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我国的会计准则几经修订。至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了全新的诠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本文主要阐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及其必要性.以及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总则第10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增补了会计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这一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和含义,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财务会计各个环节的应用,包括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应用,最后,对该原则的意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之一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在经济发展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不能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文章详细阐述这一原则在会计核算运用中的注意事项,力求对此有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总则第10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增补了会计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这一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之一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在经济发展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不能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一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力求对此有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A会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实质量子形式原则是指在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中直接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当某项业务的法律形式和其经济实质不完全一致时.企业应以业务的经济实质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而不论其法律形式如何:  相似文献   

8.
何勇 《事业财会》2001,(2):44-46
鉴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并非总是一致,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对交易或事项应该按照其实质而不是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实质重于形式是一项基本会计原则,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沿未包含该原则。为此,有必要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出深入探讨,并考虑将其纳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美、英、法国的会计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表述展开讨论,简要分析了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的关系及“实质重于形式”在法律实践和会计活动中的应用。说明在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不明确或不适用时。会计应偏重于其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并在回顾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引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过程以及应用具体环节的基础上。得出由于存在文化差异,我国会计人员使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需要在职业判断的适度运用上多下功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认识在国内外学术界还存在诸多争议与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 一是认为实质重于形式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我国许多会计学者也将实质重于形式归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从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分析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剖析了在会计核算中实质与形式不符的事项,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2.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玲敏 《企业经济》2003,(11):144-14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交易或事项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方面不一致,甚至发生背离。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原有的12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在会计核算中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更好地符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但这条原则在应用时也要把握适当,防止规避和滥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实质重于形式是指某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处理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  相似文献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准则,其含义为:“如果信息要想真实地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不总是与它们的法律或设计形式的外在面貌相一致的。”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虽然没有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单独列示,但其基本精神已散见于其他一般原则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在错综复杂的经济事项中把握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这项原则不仅在会计实务处理上极为重要,而且对审计鉴定工作更具指导意义,它是一种科学的判…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四川会计》2001,(8):19-21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当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而不拘泥于法律形式。换言之,即对于某一交易或事项是否纳入会计系统,应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导致相关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为判断标准。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明确规定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这对于今后进一步发展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与规范会计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制度》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定义。从法律角度出发,判断…  相似文献   

15.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红 《会计之友》2002,(10):44-45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及产生背景 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理解为:由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非总相一致,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会计,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非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简言之,当某一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发生冲突时,会计强调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16.
实质性要求也就是原来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说明我国会计准则中实质性也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就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就是著名的“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18.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一条第2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我国以往在制定准则、制度时虽然已有所体现,但一直未将其明文列示于会计原则部分。这次制定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其例为会计原则的第二条,这对完善甸会计理论,指导企业会计实务,保证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些特殊业务,应考虑应收账款的本质,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处理,即企业应按照交易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样有助于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完整,避免会计信息出现失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2001年1月1日颁布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简称为“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该会计原则的内涵是指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其实早在1999年1月1日颁发执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