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银保业务的制度障碍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梅 《中国保险》2007,(3):8-10
对我国目前银行保险的制度性认识;银行保险的单边制度性表现;我国银行保险的制度性障碍(一)银行转轨过程中市场化主体地位确认滞后;(二)保险公司的竞争无法实现差异比;(三)现有银行保险的制度框架中,银行柜面人员成为真正的要价主体  相似文献   

2.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可以实现出口企业、保险公司、银行三方共赢,但近年来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状况恶化、银行融资政策收紧、业务规模下滑等问题。现行机制下,保险公司的加入并未缓解传统信贷关系中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反而滋生了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三方博弈分析可知,出口企业出于“理性”会选择不诚信行为,甚至与保险公司合谋骗取银行融资,特别是在银行管控无效的情况下。基于博弈过程及均衡结果,认为出口企业应积极向银行和保险公司传递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信号,保险公司制度设计上要建立与银行的风险信息共享与有效互动合作机制,银行应加强对出口企业贷前贷中贷后的全过程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市场“银行保险一体化”趋势分析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金禾(一)80年代,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改革的巨大变化使银行与保险之间传统的严格界限逐渐变得暖昧不明,银行和保险公司都采取了新的“银行保险一体化”战略,即银行或保险公司以某种联合的方式来运作金...  相似文献   

4.
自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大病保险以来,各地经办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都纷纷反映面临巨额亏损。我们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经办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出现普遍亏损的原因。大病保险是类公共品属性的社保制度,本身就必然面临"公地悲剧"。在大病保险经办过程中,保险公司和政府的偏好不一致导致他们会产生协调博弈。协调博弈的均衡基于他们的聚点,但是保险公司在投标中,他们之间的伯兰特竞争的结果是中标保险公司的经办价格几乎等于或微小于经办成本,  相似文献   

5.
“银行保险”是bancassurance的简称。狭义上通常指银行作为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广义上指银行既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直接营销保险产品(start-up),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中介人代理保险产品,还可以与保险公司建立合资公司经营保险产品(venture)的保险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主体博弈分析及风险防范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等主体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利益博弈关系,探讨了政府介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件下风险补偿的博弈行为,分别从政府、商业保险公司和农户三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的具体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构建保险机制,加大了农业巨灾保险的交易成本与运行风险。本文引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包括政府、保险公司、合作组织和农户在内的保险主体参与的合作机制,运用Shapley value法分析了农业巨灾保险主体的联盟博弈。研究发现:引进农业巨灾保险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参与运营农业巨灾保险,可有效提高保险的合作收益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人保健康"湛江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实现政府、健康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多方共赢的健康保险经营之路.本文从总结和研究"湛江模式"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出发,分析了政府机构和健康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博弈过程,探讨了"湛江模式"取得成功背后的博弈机制.研究表明,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保险骗赔事件层出不穷,成为保险经营中的难题.本文利用博弈理论分析骗赔事件,认为骗赔者与保险公司之间存在动态博弈关系.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改变博弈中的变量扭转自己的被动局面,通过聘请高水平的公司内部律师、加强理赔队伍建设、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在设计保单时合理控制保险金额等方法,有效控制骗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保险——前景广阔的金融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银行保险(Bank Assurance)的概念和意义 银行保险的概念兴起于欧洲,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为通过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一种安排,主要形式就是通过银行的分支网络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11.
王稳  王东 《保险研究》2011,(7):I0002-I0006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银行保险作为金融综合经营的重要形态,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中信、平安和光大等一批金融控股集团日趋成熟;银行系保险公司纷纷设立;而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分销协议逐渐成为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不但对保险业举足轻重,对银行业扩大和巩固客户资源、增加中间业务收人也具有重要作用。总结发达...  相似文献   

12.
对建立银证保联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额的银行信贷资金因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对象而使资金市场出现供大于求,而券商的融资却发生了危机;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尽管每年都犬幅度增长,形成庞大的资金,却因融资渠道狭窄而不能充分保值和增值。银行、证券、保险三者之间在资本市场上的矛盾,可以借助一条行之有效的链条加以解决,那就是建立银证保联盟。  相似文献   

13.
启事     
《城市金融论坛》2007,12(9):F0002-F0002
通常,人们习惯于从渠道合作、产品合作、业务整合乃至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深层次的资本合作的视角来看待银行保险,在近期的《国际金融研究》上,郭金龙、石晓军、郑海涛发表文章认为,从这样一个浅层次的视角难以看到中国的银行保险的战略意义。该文认为,银行保险的战略意义体现在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的战略转型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创新。银行保险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监管当局对银行、保险公司的监管压力、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谈判力”、  相似文献   

14.
金融界通常认为,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金融保险市场中开始出现的一种金融服务现象。这种银行保险是"被保险公司或银行采用的一种战略,通过一体化的形式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销售渠道的共享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根据现代银行保险的理论,"其形成的途径主要包括销售联盟、合资公司、兼并收购和直接进入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三、银行保险所带来的新气象 银行保险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给保险业带来了新生力量.上篇中提到,近代著名保险公司大多是由银行出资创办的,比如中国保险公司是由中国银行创办的;太平洋保险公司是由交通银行创办的;太平保险公司先是金城银行独资创办.  相似文献   

16.
郁佳敏  郝旭东 《上海保险》2006,(10):25-26,18
传统车险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自销、中介(专业和兼业代理人、经纪人、银行保险等)渠道。在目前中国的车险市场上,中介渠道业务对各家经营车险的保险公司而言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汽车销售商中的生力军——4S店。一方面,“渠道为王”使得车险中介占得买方市场先机,对销售佣金和手续费具有话语权,保险公司实际处于“渠道为奴”的地位;另一方面,近年来,新保险主体不断加入车险经营,中介业务出现“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直接导致中介手续费和佣金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17.
新车贷险博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车贷险发展受阻的博弈分析 较之“第一代”车贷险备受市场青睐的情形,新车贷险却饱受市场冷漠,究竟为什么?新车贷险经营的外部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道德水平低下仍然是新车贷险发展受阻的外部因素。因此,本文从新车贷险遭遇市场冷漠的内部因素着手,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包括保险公司、银行、汽车经销商、购车人在内的四方博弈模型(见图1)来分析新车贷险不受市场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银行保险的产生必然导致原有利益分配格局产生变化,在委托代理体制下,在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建立合理顺畅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保证银保合作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本文在分析银保利益分配机制的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博弈模型,分析影响银保手续费分配的关键因素,并用Shapley值法求解银保手续费的最优提取比例。最后在模型结论的基础上为完善银保利益分配机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银行保险面临的困境为背景,针对银行保险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探讨了银保战略联盟选择模式,通过文献综述归纳总结,提出了并购为最优模式假设。为了检验假设,首先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研究银行保险战略联盟结构模型定性定量关系;其次对国内银行并购保险公司多样本案例运用事件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银行并购保险公司产生了显著的财富效应,但在不同银行间存在财富效应差异;最后,本文对银行保险发展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对国内银行并购保险投资实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下保单"已经成为我国地下金融市场的一种主要的非法金融活动。从宏观方面看,地下保险严重地冲击着我国的保险行业,扰乱了我国保险市场正常的秩序。从微观看,购买地下保险个人存在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构成了对投保人的潜在危害。地下保险市场中的利益主体有四个:内地投保人、境外保险公司代理人、境外保险公司和监管者。通过对这四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可以看出,"地下保单"的存在就是博弈各方的利益均衡结果。解决"地下保单"问题就要打破这种博弈格局,改变每个利益主体的支付收益,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博弈关系,实现新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