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农业政策体系中,反贫困政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反贫困政策的功能,是帮助那些因经济、地理、文化等因素而未能参与国家整体经济增长进程,生活贫困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通过发展生产以解决温饱问题,并为这部分人口今后能够跟上国家整体发展进程创造最基本的起步条件。一、政策背景虽然我国素有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与社会实践,但作为一项正式的经济政策,则形成于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大部分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78年到1985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33.57元增…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作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领域,中国农村反贫困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仍旧困扰并阻碍着农村发展的步伐,也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内外学者通过广泛研究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全面审视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的现状、取得的成果与不足,探寻反贫困研究的发展轨迹与趋势,希望通过对文献的评述与展望,找到中国农村反贫困更佳的研究方向与方法,为下一步的反贫困研究做好铺垫,促进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改造传统农业经济,促进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增长轨道转型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本文研究认为,传统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经济价值,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在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传统经济转型可以沿着多种路径展开,中国农业经济整体上正处在经济起飞前夕,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区农业经济转型路径的差异。农村贫困的根源不是收入或消费的匮乏,而是由于教育、社会保障、健康和机会等方面的贫困而导致的“能力贫困”。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反贫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市场经济给消除贫困带来的利与弊,并采取有效措施兴利除弊;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有效地反贫困,正确地协调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中反贫困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各地区人均收入和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但是经济增长的严重不平衡又是产生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反贫困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快促进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区》2013,(11):33-3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园区建设在全国得以广泛开展,历经要素集群阶段和产业主导阶段,目前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科技园区为代表,已逐步向创新突破阶段过渡.特别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减速启稳、产业结构艰难转型的大背景下,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科技园区再次被赋予“促进发展、拉动增长”的重任,其职能、作用、地位也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2000年前后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展望李含琳(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经济系)贫困和反贫困是中国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是:到2000年中国要基本上消除贫困,步入小康阶段。那么,...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温州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与此同时,伴随着反贫困行动的深入开展,绝对贫困人口开始大幅度下降。据统计,1995年全市人均年收入500元以下(1990年不变价)的贫困乡镇已由1990年的302个减少到68个,贫困乡镇人口由  相似文献   

11.
王艳 《北方经济》2018,(4):51-54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经济发展阶段越高,经济增长越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指经济增长中不能被土地、劳动、资本等有形要素投入增长解释的部分.一般来说,全要素生产率由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两部分组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为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度改革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实现配置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和减贫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制定发展战略所考虑的重点。改革开放初期,新疆通过经济增长极大地降低了农村贫困,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显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由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下降和收入不平等程度增加,减贫趋势变缓;2011年以后,随着援疆工作和民生工程的不断推进,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对贫困人口有利的收入分配对减贫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经济增长出现了益贫性特征。纵观改革开放至今,新疆减贫成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人力资本的明显改善和政府采取的反贫困行动;而其减贫趋势放缓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增长质量的下降和农村收入分配的不断恶化。为此,本文认为新时期扶贫工作中,新疆应实施益贫式增长战略。从生产领域着手,在增加就业的同时通过增加穷人的资产基础以提高穷人的自我发展能力,而政府在打造民生工程时应注重市场机制,以保持减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张唯实 《发展》2006,(11):67-68
西部是一个农业地区,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西部农村人口多,增长快,而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现阶段西部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之一。反贫困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西部农村反贫困又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中之重。要消除西部农村贫困问题,关键是要找准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源,进而制定科学的反贫困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曾敏  向仁康 《特区经济》2011,(6):292-29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家庭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阻碍。依据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三个层面,从技术基础、表现形态和制度决定,分析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的产生背景、社会构成和结构成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途径,旨在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少国 《天津经济》2007,(10):58-60
按照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国已经处于“向成熟推进”的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应该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政策,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才可能顺利过渡到“群体性高额消费”阶段。因此,当前政府需要借鉴国外工业化过程中发展农村经济的成功经验,高度关注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采取有利于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6.
贫困的原因很多,但人落后的思想观念是贫困之总根源;减少和消除贫困的方法很多,但思想反贫困乃成本最低、成效最显著的一种扶贫方法。因此,研究、探讨思想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即思想"为什么"或"怎么样"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 当90年代深圳经济开始转入发展成型阶段之际,有必要深入考察和分析深圳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认清深圳经济发展的未来主攻方向,以把握契机,顺利实现90年代深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深圳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过去十年,深圳经济以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47.1%,数倍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三大产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基础。深圳经济成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天时”与“地利”环境,则是深圳80年代成功发展的两大基本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综观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通过制定阶段性战略,以体现发展阶段政策取向和政治经济目标。中国26年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展示出这样一条战略轨迹: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确立了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经济特区开放战略,改革开放的90年代初实施了以开发浦东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战略,90年代后期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的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消除绝对贫困的条件结构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并存是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开发式,面向贫困人口应成为90年代我国反贫困战略的基本特征90年代我国反贫困战略的主要内容90年代我国反贫困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祝玉峰  赵茂林 《特区经济》2006,213(10):286-287
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我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战略模型的构建要动态地调整为与之对应的从平面型到立体型的转化过程,“教育反贫困”是指通过教育对人的素质和发展技能进行全面提升,斩断贫困的累积循环因果链条,从而实现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