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管理》2006,(9):71-73
培训、薪酬、文化的断层如何弥合? 企业间人才争夺有没有一个道德底线? 人才流失,企业如何看好自家院子?  相似文献   

2.
人才流失是削弱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2004年人才流失又出现了新状况,那便是“集体跳槽”和“集体辞职”,高层人员的频繁流失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忽视的关键。时值年末年初,又到了人才流失的高峰期,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所有企业在2005年依旧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企业人才流失,在商界是普遍现象。如何看待人才流失?人才为什么会流失?如何防止人才流失?换个角度看问题,人才流失"得"与"失",人才流失"堵"与"疏",就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根”,如果连根都留不住、搞不好、养不活,其它诸如利润、发展,就成了空中楼阁。而威胁、危害企业之根的,莫过于人才流失。如何对付人才流失呢?  相似文献   

5.
封殿胜 《人力资源》2007,(9S):26-27
据赛迪顾问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45%以上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核心人才的保留是近年企业人才管理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预示着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 特别是关键员工的流失很多公司的新员工,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行业经验,当他们被培养出来之后,却成为其它企业“瞄准”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避免扮演免费为别人培养人才的尴尬角色?如何留住优秀员工.打赢这场人才的争夺战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的预警分析与预控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才流失”是近年来中国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剖析和反思,分析了人才流失的危机征兆,构建了企业“人员流失预控机制”,并且探讨了相关的管理策略,以期对中国企业的人才流失危机管理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丁天明 《物流技术》2014,(21):93-95
分析了“云”时代背景下,民营快递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而提出转变经营模式、建立人才流失预防与过程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与福利待遇政策、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外管理》2005,(12):84-85
摧枯拉朽的中国制造业今年终于引发了全球的恐慌与打压。中国企业如何在发展中与全球实现和谐?如何赢得目标市场的接纳?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贸易争端?“走出去”的同时该怎样学好“为客之道“?我们内部又该如何解决各自为战的宿疾?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企”由“人”和“止”组成,失去了人,企业也就停止了。可见,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则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人才的竞争,人才流动便成为企业用人方面的新特点,人才流失必将制约和阻碍企业发展的步伐。古人云:“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激励机制的优劣,“军无财,土不来”,不断优化企业的激励机制,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工作绩效,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崔静茹 《现代企业》2003,(4):36-36,55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频率加快的今天 ,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所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所作的一份调查 ,约有 31 1%的被调查者是为了增加收入而流动。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学者从高薪激励的角度对国有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1、未能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内部之所以会出现管理混乱、经营者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 ,归根结底就是未能有效地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 ,造成了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1.
所接触到的企业领导人大多对人才挽留充满了困惑与无奈。在给惠普商学院客户培训过程中,本人了解到国内企业决策者们关于人才最关心的问题是:人才跳槽对组织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如何衡量不同人才流失对企业的损失?如何尽早探知人才的离职意向?如何作出恰当反应?为什么人才一方面说对企业“挺满意的”,另一方面却“暗渡陈仓”?人才在企业工作年限和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云”时代背景下,民营快递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而提出转变经营模式、建立人才流失预防与过程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与福利待遇政策、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外管理》2008,(2):100-101
管理者如何才能处理好与“通天”员工的关系?怎样让这种“有背景”的“烫手山芋”成为自己的助推手?  相似文献   

14.
董力峰 《活力》2005,(10):126-126
目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如何向纵深推进,面临着一些关键课题:预防教育如何避免“雨过地皮湿”?预防网络如何避免“常年晾网”?预防制度如何避免“会上发发墙上挂挂”?预防监管措施如何避免“隔靴搔痒”?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要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孔雀”忙着东南飞,“孔雀”急切飞出国。这就是目前西部地区和发达省区人才流失现象的真实写照。随着国际间人才竞争的升级,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人才面临第三次外流高峰。与改革开放前后人才流失不同的是这次人才外流的最大特点是“在职流失”。这些具有特别身份之身的人职位的流动,所依附的无形资产随之流失。自主择业的“白领”正逐步取代劳务输出的“白领”。据报道,在新加坡,可以看见许多中国“白领”忙碌的身影,他们分  相似文献   

16.
杨光 《中外管理》2010,(4):60-63
有多少“普通人”想过自己如何成为“李世民”,或如何成为“魏征”呢?抑或,如何使“李世民”重用“魏征”,又如何使“魏征”尽忠“李世民”呢?  相似文献   

17.
人才流失是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尤其是核心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如何留住核心人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本文对人才的"流"与"留"问题做了阐述。通过对民营中小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找出解决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吴桂潮 《长三角》2011,(12):46-46
11月ii日,首届“南湖论和”中国浙江供应链大会在嘉兴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思想,也是中国企业家文化的底蕴。如何以专业的管理思想平衡企业竞争力与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如何在各自的产业链中真正的达到协作共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19.
《中外管理》2005,(12):103-104
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变革,职业经理人的就职与出局也变得日益频繁。是老板无情无义吗?是自己想入非非吗?面对“在不同阶段.企业必然任用不同类型经理人”的“阶段论”.经理人该如何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老板应该如何在变革中,与经理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焦晶 《中外管理》2008,(2):92-94
如何继承一个眩目的“盛世”公司?最要警惕的是什么?在继承与变革的尺度上,该如何拿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