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蕊 《经济导刊》2008,(6):65-66
工业园区已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础,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产业集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平台,以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作为最终方向,形成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是提升西部欠发达地区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备方针.中部与基本法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存在协调互动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加强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屏障,为全国提供着生态公共产品,但由于西部地区生态固有的脆弱性,再加上人地矛盾的突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阐述了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以生态环境的重建,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以西部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互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物流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西部省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对中国西部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西部各省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现状。通过采用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进行了区域物流业及其相关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的相互影响调查,反映了西部各省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关联度之间的互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取得西部省域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并不显著的基本结论,西部各省市区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同省域存在明显的差异;西部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在产业间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差异,应当探索符合区域自身特色的物流业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将其与农民的脱贫相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使农民成为发展生态产业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观念创新,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的主体产业--生态农业,实现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关系,发现西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依赖作用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一定的间接依赖作用,西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受到制造业的需求引力过小.通过构建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检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长期互动,但互动发展程度较低,目前二者处于产业内部循环发展阶段,且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处于生态敏感区域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表明,沿海经济带发展与生态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采用互动双赢的策略。文章从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实问题入手,从产业互动、制度互动、区域互动及敏感点互动等不同角度,提出适应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模式,以便为沿海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可再生资源企业的技术落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树立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消费观念,改革资源税,发展生态工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西部地区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中部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存在协调互动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加强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理论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理论.本文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生态环境,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必然选择,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国外工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理论,其次是结合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重点对吉林省九台市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进行介绍,主要包括生态工业园区设计的思路、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构造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产业生态研究与生态工业园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刘力  郑京淑 《经济地理》2001,21(5):620-623
产业生态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在西方学术论文中,在约20年的时间里,尽管一些学者献身于发展与传播这一思想,但其影响范围是有限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思想才重新被发掘,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产业开发实践中,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产业生态的基本思想入手,分析了产业生态开发的目标与战略研究方向。进而以区域为载体,在分析产业生态的区域研究层次基础上,以社区产业生态研究的实践领域——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其构造与管理模式进行剖析,对其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地区是西部工业经济的有效依托,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要地。采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基于时空双维度,探究2008-2019年中国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进程;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地区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并运用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研究期间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缓慢提升态势,且稳定性偏弱;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空间差距逐步扩大,产业高级化水平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地区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生产要素投入与产业结构优化对相邻地区产业发展存在差异性影响。为促进西部资源型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应完善空间治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增强创新发展动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内蒙古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超载放牧、盲目开垦、滥砍滥挖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沙化、植被退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也对京、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宏伟战略,也是内蒙古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内蒙古的草原、沙地(沙漠)、森林、水域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例,从该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出发,论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并提出该旗旅游业发展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的客观基础。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在生态视角下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规划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是前提,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经济是根本,选择适合西部地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是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增强农民自创能力是保障。  相似文献   

16.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逐渐恶化,环境与产业的重重矛盾促使了产业生态理论的诞生。通过对产业生态学概念的文献回顾,指出产业系统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产业多样性与主导性协调是产业生态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以徐州市1995—2009年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多样性和主导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结果表明:徐州主导性产业已经形成,产业多样性先下降后明显提升,但两者之间的协调度变化不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包头市钢铁、电力、铝业、稀土和机械制造五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发展应当立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应当立足于产业链的分工和产业生态化,进而提出了包头市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构造以及产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Eco-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cleaner production, industrial ecology or industrial ecosystem and other subjects are all categories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in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ur categori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cological economics. Circular economy, eco-industry, industrial ecosystem and cleaner production were put forward during the revolution in “end treatment patter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ociety. Industrial ecology, eco-industry and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are three content expansions of cleaner produc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 is of instructive function theoretically and methodologically for circular economy, eco-industrial, cleaner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ecology.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is easier to be accepted, compared with ecological economics theory. And circular economy in nature is the complet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theory.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塔里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入手,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探索适宜于塔里木盆地的土地资源利用补偿模式,构建了生态生产模式、产业链互补均衡模式、区域要素点轴流动模式、产业集聚与城乡互动模式以及后发区域制度变迁推进模式,旨在通过资源利用补偿促进塔里木盆地经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生态治理是陕北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生态治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提,而产业发展又可巩固和扩展生态治理的成果.两者需协调推进。陕北退耕还林地区的特殊性就在于资源富集和生态脆弱同在.这要求其产业发展既不能是以能源开发为核心的资源主导型,也不能是脱离开农畜资源、劳动力资源的技术带动型。研究表明.陕北地区应该而且能够发展宽泛意义上的农畜产业集群,而后再形成新型农畜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