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使用改良的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数测算方法,对湖南、湖北、河南中部三省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中部三省湖南、湖北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要高于河南,但河南的普惠金融发展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湖南、湖北。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滞后一期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公路里程数对一省的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最大,且影响是正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GDP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也是正向的;而地区农业产业的重要性与政府调控政策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都是负向的。为此,提出积极推广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加强农村金融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政府普惠金融调控政策有效性、合理利用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我国2005-2016年的省级数据,以我国实际情况作为现实依据,对传统的普惠金融指数做出了修正。以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使用情况和可负担性三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通过变异系数法计算出每个省份的普惠金融指数,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个区域分析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各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各地区之间普惠金融发展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3.
农户的收入水平始终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户收入的稳健提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研究重心。农村普惠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调节剂,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农户收入的提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此,本文运用2009~2016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APN法、熵值法、面板双向固定效应、面板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如何影响农户的收入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农村普惠性金融的发展可以正向提升农户可支配收入,即发展水平越高,对应的农户收入也会越高。同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同样存在异质性。本文分别以区域范围的异质性、农户禀赋的异质性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维度的异质性这三个视角为出发点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和普及。关于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何种影响机制,对分析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普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格外重要。文章基于2005-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两者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中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这种效应却由正转负。基于此,文章提出在中国普惠金融不断发展的同时应该关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并促进传统金融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时间交易成本模型分析了信息通讯技术对农户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作用机理,并结合2014年CFPS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技术对农户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技术可以促进农户普惠金融发展。与不会使用互联网或者会上网人数较少的农户相比,会上网和上网人数较多的农户中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相比于方便到达金融机构的农户而言,在远离金融机构的农户中,技术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据此,提出如何通过技术提升农户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章在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1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该结论在考虑稳健性和内生性后依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创业活跃度提升共同富裕水平;(3)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非线性影响受到创业活跃度的调节;(4)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能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其中,数字化程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最明显;(5)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更为显著。综上,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鼓励大众创业,完善创业活动所需的营商环境,发挥创业活跃度的积极作用;制定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策略,因地施策,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的影响,用标准泰尔指数测量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外)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我国2015—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城市化水平和财政支出偏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与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反。我国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数字科技,推动数字普惠化金融服务的发展,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修正后的霍特林模型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张及金融市场竞争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研究假说,结合中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运用文本挖掘法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以此测算各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引入金融市场竞争、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滞后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后,利用2010~2014的数据分别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估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张及其与金融市场竞争的交互作用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并区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做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张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金融市场竞争水平越高的区域,这种影响越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交通便利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农村保险发展水平等因素均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借助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不论是直接效应还是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均存在着"U"型的非线性关系,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未跨越"U"型曲线的最低点之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当其跨越"U"型曲线的最低点之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基于此,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优化金融资源空间布局,加强跨区域合作,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掌握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河北省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熵值法测算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综合发展水平,分析了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北省农业产业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还处于较低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应重点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综合发展之间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趋势。据此,提出加快优化布局数字普惠金融、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构建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小而深"的市场定位,坚持支农支小,在发展战略上避免贪大求全,突出经营特色,将涉及普惠金融的业务做深做透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不仅对今后五年推进普惠金融进程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更使得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有了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当前,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业态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初步构建起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然而,  相似文献   

12.
政策风标     
<正>深改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5年11月9日,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会议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  相似文献   

13.
探索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对巩固云南省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从渗透度和资金使用情况两个方面构建普惠金融指数,以度量云南省各州市普惠金融水平,然后用面板模型对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联系展开实证探究.研究发现:云南省普惠金融水平整体不高,且各州市间差距较大;整体上看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14.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沪深两市新增开户数、总成交股数和流通市值加权年换手率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股票市场活跃程度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覆盖广度指数对股票市场活跃程度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使用深度指数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传统股票投资方式数字化改革和加强投资者金融教育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2007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来,普惠金融便成为纾解农村教育贫困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分析了普惠金融纾解农村教育贫困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农村教育贫困广度、深度、强度三个维度,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贫困的纾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纾解农村教育贫困的广度、深度及强度,且长期纾解效应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同时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贫困广度、深度、强度的纾解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贫困的边际纾解效应会被削弱;通过测度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贫困时域和空域短期、长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会削弱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贫困的边际纾解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曲线,其拐点约出现在2016年。分位数回归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高分位数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收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文化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强于城镇,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比西部地区的"倒U型"拐点出现在更早时期和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更高的位置,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拐点在样本期内尚未出现。本文的研究推动了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1—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波动性提升且高值分布由点状演变为片状;(2)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各维度指标对耕地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省份异质性、阶段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4)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应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进一步激发信贷、投资和保险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正向作用,精准匹配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改进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明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发展深度、空间广度及渠道维度三个方面,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槛与空间层面,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抑制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且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对农村贫困减缓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渠道层面,普惠金融减贫的直接渠道与间接作用渠道并存,直接路径中可获得性渠道发挥主要贫困减缓作用、服务质量渠道的作用尚未显著发挥,间接路径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渠道均得以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8~2014年陕西省107家农村信用社全机构调查数据,在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ov-AHP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助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区和不同产权形式的农村信用社所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发现:中间业务交易金额与当地生产总值之比、农户拥有农村信用社银行卡数量、存款加权利率水平和贷款加权利率水平是评价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最重要的4个指标;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总体较低,不同地区和不同产权形式农村信用社所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并呈现出分化格局;投资环境、产业结构、竞争环境、政府财政支出、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务总体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芫 《山西农经》2023,(23):189-192
当前,山东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支出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助于推进经济结构性的升级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通过分析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及居民消费支出现状得出,随着山东省居民消费规模及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存在地区及结构差异,建议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