术史的思维方式所面临的新挑战。录像艺术作为一种考察、记录并思考时间概念的媒体,本身是通过呈现时间而存在的,并在对技术的依赖之中面临迅速过时的危机。而录像艺术的创作本身恰恰提供了一种独立于我们所熟知的时间经验以外的私密的和主观性的时间构造。录像艺术家掌握了时间的主动性,他/她可以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从《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六章列举的丰富例证中见证了战后美国人致力于重建美国本土艺术艺术史地位的努力。"第二次现代主义"艺术在众所周知的欧-美博弈中引发了大量的话题,正如应时而生的抽象表现主义针对体系(绘画传统、话语权力、种族差异、以及一切政治  相似文献   

16.
石自东1962年生于中国黑龙江省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六届油画助教研究班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经中国文化部批准,中国油画学会选派,赴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国进行欧洲美术学者访问2002年大连外国语学院国际艺术学院院长、教授2008年获英国博尔顿大学影像艺术专业硕士学位展览2009年《新公民系列三》获第五届大连美术最高奖——学术奖2005年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程大赛高校组一等奖十余件作品被入选《世界美术工作室》、《穿越世纪》、《中国美术全集》等画集出版2004年赴韩国汉城参加《东方灯火国际艺术大展》2001、2004年两次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穆希娜工艺美术学院学术访问并展出作品代表作品《北国风流》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并选入94年新加坡莱弗国际拍卖行《留给明年》获97年中国水彩艺术大展学术奖《嗡嗡嗡》获2003年辽宁省第三届油画展金奖,并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向日葵》获东北三省美术作品展览金奖,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  相似文献   

17.
苏伟 《致富之友》2011,(5):84-85
第10章的媒体艺术讨论是《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章节字数最长、论述方式颇为特别的一章。媒体艺术严格来说无法被归纳进艺术史讨论的范畴里,媒体艺术在"艺术史作为官方以时间顺序记述的意义发生史"中"根本没有一席之地",这是由于媒体艺术的"作品结构具有艰涩的纪录性,这给艺术史的工作方式带来了障碍,也质疑了这种传统工作方式的逻辑。"但是,讨论媒体艺术的必要性仍不仅在于它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作品主要的呈现方式之一,媒体艺术独特的时间性特征对于艺术史中有关图像、象征和主体的理论阐述进行了颠覆,因此尽管贝尔廷的论述看来似乎不同于以往各章节紧抓  相似文献   

18.
张泠 《致富之友》2011,(1):112-119
"城市交响曲"电影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以鲁特曼的《柏林,大都会的交响曲》最具代表性。"城市交响曲"电影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蒙太奇手法重构了银幕上的都市空间和时间,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崛起于机械大工业时代的现代都市的震惊体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马路天使》、《十字街头》里,袁牧之和沈西苓也曾用大量的蒙太奇剪辑和丰富的声响,以类似"城市交响曲"的段落表现旧上海这个复杂多样的现代空间。当下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之中,城市在不计后果地膨胀,带来分裂而魔幻的空间和时间体验。这一期的"视点"文章:《数字化"城市交响曲",捕捉时间的阴影:《三元里》中的蒙太奇与时空构造》便主要通过对独立影像作品《三元里》的时空构建手法的分析,探讨在新的数字技术环境和时代背景下,电影是如何在承接机械工业时代"城市交响曲"电影传统的同时,运用新的数字技术手段构建现代时空感知,碎片化地纪录和再现这种急剧都市化经历,并且考察电影媒介本身在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迁。(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影像档案馆程睿)  相似文献   

19.
卢迎华 《致富之友》2011,(1):100-101
通读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七章《欧洲:艺术史分裂后的东西方》之后的强烈感受是,虽然贝尔廷的讨论只是涉及到东欧和西欧在艺术价值上不平衡的权力较量所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于东欧的艺术创作和面貌的塑造,我们几乎可以将其中对于东欧以及东西欧关系的描述完全置换成为对中国情况和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大型年鉴,是关于中国当代实验艺术的重大事件、问题、现象、观念、作品、人物、理论等的各类文献的年度记录。以一年为单位,汇成综合信息,记录当年发生的相关事件和重要的艺术创作、艺术品和艺术家的状况。该年鉴属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项目,由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项目负责人朱青生教授担任年鉴主编。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完全从学术规范出发,不介入任何营利运作,尽可能调查和记录新的艺术观念和新的艺术人才,为中国现代化过程的艺术创造性实验,提供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