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托达罗模型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流动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证明: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的问题;也没有看到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时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托达罗提出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模型,只是控制了城市人口不会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增长趋势,把城市中的失业问题转移到了农村,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托达罗模型自身的理论缺陷,不仅不能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反而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中吸取经验教训,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荣弦  喻婵 《现代商业》2012,(15):287-288
从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入手,指出托达罗模型的不足。并从效用相同的角度计算城乡实际的收入差距,进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改进。从城市化的微观主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成本收益角度分析,指出净收益的大小是推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出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需要从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简要分析,结合我国实际,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4.
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与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都曾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过贡献,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势严峻的状况,决定了单一依靠某一种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不可行的。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刘易斯人口流动理论强调依靠工业扩张来吸纳剩余劳动力,而忽视以农业本身的发展来吸纳劳动力。与刘易斯的人口流动模型相比,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更接近我国现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不仅要靠工业扩张,还要依赖城乡预期收入差异推动下的城乡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5.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以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理论为主,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适用性。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高失业率使得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受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因此只靠城市根本无法吸纳,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7.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城镇化的推进和少数民族地区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不断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并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显示,现阶段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异明显,特别是西部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中东部,不仅造成西部土地荒置,还引发了城市就业压力和失业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西部产业调整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尽快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对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理论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引入权益保护与家庭迁移因素,将托达罗模型分成两个阶段,从而完成"两阶段"转移理论的模型化构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大量的劳动力依附于有限的土地上,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流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经济行为.对于贫困山区农村来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流动无疑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十堰市竹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湖北省的特困县,几年来,通过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流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许多大中型城市都伴随着城市化出现了许多城市病,其中过剩劳动力是最严重的一项,不仅造成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并且形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本文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重点分析了城市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并且结合模型提出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不仅在于提高城市的就业,更重要的在于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11)
改革开放以来,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与改善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成为我国城乡人口流动强大的动力,人们克服人口流动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不断涌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涌入城市对于城市来说有利有弊,对城市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文著 《商业研究》2005,(24):123-125
十六大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其关键就在于如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大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基本目标,发展我国县域经济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当今我国政府必须面对与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本文以发展经济学中人口流动模型为研究基础,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我国政府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采取的解决措施提出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就业压力大。进入“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成为安徽省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安徽省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了安徽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8.
狄前防  原梦  马海畅 《商》2012,(5):147-147
根据刘易斯理论和托达罗模型,当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时,农村劳动力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移,直到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之间的二元结构消失为止。但是,我国从2004年即开始出现民工荒,2009年下半年再次出现民工荒,而城乡收入差距仍然高达3:1,农村未转移剩余劳动力约有1.2亿人,仅仅用人口红利消失、民工工资低并不足以充分解释这一矛盾现象。本文在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用工荒"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导致"用工荒"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主要原因——企业就业制度改革的滞后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需求的增加,探讨了企业就业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新途径,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区域、跨部门流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并为城乡统筹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路远 《商场现代化》2006,(24):341-343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障碍.如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及相应政策,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改变不合理的城乡就业分割制度、提高农民素质等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林爽 《中国市场》2009,(31):72-73
传统的二元经济模型,例如刘易斯模型、兰尼思—费景汉模型以及托达罗模型等都是建立在两部门经济的假设中,其中暗含着城市部门内部不存在任何差别的假定,然而在目前中国的城市经济现状中,城市中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差异明显,因此,在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与城市原来的劳动力并不是在单一的就业市场上竞争的。本文基于2008年《发展经济学》课程调查得到的数据,应用林德模型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并对这一过程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