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农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视角来讨论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认为企业文化战略是未来企业文化发展和企业战略的重要目标,是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并对高原特色农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推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根据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理论,对高原特色农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给出了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斗门灯笼水乡的设计中,综合利用并深度挖掘斗门区内水乡农业文化资源内涵,弘扬水乡农业文化,将乡土农业景观文化与人工景观有机生态结合,这种基于传统水乡农业文化的现代旅游区景观,将民俗文化作为农业景观的底蕴,开阔出乡土农业文化的现代旅游区新景观。  相似文献   

3.
农业与中国文化发展的互动效应及深远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在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为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符合文化发展的方向。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困难性和长期性,惟有此,我国的传统农业才能真正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新文化体系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文从农业的视角对农业与文化起源、农业与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农业与当代文化展开研究,以期从更深层次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品牌文化发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品牌文化凝结着农产品品牌的文化精髓和品牌特质。西部特色农业实施品牌文化发展战略,应挖掘农业品牌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特性,突出西部农业品牌文化发展价值,遵循特色农业品牌文化的发展路径,以推动西部特色品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蒋乔镇发展"低碳农业",收获绿色效益。重点推广"生态"、"循环"、"绿色"、"有机"农业技术,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展示民俗文化遗产和历史人文风情,并将低碳农业和"乡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乡土文化和经济的互动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未来发展的潮流,确立低碳经济理念,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倡导绿色生态文明,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农业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农业生产经营科技操作、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等方面信息网络化工程。农业信息化在推动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农业信息化的服务范围、服务职能、意义、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的要求、农业信息化开发进程、实施成效、服务差距以及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振兴是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灵魂和精髓。现阶段,如何传承创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农业文化遗产中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积累下来的文化、生态、生产和社会等资源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时代的发展进步,应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以激发其积极性,并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资金支持,以留住本土专业人才和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健全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活化创新农业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承载整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本文立足“科技兴农”,对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忻州地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这一重大战略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一、农业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0.
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处于关键期,支持我国农业经济长期发展的人口禀赋、投资禀赋及自然资源禀赋等条件均发生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在增强科技驱动力的同时,积极发挥文化生产力的"引擎"作用。文化的核心是创意,科技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简称"双创")的耦合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因此,应从文化生态构建、创意人才培养、风险规避、组织化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双创"驱动路径进行"顶层设计",以在统筹全国各地创意农业发展的较高层次上,寻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1.
都市农业经济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高度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现代农业经济类型。与传统农业经济乃至城郊农业经济相比 ,它不仅具有生产功能 ,而且具有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 ,是适应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城郊农业经济类型。本文以太原市晋源区为例 ,对城乡交错区都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省域农业现代化指数与乡村文化指数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跃文  曹巍  陈国生  刘小凤  彭文武 《经济地理》2020,40(7):158-165,183
通过农业现代化指数和乡村文化发展指数,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及空间分布关系,最终根据2016年中国5种乡村文化子指标和5种农业现代化子指标,计算得出各省市的乡村文化综合指数和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进而计算出各自这两种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分析各自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乡村文化发展指数低于农业现代化指数,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滞后;全国主要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文化发展处于高度协调、较高的耦合关系,但是个别地区的协调度和耦合度较低;这两个系统的发展程度与经济总体发达程度空间分布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即东部地区各种指数较高,而西部各种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农业经济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了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置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由于提升、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农业产业化能改善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经济时序效益,提高农业总体经济效益,拓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从而吸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农业社会形态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社会形态,它对一个文明最终的社会结构、政治文化的取向起着决定性作用。认清农业社会对政治文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现行政治文化形成的根源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乡土文化生成背景的变迁,农村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何去何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代农村,乡土遗存和乡风乡俗依然存在,但乡土文化认同与族群归属却不容乐观。如何在乡土文化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失却了现实动力,乡土文化传承发展遭遇困境的背景下,探寻乡土文化传承新路径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实际上,现代性也给传统文化带来历史性机遇,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存在多种形式。文章以青岛休闲农业为例,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探寻经济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可能应用价值,深入探究和挖掘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建构、魅力价值,探求休闲农业打造中乡土文化传承路径,对新时期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并不是天生的弱质产业,它与工业一样,都是发达的产业.文章通过对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界定,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与农业产业化的功能作用,对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应重视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业旅游中的社会文化要素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旅游"在我国正式提出来是2001年,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业态之一.社会文化环境是旅游的灵魂,但是,目前的农业旅游却面临农村社会文化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的问题.社会文化环境只有在真实生活的土壤里才能生长延续,因此要倡导正确的文化观念,保护"鲜活的"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同时,要重视对当地旅游人才的培养,使农民成为农业旅游的真正主体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整个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农业经济也进入了转型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面临着新的机遇和调整,并产生了新的特点。这些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变革和挑战。鉴于此,本文在对转型期的农业经济新特点及其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新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梁海兵  张晓慧 《经济研究导刊》2010,(25):114-117,142
论文采用含有技术进步率的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陕西省1990—2008年农业科技进步率及其贡献率。探讨了物质费用、耕地面积和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陕西省农业经济发展属于资本拉动的技术密集型发展方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但农业科技利用效率相对趋低,劳动力自2000年以来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未来提高科技利用率是陕西省农业经济发展转变的主要方向。另外,劳动力就地转移也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继续注重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