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在概念上的差异现金股利 ,是指以现金形式分派给股东的股利 ,是股利分派最常见的方式。一般地说 ,大多数投资者都喜欢现金分红。企业发放现金股利 ,股东得到眼前利益 ,可以刺激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看重近期利益的股东来说 ,即期分红率高的公司很有吸引力 ,所以现金股利侧重于反映近期利益。股票股利 ,是指公司用无偿增发新股的方式支付股利。股票股利既可以不减少公司的现金 ,又可使股东分享利润 ,还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 ,因而对长期投资来说更为有利。有的股东看重公司的潜在发展能力 ,而不太计较即期分红的多少 ,对这…  相似文献   

2.
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现金股利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具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及其对创新的影响,以期为上市公司分红机制的健全和监管部门现金分红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随着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高,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即现金股利分配对公司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缓解是现金股利促进上市公司创新的中介路径。不过,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具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行为明显受到干预,无法提升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弱化了股利代理理论的解释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现金股利存在替代效应,政府补助金额越低,现金股利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民营企业较之于国有企业,现金股利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现状 上市公司股票分红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企业选择纯粹发放现金股利或转增股票,有的则选择两者混合的方式。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大部分公司储备了大量现金以应对危机,从已公布的年报中也可以发现,多数企业还是选择了低派现的分红政策,甚至有公司采取“零分红”政策。但仍然有一些企业慷慨解囊,在2009年选择了高额派发分红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股利政策和公司绩效相关性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股利政策是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对公司未来绩效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采用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转增股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与公司未来一年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股票股利、转增股本与公司未来一年经营绩效相关性不显著。本文对上市公司管理者制定适当股利政策和投资者调整投资策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情绪、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行为金融学背景对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作用进行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投资者情绪条件下,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的效应存在差异。在股市上涨时期,不同股利政策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影响几乎没有显著差异;在股市下跌时期,现金股利成为投资者获得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受到市场追捧。因此,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不仅要考虑自身情况,还需要考虑市场情绪。  相似文献   

6.
现金股利、股票股利、混合股利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三种股利分配方式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与判别模型的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现金股利公司与股票股利公司相比,盈利性较强而成长性较弱;混合股利公司的成长性居于二者之间,盈利性优于股票股利而与现金股利公司无异.判别模型对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判别效率较高但对混合股利判别效率则相对较差,说明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特征差异较为明显而混合股利的特征区分较为模糊.另外,三种股利分配方式均显示出显著的历史继承性,说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深、沪股市A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财务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层中介效应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在代理成本和股权集中度影响下的现金股利政策和公司价值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每股股利和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股利支付率和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派现可以降低代理成本,股权集中度的中介效应增强了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间的关联关系;以总资产周转率衡量的代理成本只是调节变量,而不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以其他应收款占比衡量的代理成本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企业可以通过合理派现解决代理问题,运用股权制衡来提高公司价值,证监会和投资者应辩证看待派现行为,作出理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以证监会2006年5月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2008年10月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为背景,研究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现金股利发放对代理成本的控制效应。研究发现,现金股利的发放可以有效抑制过度投资水平,但这种抑制作用仅对高资产负债率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产生影响。迫于再融资的需求,这类企业的分红水平显著提高,并导致投资不足,半强制性分红政策并未起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2009—2012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高管薪酬、现金分红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如下:(1)高管货币薪酬对公司市场价值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2)发放现金股利在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很强的信号传递效应;(3)现金分红水平是高管货币薪酬影响公司价值的中介变量,发挥了中介传导效应,也即高管货币薪酬部分地通过影响公司分红,从而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析我国现金股利发放动因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雪南 《会计之友》2008,(24):87-92
股利分配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股利分配既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现金股利作为股利分配方式之一,受到投资者的普遍欢迎,并且成为世界上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最基本分配方式。2000年末,中国证监会提出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上市公司的分红热情空前高涨。2004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相关规定,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与现金股利发放状况联系起来,该规定称上市公司最近3年来进行现金利润分配的,不得向社会公众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或向原股东配售股份,现金股利越来越受到市场和监管者的重视,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也越来越规范。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近些年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增高,上市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也呈现出增多的趋势。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就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动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试析我国现金股利发放动因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利分配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股利分配既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现金股利作为股利分配方式之一,受到投资者的普遍欢迎,并且成为世界上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最基本分配方式。2000年末,中国证监会提出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上市公司的分红热情空前高涨。2004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相关规定,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与现金股利发放状况联系起来,该规定称上市公司最近3年未进行现金利润分配的,不得向社会公众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或向原股东配售股份,现金股利越来越受到市场和监管者的重视,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也越来越规范。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近些年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增高,上市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也呈现出增多的趋势。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就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动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偏好与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我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偏好与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市场投资者普遍喜好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对现金股利反应较为冷淡;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以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为主.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偏好和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股利支付是资本收益的分配环节,不同的分配方式往往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公司资金的筹集以及公司的价值,而外部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也同时决定不同股利政策的选择。从股东利益出发,分红往往是保护投资者、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金股利的派发更值得关注,因此本文对现  相似文献   

14.
胡凯 《广西会计》2003,(4):28-29
一、各国的股利政策1 股利支付形式股利的支付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和股票回购 ,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最常用的两种形式。如果从全球视角考察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践 ,那么可以发现 ,派现一直是公司主要的股利支付形式 ,股票股利却不像我国那样具有普遍性。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对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上通行做法不同。发放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是根据发放的股票股利金额 ,把未分配利润转入股本与股本溢价。国际上一般按照股票市场价格计算转入金额 ;而我国则按照股票面值计算。举例而言 ,某公司已发行股票…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公司自觉的现金分红行为,强制分红政策在矫正公司分红行为的同时,会激起高管的消极抵制,所以它能否有效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尚难预料。为此,建立了一个混合策略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说明了强制分红政策影响代理成本的作用机制,并将2011年出台的强制分红政策视为一个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强制分红政策能否降低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实证研究发现,强制分红政策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代理成本。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中小板和微股利的上市公司而言,强制分红政策可以更加显著地降低那些主板上市公司和正常发放股利的公司的代理成本。研究结果不仅支持了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而且为进一步完善公司股利政策和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自La Porta et al.(2000)将投资者法律保护引入股利政策研究领域后,为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本文利用2003~2008年的最新数据,从终极所有权结构的视角探讨投资者法律保护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实证发现:控制了终极所有权结构后,投资者法律保护与现金股利支付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并不体现替代模型,真正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的是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而且现金股利的支付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现金股利政策成为最终控制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股利政策是公司管理层面临的一个重要财务决策.与英美国家相对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很不稳定.本文以2002~2005年连续四年发放现金股利的216家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股权越集中,其现金股利越不稳定,股权越分散,现金股利越稳定.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现金股利稳定性与第一大股东的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07—2012年派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股利迎合理论对机构投资者偏好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派现力度大的公司对机构投资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机构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偏好又导致上市公司较高的股利支付倾向,即股利迎合理论能够解释机构投资者偏好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是上市公司采用的两种股利形式 ,股票股利也称送红股 ,是公司直接将其累积盈利按比例转化为普通股股份 ,不会引起现金流出 ,因此易被现金短缺的公司所采用。尽管各国的法律对上市公司应采取何种股利形式未做出强制性规定 ,但从保护投资者利益或防止公司帮助股东逃避纳税等角度出发 ,各国在法律上对公司发放股票股利还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我国法律未明确对上市公司发放股票股利的数量进行限制 ,但证监会在《关于上市公司送配股的暂行规定》中指出 :因送 (即发放股票股利 )转 (即公积金转增股本 )增加的股本额与同一年…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上市公司异常派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黎明 《财会月刊》2004,(10):55-56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股票的价值是发行公司发放的全部现金股利贴现值的理论,合理发放股利将有利于股票的定价.在这种条件下,上市公司会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合理制定股利政策.而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吝于分红,尤其是现金分红,这种行为严重地侵害了广大股东的利益.因此,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申请配股或增发新股时必须满足近三年现金分红的条件.在2001年3月2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中规定,公司最近三年未有分红派现,董事会对于不分配的理由未作出合理解释的,担任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应当重点关注,并在尽职调查报告中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