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粮食黑洞”随想龚成香据报载:我国目前粮食产后综台损失率高这18.125%,其中收获阶段损失4.9%,储藏损失2.11%,运输损失0.725%,加工损失3.75%,销售损失0.325%,特别是消费损失高这6.31%,占三分之一多。据此推算,每年农民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以占世界耕地的40%和水资源25%的人均资源量,生产的粮食总产量高居世界首位,保障了占世界22%人口的丰衣足食,这一成就来之不易。但从生产、加工、储运和消费的全过程看,我国粮食资源浪费和损耗也十分惊人。这其中既有技术性损耗,也有人为浪费,还有政策性损失。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目前,我国粮食资源浪费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储粮技术,在大幅降低储粮损失率的同时,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但在农村,粮食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粮食运输70%左右采用包粮方式,多次搬倒,造成粮食运费高、损耗大、效率低;我国粮食深加工率不到10%,用现代加工方法制成的主食不足22%,而西方发达国家为80-90%。为此,积极实施跨越式粮食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的潜力具大。它对于节约粮食物流成本、减少粮食浪费、开发“第三利润源泉”、保障粮食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户储粮方式损耗究竟有多大?国家粮食局最新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农户储粮每年损失达1500万吨至2000万吨,相当于产粮大省山东的小麦年产量——去年,山东省小麦总产量约1800万吨。目前,农户仍是我国储存粮食的主体。据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农村有2.4亿多农户存粮,每年储存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查发现,农户储粮大多采用传统方式,存在着“一多、一少、一差、一大”问题,即鼠、虫、霉害多,防护措施少,仓储设施条件差,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巨大。  相似文献   

5.
数字     
500亿斤 “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是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负责人近日表示。  相似文献   

6.
粮食在生产、流通、保管或是消费等各个环节都会出现损耗情况,就我国粮食流通领域来说,粮食损失的数字十分巨大。仓储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就是粮食保管的损耗大小,这也是影响收储企业安全、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相关单位要加强仓储的制度建设,用更加科学、规范、绿色的储粮方式提升自身的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7.
粮食浪费惊人国内贸易部最近对22个省574个县1400多处的调查表明:我国当前粮食产后综合损失率为卫8.125%。其中收获阶段损失4.9%;贮藏损失2.11%;运输损失0.725%;加工损失3.75%;销售损失0.325%;消费损失6.31%。由此推...  相似文献   

8.
“七五”计划期间,要求粮食总产量达到9000亿斤,人均占有量维持在800斤的水平上,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一、必要性 1、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情况看,全世界粮食消费平均用于人直接食用的只占42.3%,饲料用占42.9%,种子用占5%,其它用占9.8%。而我国目前的粮食消费状况是:人直接食用占75.7%,饲料用占15.6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工业科技的前景光辉灿烂,预计周世纪我国粮食工业科技的贡献率可达到50%以上,粮食产品加工产值与粮食原值比将从目前的1.3:1提高到1.5-1.6:1,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以下高新技术将得到研究、突破、应用和推广:1.粮食储藏与流通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减少产后粮食损失2-3个百分点,“四散”储运技术的应用推广率提高到30%。研究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库、省、中央三级技术机构网络系统,实现国家粮食储备计算机动态宏观管理。2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的成套设备和机电一体化产业开发,提高国产设备自动化、标准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无形粮田”的概念,即通过加强和提高储粮技术,减少储粮重量与质量损失,使粮食在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环节的过程中尽可能延缓品质变化,减少重量损失。广大农户是我国粮食存储的主力军,我国每年约有占当年粮食总产量50%以上的粮食由农户家庭储存,但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储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储粮损失较大,平均损失为5%-8%左右,影响了“无形粮田”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对粮食产前、产中服务愈来愈关注,而对产后处理则重视不够,仍沿用传统的、落后的方式进行粮食产后处理,使这个生产后续过程成为粮食经销活动中最薄弱的一环,从而无法遏制极为惊人的粮食产后损失。 粮食产后诸环节包括收获、脱粒、运输、贮藏、加工、消费等。据初步测算,江苏省每年在这些环节中的粮食损耗高达840万吨。若不考虑消费环节上的浪费,则全省每年从收、藏、运到初加工的粮食损失为490万吨,约占1984—1988年年均粮食生产量的15%。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我国粮食大丰收,出现了国家库满仓溢、农民卖粮难等新问题。粮食多了是个好事,但也应看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给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损失。因此,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粮食矛盾,已成为当前农村突出的问题。本辑发表了“我国粮食转化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粮食多了怎么办”和“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以及上辑刊登的“当前农业形势和对策”等文章,都是为解决粮食问题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对策。希望读者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然而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却威胁着粮食安全.这些浪费究竟有多少?节粮减损的空间有多大?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了采访.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每年至少700亿斤,接近年总产量的6%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市场供应充足,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一些粮食企业放松了储粮管理,造成的粮食浪费、损失是相当严重的。从我县26个粮食企业看,管理不善的占40%,一般化占30%,管理好的只占30%。1996年有1个粮管所调入粮23.6万公斤,就损失2.3万公斤,占9.9%。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储粮管理,为开发“无形粮田”做出新贡献。一、要进一步认识开展“四无”粮仓工作的重要性。储粮保管工作,因受粮食质量、仓储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实现“四无”是一项长期、细致、艰巨的任务。加之,近几年来我县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储粮数量大,时间长(有的小麦已储10年以上),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从牙牙学语起便接受着珍惜粮食的教诲;如今,在所有商品物价中,最揪动人心的莫过于粮食价格的起伏,从国务院总理到每一位平头百姓无不密切关注其涨落。然而,我们却同时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农民用汗水灌溉出来的粮食正蒙受着惊人的损失和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当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时,人们明确提出了“粮食安全”这一事关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全局的重要命题。它标志着人们对粮食问题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即从社会整体上把握粮食问题,从人人都有饭吃这一高度来思考并解决业已存在的粮食问题。一、我国粮食问题可优在中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这一古老的命题,至今仍不失为治国之道。众所周知,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3%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一大奇迹。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多年来象征计划用粮的粮…  相似文献   

17.
从“七五”开始,我国设立了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增加农业投入的一项重大措施。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有必要认真研究。一、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状况回顾广西壮族自治区“七五”期间使用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1.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5600万元,占40%,地方财政配套8400万元(自治区和县市财政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粮食经营市场化格局的条件下.粮食购销在粮食工作乃至国民经济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就此论述如下。一、粮食购销是粮食企业的基础工作所谓粮食购销一就是粮食的经营者,通过货币交换的形式、从粮食的生产者—一农民手中收购到粮食后,再销售给消费者的过程。在购销活动过程中,还要通过储存、调运、加工这三个中间环节,形成购、储、凋、加、销的粮食工作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又数购与销这两个环节最重要。因为“购”是基础,“销”是目的。没有粮食的收购,就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19.
“加工农业”,是指生产符合加工需要的农产品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的总称。“加工农业”是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粮食腿短,短在加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粮食加工转化增值比为1∶7,而我国粮食加工转化增值比目前为1∶1。美国市场上,含玉米或玉米副产品的产品达350多种,玉米湿法加工业的产值高达110亿美元。欧美国家农产品的50%转化为工业品,而我国只有10%的粮食转化为工业品,以河南省为…  相似文献   

20.
报载,山东省宁阳县在全县粮食系统推行了“两代一换”业务,即乡镇粮管所代替农民储存余粮、代替农户加工粮食,农户可按议价用存粮兑换现金、面粉、面条、大米、馒头等,一户一证,存粮、取粮、兑换自由。农民形象地称这一做法是办起了“粮食银行”。 近年来,我国农业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农民交售了定购粮以后,许多仍存有不少余粮。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