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贷款准备金制度上应坚持会计规定与监管规定相分离.新会计准则采用IAS39对贷款减值准备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而监管部门可以结合银行风险等级设定一般风险准备计提标准,并可设立"动态准备金"制度,以解决贷款准备金充足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相似文献   

3.
按照管理动机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区分为非相机决策与相机决策两种类型,选取2003-2012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存在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其中非相机决策型计提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收入平滑动机与信号显示动机对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缓释作用有限,应基于预期损失模型建立逆周期性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中国银监会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08年1月1日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新准则对我国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准则采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及组合计提法,改变贷款按五级的简单比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做法.本文探讨如何在新准则下,完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提足拔备,做实利润,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关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现行规定,银行及同类金融机构应当根据不良贷款情况适当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但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中,如计提比例过高将不当影响当年利润且不当夸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如计提比例过低则扩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根据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近三年的不良贷款率与拨备覆盖率的比较,笔者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应当适当参考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标准,以适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计提。  相似文献   

6.
邢永哲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155-156
资产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应计提多少减值准备,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影响。因此,企业对资产减值的计提计提和转回、转销存在一定的灵活性,无论会计准则规定得如何详细,还是会给企业留下盈余管理的空间。由于盈余管理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公允性,认为应通过会计准则等监管体制的完善来压缩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企业利用资产减值等措施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逐渐加强,作为抵补预期损失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意义尤为重要。本文就合理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发挥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拨备计提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进行真实反映,并进一步推动其稳定经营;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为避免信用风险积聚诱发危机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由于在拨备计提中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有着不同出发点,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导致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对两者的把握有所为难,如果协调两者,如何能在满足会计准则的披露要求的同时也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成为商业银行努力追求的平衡。因此在本文中,则主要针对拨备计提中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协调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拥有的资产发生减值时,可以计提减值准备,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这其中也包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本文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涉及到的原理入手,分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作用,并阐述企业在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当贷款利率不能弥补贷款风险成本和支出时,银行将无法充分计提各项损失准备,信贷资产的损失会直接侵蚀银行资本,威胁其持续经营。制定正确的贷款价格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当贷款利率不能弥补贷款风险成本和支出时,银行将无法充分计提各项损失准备,信贷资产的损失会直接侵蚀银行资本,威胁其持续经营。制定正确的贷款价格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可对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坏账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滥用计提、外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赋予企业更多会计选择权;健全信息价格等时常机制;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健全法律法规;弱化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进行操作的动机应。  相似文献   

13.
刘洪亮 《商业时代》2012,(33):84-85
本文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有关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限制措施的实施对信息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处理的影响,指出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我国信息技术制造企业虽然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是其资产转回转销操作反而暗示了这种减少是企业进行新模式的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表现,信息技术制造业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依然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使新会计准则的监管措施部分失效。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原会计准则有许多明显差异,其中涉及金融、证券行业的很多方面,造成了会计目标与监管目标的差异,会计口径与监管口径的差异,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的差异,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监管框架不吻合等。同时,这一系列的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对银行资本的计算、对减值准备计提对金融衍生品处理方法、对交易类证券的计价和处理等。  相似文献   

15.
如何增强银行风险抵抗能力一直是困扰银行业的难题,近年来,国内银行业纷纷以贷款减值为突破口,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计提贷款减值损失以规避风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计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如何合理计提贷款减值损失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有利于企业积极处理不良资产,使会计更稳健。新《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会计工作中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然而中国会计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完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制度,需要准则制定部门和实施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建造合同会计准则及讲解、科目使用指南等对建造合同预计损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做了相关规定。在实务工作中,很易将其理解为一旦计提直至建造合同完工决算后才将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如果在建造合同完工决算后才将存货跌价准备转回,那么在建造合同完工决算前,将可能存在重复确认或少确认合同预计损失等情况,导致建造合同的相关数据不能得到真实反映。本文在不考虑所得税问题的前提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末,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按照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即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即八项准备)。此项政策的出台,引起了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极大反响,现在该政策实行了二年多,下面谈谈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认识。一、我国实行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1.受客观环境的制约,计提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较差,主要表现在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人员素质等方面。目前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顺周期性。本文采用国内十家商业银行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银行的拨备行为和经济周期、银行贷款增长以及盈利能力的关系。通过使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实证结果显示拨备的提取在GDP快速增长的时候较低,这反映了拨备计提行为的顺周期性,信贷资产在经济周期低谷的时候将会产生风险。此外,当银行盈利能力增加时拨备提取增加,意味着利润平滑行为的存在。随着贷款增长率的增加,贷款损失拨备的提取也增加,反映了随之增加的风险。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贷款损失拨备应该成为资本监管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减值进行了规范,与旧准则相比更多的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仍然存在很多困难: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计提标准的多重性、计提的公允性难以衡量、信息披露不充分等,使得外部监管难度大、计提减值准备被滥用.应强化理论研究,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强化信息与价格市场,有效完善会计报表的披露内容,使相应的财务指标具备可比性,以达到遏止企业操纵利润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