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是多元文化集中、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新疆治理问题中文化共信、文化认同、民族共生、文化融合、社会稳定是核心和根本.和谐共生、加速发展和长治久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之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和"五大发展理念"内容之一.和谐共生和长治久安理论是新疆的重要战略和理论,对新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和农村正迈入一个"城乡和谐共生的时代".从共生理论的视角,促进城乡双向流通,实现城乡商贸协调发展,其实质就是以商贸流通为先导,以城乡市场为共生介质,实现城乡和谐共生.城乡双向流通是城乡和谐共生的重要驱动力量.城乡双向流通的焦点是作为微观主体的商贸流通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重构.唯有合理分享,才有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李向农  丁艳平 《经济师》2007,(10):244-245
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探讨了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生互动结构模型,指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确保系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方向进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的相互诉求和需要更加显著,实现协同发展是两者融合共生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甘肃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构建了“嵌入式协同共生”的发展模式,并从资源共享、科技转化、文化共荣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实现甘肃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与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5.
新疆民族文化翻译工作不仅可完善和发展现有的翻译理论,而且可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传承与创新。今后新疆民族文化翻译研究应突破单一民族文化的范畴和框架,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语篇层面、功能角度构建体现新疆本土文化"多元一体、相融共生"特点的翻译原则,探索民族文化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从多民族文化相融共生的角度来演绎新疆本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共生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关系之一。共生理念是伴随19世纪以来,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在全球竞争趋于极限,人类走向共生时代的背景下提出。共生理念主要指:在全球化的实践土壤中,以多元互补,利益相关,彼此平等为基础,以全球共生系统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相互依赖,互惠共存,全面和谐的关系为主要内容,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从都市的本源出发,通过分析研究人和自然,文化以及城市相互之间的关联与相互作用,提出"回归"与"再造"的思路.旨在建立自然,人文与都市和谐共生的人类家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梳理族际人口迁徙、族际交换、城镇辐射导引等民族经济共生的互动因素,以族际经济联系研究为视角,试图揭示"藏彝走廊"这个多民族交错聚居区历史上各民族经济生活共生关系发展的活动内涵和成长特质,进而指出中国西南边疆的形成与发展从某种意义讲就是各民族在特定内空间共生关系动态演进的积淀过程。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大小企业的共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共生组织网络是一种威廉姆森所说的"中间性组织",这种共生组织网络的形成,既可以克服企业间市场交易带来的高交易成本的不足,又可以避免企业内部一体化高管理成本的缺陷,从而使企业实现最大的效率收益.企业共生的模式选择不同,其共生效率也不同.本文认为,互惠连续共生是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面对世界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引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发生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建筑"之路.绿色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类的建筑从最初的遮风避雨、抵御恶劣自然环境的掩蔽所到今天四季如春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与自然的隔离及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