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均表现为上升趋势。由于医疗服务及其费用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和经济负担,如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的前提下,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卫生从业人员、卫生经济领域内学者甚至普通居民都关注的焦点。尽管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但在涉及医疗费用控制和医疗保险领域的基本规律上,仍然有其共性的一面。因此,研究国外医疗保险费用确定机制和各国医疗费用控制的特点,对推进我国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建立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给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医药生产管理体制、医院商业化严重、政府投入不足、收费方式和医疗保障支出呈现不合理、国家相应的法律和政策的缺失等。针对问题提出了改革医药管理体制、加快医院改革、改革医疗保障的收费和支付方式、强化政府法律政策的责任、实行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我国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建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9952011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定量研究,确定我国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数、政府卫生支出、平均每所医院的业务收入、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是我国医疗费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得出结论:我国医疗费用控制路径应从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政府卫生投入、抑制医院业务收入、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的不合理增长这些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细化深入,“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沿着预期目标持续推进。实行药品零加成破解了“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难题,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药品集中采购和试点扩围、医疗医保配套等措施,打破了药品的恶意竞争和市场控制。加之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但这种控制是政策性控制,费用增长放缓是暂时性的,随着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更高需求,医疗费用的增长仍将持续。本文就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医院收入结构调整方面进行剖析,为医院合理控制费用增长、为病人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卫生费用投入及分配的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传统时期医疗卫生事业所取得的良好成绩却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而出现了下滑趋势,本文从卫生费用的投入和分配方面对其中原因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及构成分析表明,中国卫生费用投入偏低,特别是政府和社会卫生投入的相对减少是阻碍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对医疗卫生费用在各地区及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卫生费用分配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及部门差距影响了中国卫生事业的整体业绩;最后指出,通过增加对贫困地区的卫生投入,改善卫生费用的投资方向可以提高贫困地区的健康水平,促进整个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医疗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医疗制度的根本困境医疗制度改革是世界各国政界、舆论界和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医疗费用大幅度超支和快速飚升问题。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既有保障过度和医疗供给方引致过度医疗需求的原因,也有医疗行业对高费用医疗技术、医疗方案追捧的原因。从表面上看,这是医疗过程中有关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中更涉及到医疗产业的发展问题。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来,医疗产业普遍处在政府的严密监督与控制之下。这主要是出于珍视生命的伦理要求和保障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但医疗的特点导致了政府监控的低效率。首先,医疗过程的高度专业化造成了医疗质量和费用的隐性特征;其次,医疗费用与医疗技术的强相关性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给政府控制医疗费用带来困难;最后,政府监督和控制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香港健康与医疗发展咨询委员会指出,香港的公共医疗卫生开支持续增长,开支增幅令人忧虑,正考虑应当如何为医疗服务融资。本文试图分析香港医疗卫生的融资状况,并为香港医疗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文章回顾了香港医疗卫生系统概况,分析了香港政府和市民的医疗开支财力负荷,以及香港医疗保险的发展状况,认为政府的财力负荷过重,市民整体上承担的医疗负荷偏低,并建议改革公立医院收费制度及鼓励私营医疗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医疗卫生体制上,中美两国均面临着千头万绪的复杂系统和积蓄已久的制度问题,在医疗保险控制下的医疗卫生费用过度上涨是两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对中美两国医疗卫生费用上涨的背景、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有利于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和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剑阁:降低医疗费用没有竞争难做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2006,(6):16-1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认为,简单地把医患矛盾归结为医院和医生的责任,是极不公正的。他认为,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不但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经常受到批评。不少国家的老百姓都抱怨他们的医疗体制浪费和昂贵。中国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既是世界共性的问题,也有自身的独特原因。第一,每个人为健康支付的费用是其生命价值的函数。美国在1960年时,国民支付的医疗费用占GDP的5.3%,到2000年已经占到GDP的13.5%。在中国,当人们从温饱进入小康以后,医疗费用的占比越来越高也是必然趋势。第二,随着人均寿命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在GDP中…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80年代的拉丁美洲各国以天文数字的外债而引起世人关注的话,那么90年代的拉丁美洲则以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与东亚经济奇迹一道被人们赞赏. 通常说的拉丁美洲,概指北近墨西哥,南到智利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各国.这些国家1991年的GNP总和是1.0229万亿美元,占当时世界各国GNP总值21.4575万亿美元的4.8%. 人均GNP为2408美元.出口总值为1500.7亿美元,这些国家的经济在这个起点上开始加速增长,其增长的大致情况及增长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可以分述如下: l、经济增长在加速.1993年拉丁美洲GDP增长速度超过5%的国家有秘鲁(6.8%)、阿根廷(6.0%)、智利(5.9%)、萨尔瓦多(5.0%)、玻利维亚(3.2%)、尼加拉瓜(3.0%).巴西在该年也有2.0%的增速.  相似文献   

11.
谭一华 《中国经贸》2014,(19):121-121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2001-2006年间,我国住院病人的人均医疗费用和医院门诊综合费用都呈现不合理的发展态势,年门诊病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涨幅将近40%,住院医疗费用涨幅接近30%,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形势依然严峻。本文简要分析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原因,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面临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当前严峻的形势,认真地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坚定地执行中央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医疗费用迅猛上涨,服务成本不断扩大,药品费用弹性过大,社会反映强烈,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从医院本身来讲,医疗资源的无序发展造成城市医院服务供大于求的普遍状况,为了生存,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花样不断翻新,加上医院服务价格长期偏离医院实际服务价值,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  相似文献   

13.
研究卫生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国家今后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采用1978~2015年卫生支出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对我国卫生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增加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以及个人卫生支出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此外,依据实证结果,提出增加卫生投入支出、调整卫生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邱建英 《中国经贸》2012,(24):168-168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新医改提出国有医院要逐步回归公益性质,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加价等。面对新的医改形式,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适应国家的医改政策,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树立全成本概念,积极节能降耗.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邱纪源 《中国经贸》2012,(16):214-214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新医改提出国有医院要逐步回归公益性质,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加价等。面对新的医改形式,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适应国家的医改政策,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树立全成本概念,积极节能降耗,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疗费用增长的有效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对影响医疗费用增长的因素进行剖析,阐明医疗保险制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我们认为,商业健康保险的迅速发展及其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不仅能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充分实现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职能,同时也能抑制医疗卫生资源的过度消费,促进医疗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从而达到商业健康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机构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涂凌云 《中国经贸》2012,(14):135-135
一.改革的背景及进程 公费医疗始于1952年,是国家通过卫生部门为国家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医疗及预防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全部资金由财政负担,个人无须付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一组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市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为4179.87元,平均个人负担比例为26.2%,而2010年北京市公费医疗实际支出26.2亿元,比2009年增长6.27%,以北京市享受公费医疗的22万人数来计算,人均医疗费用超1.1万元。  相似文献   

18.
过度市场化与高度分权化: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双重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卫生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和高度分权化是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双重误区,也是造成中国卫生绩效低下、卫生体制糟糕的主要根源。因此,建议确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支出的政府主导地位,特别要强化中央财政的支出责任,建立不同层级政府间规范的责任分担与资金筹集机制。通过有效的体制构建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安排,以相对低廉的费用,提供成本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投入绩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实现全民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医疗费用上升原因分析 医疗费用上升,也就是老百姓经常所说的看病贵这个微观结论已经可以得到大量数据和事实的证明.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结构问题,这可以从筹资、分配和使用三个方面分别讨论. 1.从筹资上看,卫生总费用筹资三大块,政府、社会和家庭.例如,1982年,政府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38.86%;1992年下降为20.84%,2002年下降为15.69%.1982年,家庭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21.65%,1992年上升为39.81%,2002年上升为57.72%.简单的说,看病花100元,1982年家庭花21.65元,政府花38.86元,其余是单位花的.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居民健康水平较解放前显著提高。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过度市场化,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基本瓦解,“市场的高效”和“政府的低效”共同作用,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升和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使乡、镇一级的国有医院财务状务状况不断恶化,许多农村医院在困境中挣扎,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医院的财务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农村医院的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的原因1.政府预算卫生支出逐年减少。改革开放后,中国卫生事业的市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