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通讯员/金鑫)据悉,"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将扶持发展500个专业旅游村和1万户农家乐,以达到提升乡村旅游质量、促进农民增收、扩大旅游消费的多赢目标。根据《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游客量达2240万人次,年均递增20%;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7.7亿元.年均增长22%;乡村旅游直接就业岗位年均增加4500个以上。近年来,甘肃省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介绍,2011年,全省已建成专业旅游村120个,农家乐2445户,乡村旅游人数达1080万人次,乡村旅游消费收入12.5亿元。其中以"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为特点的农家乐和以"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原生态自然观光体验""农村生产生活观光体验"为代表的乡  相似文献   

2.
精品点4:西索恩图村围绕“民族、生态、旅游”三张牌,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千村示范创建,2019年西索恩图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因地制宜,谋划乡村建设新路径。为打造“绿色家园、自然美宿、有机餐饮”的乡村度假环境,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设五色哈达廊带、入村休闲文化广场、湿地栈道等旅游观光景点,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留民营村     
<正>留民营村地处北京大兴东南,北部毗邻亦庄新城,面积2704亩。农业人口780人,260户。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2.5亿元。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旅游经济综合收入1200万元。2003年被评为首批市级"民俗旅游村",2010年被评为"北京最美丽的乡村"。休闲农业产业特色生态农业建设和沼气清洁能源使用成为留民营特色之一。留民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北京市环保所的指导下,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围绕福建省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自2012年开始,永春县在福建省率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了《永春县"百村整治、十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2-2016年)》,每年培育10个县级示范村和一批乡镇级示范村,共创建了40个县级、161个乡镇级示范村.2014年4月,永春县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下达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引入标准化元素,提升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当年9月,永春县在福建省率先发布《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县级技术规范,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把美丽乡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实践,做到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有效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积极打造出"乡村有个性、美丽有标准"的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新名片.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农业部印发通知,向社会公布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北京市延庆区下湾村等150个村"榜上有名"。据了解,2016年,农业部按照"政府指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组织开展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经过地方推荐、专家审核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形成了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分为历史古村、特色民居村、现代新村、特色民俗村等类型。《通知》指出,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6.
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永春县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明确了"立足全县抓提升、着眼全省做示范、面向全国建样板"的新定位;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38个成员单位组成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领导挂钩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发挥部门职能,优先整合倾斜各类建设项目、资金,全面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各镇村以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为指导,科学定位建设主题,挖掘发挥各类资源,策划实施环境整治、特色产业、民俗活动、历史名人、侨乡文化等特色项目.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进程中,长泰县应用三边(边制定、边实施、边改进)制标方法,使标准化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广泛运用,有效引领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档升级,"村品景韵闽南风、富美乡村标准范"的长泰美丽乡村正逐渐成为周边城市向往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8.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围绕福建省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战略构想,自2012年起,永春县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了《永春县"百村整治、十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2-2016年)》,按照"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推进实施治污、绿化、美化、创新、致富、和  相似文献   

9.
上漫社区位于江苏省如东县南大门——曹埠新镇区,是由原上漫、吕湾、金桥、墩北、墩东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农村社区,社区现有2350户7115人.近年来,上漫社区积极探索"一村一品"模式,运用"红黄蓝紫绿"五色工作法,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形成社区"五色共治"品牌.上漫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因地制宜、综合规划、提升品位,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用一份“村美、业强、人和、民富”的答卷诠释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按照汕头市委、市政府"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大行动的工作部署,汕头市城乡规划局加大对乡村规划编制的推进和指导力度,积极发挥市级规划指导组牵头单位作用,会同汕头市发改、市住建、市国土、市环保、市城管等部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全力打造环境优美、富有潮汕民居特色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4):49-50
曲靖市作为云南第二大城市,在全国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积极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空心别墅村"、缺乏经济产业等让人惋惜的问题。文章站在城乡规划学的角度,尝试运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理论解决问题,使得新农村建设能够达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姜斌 《乡镇论坛》2013,(35):9-9
近期,江苏省启东市“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开展资格初审,市政府有关部门对27个候选村进行现场测评。笔者有幸同行“走马观花”,所见所闻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4.
王秀忠 《中国乡镇企业》2014,(5):F0002-F0002,1
<正>"十一五"以来,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到2013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休闲农业聚集村9万个,年接待人数超过9亿人次,年营业收入已超过2700亿元,带动2900万农民受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魅力的行业。当前休闲农业既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从机遇的层面看,当前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有利因素:第一,有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地方大力支持,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多个文件中,都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各地为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力促进本地休闲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村级经济为何亏空?日前,我们对江苏省射阳县三个乡镇25个村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调查。公积金、公益金发生赤字的有14个村,占56%,负有民间高利贷的有23个村,占92%,总额累计达265万元,平均每个村11.5万元,最多的村已达27.6万元,已严重影响农...  相似文献   

16.
"每个月只交1元钱,整个村子都是千干净净的."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村民李大爷竖起大拇指,"要得!"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丹棱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特色.近年来,丹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建没"美丽四川·宜居乡村"的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投入...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沛县胡寨镇草庙村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五年前人均收入只有1850元,村级债务却有32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如今一跃成为人均收入8900元,村可支配资金200万元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18.
《福建质量管理》2008,(7):48-48
厦门金海顺石油有限公司系以油品仓储、贸易为主,配套水、陆运输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企业。主要经营0#、20#柴油、进口燃料油及各种润滑油的批发和零售。公司注册资金3052万元,年销售收入36000万元。我司油库配备员工80多人,技术人员20多人。被福建省、市级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荣获"AAA优秀信用企业""高标准高质量""福建省民营企业300强""福建工业企业省内市场占有率500强"等荣誉称号,历年来被当地政府评为纳税大户。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这片经历过三线建设洗礼的热土上,六盘水通过"三变"改革全部消灭经济贫困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壮大到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占全市总人口的22%的群众参股,数目将近58万人,其中有27万人就近家门口就业,人均收入达到12300元.2014至2015,拉动和带动22万群众脱贫,提高了群众获得感,让六盘水的老百姓迅速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20.
今年初,江苏省射阳县海河乡在统计农民负担时得知:各村因擅自设岗,随便用人,全乡26个村去年在职的村组干部和工作人员多达1249人,平均每个村48人,在村组领取的工资总额达74.2万元,全乡人均负担12.35元。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乡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裁减村组冗员的工作班子,他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下达统一编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