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中的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和实物收入再分配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指标进行阐述,对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关于收入分配核算的若干误解,包括收入分配核算与生产核算之间、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与收入再分配核算之间、实物收入再分配核算与收入再分配核算之间、收入分配核算与重估价核算之间、收入分配核算与财富分配核算之间的误解以及对劳动者报酬指标的误解进行分析与澄清。  相似文献   

2.
交互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要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进行两次分配,即交互分配与对外分配。交互分配法在辅助生产部门内部进行了交互分配,增加了计算的工作量,而且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分配率、分配金额、交互分配后实际成本等方面的计算错误。为简化计算步骤,避免上述错误,本文提出了改进后的交互分配法分配原理。  相似文献   

3.
分配论     
王珏 《经济师》1993,(5):13-15
<正>人类社会的两大活动是生产活动和分配活动,而分配是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 分配分为狭义的分配和广义的分配。狭义的分配指产品分配;广义的分配则包括权力分配、工作分配、荣誉分配、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的分配等等。换句话说,狭义的分配仅指生产过程结束后的产品分配,广义的分配则包括了生产权利和生产过程中一切方面的分配,包括了财产和权力的社会再分配。 分配就是享受。人类的享受分为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两种。权力、地位、工作、荣誉类的分配属于精神享受。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的享受和追求主要的不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以权力、工作、荣誉分配重于物质分配。有才能的人追求的不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存在的状况是:不分配现象普遍、现金红利比例较低而股票股利分配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再筹资成为股利分配的直接目的、股利分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上市公司普遍缺乏连续和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原因复杂多样,应采取多元化的制度机制促使股利分配理性化。  相似文献   

5.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从社会生产过程的角度来看,分配是一种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产品的分配。就产品的分配而言,视其范围,又可以分为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个人收入分配理论是从个人收入的角度来研究产品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6.
谢良安 《经济师》2003,(7):248-248,250
文章从适用范围、分配对象、分配步骤、重点环节、费用分配等方面对五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陈东领 《经济师》2005,(8):209-210
交互分配法是成本会计的重点、难点之一,对初学者来讲,容易出现各种差错,如交互分配前的分配率计算错误、交互分配金额计算错误、交互分配后的实际成本计算错误、对外分配时分配率及分配金额计算错误、会计分录编制错误等。要针对可能出现的某种差错,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查验,以保证分配结果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调节分配差距的作用是有限的,依靠公有制企业的初次分配也难以调节分配差距,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是我国现阶段调节分配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举措。国家通过完善初次分配制度,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以解决因初次分配制度不完善、分配秩序不规范造成的企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企业则依据国家完善后的初次分配制度,规范初次分配行为,使初次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崔满红  黄晋 《生产力研究》2002,(3):74-75,80
区域经济的协调运行的核心是分配行为的规范化 ,而这一规范化的总枢纽什财政分配行为的规范化财政分配行为的规范化 ,要通过对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区域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区域政府、社会组织、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的调节来实现 ,其依据是依据不同内涵确定的个人、社会组织和区域政府对区域社会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0.
高度重视初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仕军 《经济导刊》2006,(10):94-96
当前,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初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三次分配讲社会责任,改善收入分配状况,重点在于完善、健全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其实,三次分配中都有效率与公平的统筹、协调问题。人们之所以对收入分配颇多诟病,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初次分配中公平的残缺。不改变这一状况,而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上,结果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整个收  相似文献   

11.
收入分配改革策略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我国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面临:把握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边界;处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弥合城乡差别、产业差异和区域差距;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和老龄化新挑战等问题。通过对比各国和地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首先,应将建立新型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制度保障;其次,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致的收入扩大,明确"限高"、"育中"、"保低"的收入分配改革终极目标;再次,将均等化的收入分配改革路线作为弥合我国各类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立足点;最后,全面分析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冲击,借鉴各国做法,制定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仅限于再分配更在于初次分配环节。文章借助数理模型分析了我国不同阶段财政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财政制度安排影响要素分配和分配基本格局。初次分配格局确定后,再分配调节作用有限。长期中,财政将通过居民要素结构影响收入分配;(2)我国不同阶段的分配状况是财政体制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结果;(3)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财政支出结构将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提高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关于收入分配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收入分配实证性问题的研究很多,总体看来,学者主要从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分配格局等方面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研究,对收入分配规范性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就当前国内外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综述。理清收入分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以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前提,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在揭示特定社会条件下收入分配特殊规律的同时,也分析了人类社会收入分配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要义,奠定了我们深入认识和研究中国现行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中国化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从新民主主义分配制度的确立,到按劳分配制度的形成,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形成,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分配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习近平分配理论等马克思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明显、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初次分配存在分配主体利益失衡、再分配领域存在制度缺陷。加大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政府应多方面采取措施推进改革,以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2012—2020年数据为基础,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与劳动收入分配之间的传导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冲击效应,技术创新可驱使劳动收入分配合理化;技术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即随着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降低。分区域探讨得知,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对东部、中部地区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地区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负。进一步拓展分析可知,低附加值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根植于此,提出全面深化技术创新,助力收入分配趋向公平化;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分配平衡性;重塑西部地区分配体制机制,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分配。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00,(2)
(第一套)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居民 b、国家c、国家、企业和个人 d、企业2、社会产品的总枢纽是( )a、工资 b、国民收入初次分配c、财政 d、国民收入再分配3、财政的收入分配的职能体现在( )。a、财政只参加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b、财政只参加社会产品的再分配c、财政既参加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又参加再分配d、财政既不参加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又不参加再分配4、对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财政应履行集中分配的职责,通过( )形式进行分配。a、购买支出 b、财政拨款c、财政投资 d、转移支付5、( )是对全…  相似文献   

18.
任太增 《生产力研究》2005,3(8):21-22,193
在收入分配变迁原因的理论依据上,我国存在着从所有制理论和价值理论出发解释收入分配变迁的两种理论,我们分别称之为收入分配变迁的所有制理论和收入分配变迁的价值理论。本文认为,收入分配变迁的所有制理论,只能说明我国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理论为什么必须按某一路径变迁,却无法对这种变迁本身做出价值判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借助收入分配变迁的价值理论。如果说收入分配变迁的所有制理论旨在探求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理论变迁的客观必然性的话,收入分配变迁的价值理论则是对这种变迁做出好或坏的评价。收入分配变迁的价值理论和收入分配变迁的所有制理论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收入分配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走低,劳动者报酬占企业利润的比重缺乏约束机制,是初次分配公平的制约因素。个人所得税法、社会保障制度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未能有效促进再分配公平,捐赠税收优惠激励机制也未能根本促进第三次分配公平。因此,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的实现,需要创新财税法制:初次分配中促进劳动、资本等要素按贡献公平参与分配,再分配中促进税收、社保和转移支付的公平调节,第三次分配中促进个人、企业等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捐赠。  相似文献   

20.
财政“国家分配”与“政府分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的国家分配与政府分配在分配的主体、对象和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新时期,要坚持以国家分配原则指导政府分配,使政府分配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利益。吸收和借鉴西方财政分配监督的经验,使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