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刊速览     
《董事会》2008,(8):18-19
通胀摊牌:巴菲特VS伯南克,Google开发虚拟现实世界,陶氏化学收购Rohm&Haas,全球扩张能否帮助星巴克?  相似文献   

2.
《IT经理世界》2012,(13):12-12
社会化网站是十分活跃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进行自由的Q&A。那么人们一般在社会化网站上提什么问题在社会化网站上回答的答案可靠吗?因人而异吧。  相似文献   

3.
环球     
《中国机电工业》2010,(12):16-17
自去年起首降研发费用全球大公司困窘? 近日,管理咨询公司Booz&Co披露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大公司研究与开发费用出现了10多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相似文献   

4.
早在今年4月,由于拖欠供应商货款,萨博的零部件供应商中断了对该公司的供应,萨博也因此处于停产的状态。萨博的案例对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尤其是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有什么启示?管理咨询公司博斯公司(Booz&Company)台伙人徐沪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R&D活动中存在着的R&D活动主体间的要素流动不畅和各项R&D活动目标不一致、成果转化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构建R&D活动的目标系统,促进知识、信息、人才和资金在R&D主体间的流动,形成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的创新链的具体策略与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6.
能源研究与开发(R&D)投入研究是能源R&D计划政策分析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能源R&D的经费投入约占全国R&D投入的6.43%,占全国GDP的0.064%。能源R&D政府资金占能源R&D经费的比重为10.65%,占GDP的比重为0.0068%。这一比重远远低于多数发达国家2000年能源R&D预算占GDP的比重。在绝对数量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例如仅为日本的1.8%。通过分析其他国家政府的能源R&D经费在技术领域投向上的趋势,指出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的能源R&D投入分配倾向是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跨国公司一改过去把R&D活动主要集中在母国进行的做法,开始制定和实施R&D投资国际化的战略,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寻找R&D配置的最佳区位,从而促使跨国公司的R&D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本文将以跨国公司R&D国际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跨国公司R&D国际化获得利润最大化来进行数理分析,说明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在将生产制造中心向中国加速转移的基础上。也加快了在价值链上游R&D环节的战略调整。在我国大规模设立研发中心,使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基于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动机,构造了一组教学模型对其在我国R&D投资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关注跨国公司如何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下进行R&D活动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中的地住。  相似文献   

9.
企业R&D商业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凸显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企业R&D商业化能力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认为,企业R&D商业化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R&D投入的收益多少.企业可以从多个层次来改善其R&D商业化的水平.不同的商业化途径对R&D的盈利水平亦有着显著影响。企业应该重视其R&D商业化能力的改善.因为.它为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而技术进步有赖于R&D经费的投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偏低。且由于国情的特殊性,不可能承受超过国力的R&D经费的投入,丛然的选择是提高有限的R&D经费的效率。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R&D经费资源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始终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R&D经费的合理配置,最基本的是要在三大研发主体、三大研发活动以及各主体内部间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1.
对于由两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汇集式供应链,在市场是确定型的情况下,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R&D模式对该供应链运作效益的影响;并证明了上游企业间的R&D合作对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益的有效性;且当R&D项目的开发成本较低时,由制造商进行该R&D项目的开发相对于由供应商分别进行该R&D项目的开发,可改善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2000~2003年中国各地区大中型企业的考察发现R&D与生产率的相关性很弱,技术落后地区企业与技术先进地区企业的R&D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产权结构是影响R&D收益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控制了产权结构这个因素后,R&D与生产率的关系变得显著,而且技术落后地区企业的R&D收益率明显大于技术先进地区的企业。造成技术落后地区企业和技术先进地区企业的R&D收益率无差异的原因在于技术落后地区企业的国有资本比重较高,R&D使用效率比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产权结构,提高R&D的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落后地区企业的生产率增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R&D价值创造为基础,通过问卷研究了我国企业R&D投入的困境与R&D资源获取的成本关系,信息不对称与R&D融资渠道的摩擦力。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对于粗放型发展中成长的"虚胖"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来瘦身;企业寄期望的R&D融资渠道并不畅通,原因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用缺失,出现很大的摩擦力。对此,企业需要首先通过自有资金,分步骤地通过R&D价值创造来取得不同阶段R&D融资的信用证明,并通过研发合作网络,才能有效地降低获取R&D资源的成本并不断地积累企业研发价值创造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嘉洁 《中国纺织》2005,(7):126-127
Trek&Travel是一家德国的高档休闲服品牌,今天Trek&Travel在中国已拥有40多家专卖店,它造就了很多中国消费者对休闲服的新概念.Trek&Travel以善选面料而在业界和消费者中出名,7年前,Trek&Travel开始在服装中采用功能性面料,而这一决定也让它成为欧洲著名功能面料厂商新保适(Sympatex)在全球的长期合作伙伴.最近,Trek&Travel的中国区总经理黄宽德先生接受了访问,谈了面料选择方面的感受和与新保适(Sympatex)的合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
区域R&D经费投入结构的灰色优化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R&D投入产出体系运行机理不明确,从而导致难以实现R&D投入结构优化预测的问题,本文利用灰关联分析法确定R&D经费投入对科技产出的贡献度,建立目标函数;同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各结构指标和总量指标进行预测,建立约束条件,最终构建R&D经费投入结构的灰色优化预测模型。最后,对江苏省"十一五"期间R&D投入结构进行预测与优化,给出了该省"十一五"R&D投入的最佳配置方案,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国际石油经济》2011,(9):108-111
Policy of Iranian new oil minister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By Shang Yanli &Chen Mingshuang, CNPC Economics &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i Haodong, PetroChina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Company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效率视角的R&D投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运用理论模型描述R&D投资结构对创新系统产出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利用1990-2006年中国创新系统数据,对R&D投资分配结构与自主创新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R&D三个流向投资与自主创新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因此,本文进一步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基于投资流向的R&D投资结构效率进行定量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对中国医药行业研发(R&D)联盟的研究集中于理论模型和策略,对其实践状况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本文通过对中国医药行业R&D联盟的回顾性文献综述和相关信息的整理分析,总结医药R&D研发联盟近十年在中国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产、学、研”三结合研发新药;政府与商会进行协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R&D联盟市场化。  相似文献   

19.
从研发投入风险和决策者风险偏爱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为框架,分析高管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东比管理者更愿意进行R&D投入,高管持股对企业R&D投入有激励作用,但这种激励在持股比例很低时不显著,只有当高管持股达到0.1%时,R&D投入强度才显著提高。这说明对高风险的研发投入,只有那些与企业长远发展相关的利益群体,首先是股东,其次是持股达到一定比例的高管才有动机加大R&D投入.促进企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R&D产出水平差异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在R&D产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对我国区域R&D产出水平差异进行定量化分析,本文引入了主要检索工具收录论文相对数量、授权专利相对数量、技术市场相对规模、新产品产值相对规模等指标,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我国各地区R&D产出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R&D产出水平差异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各省区进行科学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