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武汉城市圈的旅游合作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武汉城市圈,实现区域一体化,是省委、省政府作为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率先腾飞的重要举措,整合区域内旅游产业,培育旅游共同市场,加强区域的合作,实现武汉城市圈的旅游经济一体化,是武汉等9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综合信息     
《安徽农村金融》2006,(3):88-89
【分析研究-综合】推动“中部崛起”要实施“大都市圈”战略:一是要大都市圈化有利于建立最有效的支撑产业群成长的区域空间结构。中部崛起应抓住机遇促进武汉、郑州-洛阳-开封、芜湖-合肥-安庆、长沙-株洲-湘潭、南昌-九江-景德镇、太原-忻州-朔州-大同等几大联合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以此来促进中部的崛起。二是要加强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城市经济网络是城市之间从事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空间分布与要素组合的框架结构。依托城市经济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联系把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及地区组织变成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功能各异、分工合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此外,中央政府还应建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为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的建立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经济圈发展现状及一体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建设和发展武汉城市经济圈,是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和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决策,也是建设和发展长江中游经济圈、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地区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剖析了武汉城市经济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对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对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晓娟 《金卡工程》2010,14(11):288-288
在中部崛起战略下,中部地区城市一体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是以城市或城市群经济为主导。长株潭城市群要积极发挥在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借助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城市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的经验,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动政策.已成中部共识。六省已经或正准备出台各自的区域经济发展蓝图。城市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正引领中部地区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6.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是湖北跨越发展和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选择,武汉具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将武汉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创新建设思路,坚持有所作为,通过经济发展夯实金融中心成长基础,结合区位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借助资源和政策形成特色金融,推动区域金融中心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7.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是湖北跨越发展和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选择,武汉具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将武汉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创新建设思路,坚持有所作为,通过经济发展务实金融中心成长基础,结合区位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借助资源和政策形成特色金融,推动区域金融中心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这  相似文献   

9.
关于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环渤海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入手,分析出目前垂直的金融管理体制、扭曲的信贷管理机制和区域金融业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提出实施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并对实施这一构想的背景、可行性、原则、思路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原经济区,打造我国中部地区的战略支撑平台,是推动我国中部省份整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国家经济重心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国家经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文化作用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引入文化要素,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形成我国中部地区区域金融信用中心,既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配合实施国家中部崛起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中,郑州构建区域金融信用中心有自己的优势,但受自身条件的制约,郑州构建区域金融信用中心,还需要在产业支持、金融环境、金融组织体系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采取有效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劣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大城市对区域金融中心的角逐也进入白热化的阶段。本文立足于中部,给武汉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一个合理的定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武汉落实“中部崛起”战略提供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武汉担当中部崛起"龙头"的金融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从统筹区域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型城市,担当中部崛起“龙头”既得天时,也有地利,更具人和。银行作为金融部门,支持武汉担当中部崛起“龙头”责无旁贷,其主要措施是:集合金融资源,积极支持武汉实施城市联动战略;加快金融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积极探索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中部开发银行和中部发展银行,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在武汉市进行信贷资产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尝试资产管理公司与政府合作处理不良资产,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等;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信贷政策对产业政策的敏感度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支持的方向和力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产业梯度转移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实践意义.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中部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会给证券市场创造丰富的区域板块题材.  相似文献   

15.
中部崛起     
《投资北京》2012,(10):28-29
中部六省再获国家政策红利继2006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后,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经济带,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经济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截至目前,中部六省各具特  相似文献   

16.
《金卡工程》2014,(4):60-60
正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以及智慧市区试点工作的建设推行成为倡导国家公交优先及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排头兵,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加速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带动城市都市圈发展,为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一个支撑与共享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鲁文彬  花俊 《海南金融》2011,(10):33-37,63
2007年,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8+1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批,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排头兵.要实现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部地区的真正崛起,金融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金融产业集聚是实现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2001-2010年武汉城市圈的金融产业集聚指数...  相似文献   

18.
导读     
今年五月底六月初,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湖北,对湖北武汉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期许湖北、武汉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日破云涛万里红。胡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宛如浩荡东风,开启了江城武汉一次崭新的扬帆启航。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武汉有实力成为中部的龙头,国家的中心城市。早在明末清初,汉口在四大名镇中是唯一的商业中心。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一百年间,武汉通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是,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因此,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仅是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从统筹区域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型城市,担当中部崛起“龙头”既得天时,也有地利,更具人和。银行作为金融部门,支持武汉担当中部崛起“龙头”责无旁贷,其主要措施是:集合金融资源,积极支持武汉实施城市联动战略;加快金融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积极探索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中部开发银行和中部发展银行,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在武汉市进行信贷资产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尝试资产管理公司与政府合作处理不良资产,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等;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信贷政策对产业政策的敏感度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支持的方向和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