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天津近代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价值的双重特性。这些特性影响并决定着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正视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弱势,走实用开发与整合开发的发展道路,才能全面提升资源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家界-吉首-沅陵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建设融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张家界-吉首-沅陵旅游“金三角“,可以增强湖南旅游龙头的实力,促进湖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张家界-吉首-沅陵旅游“金三角“,要依据资源特点和 市场需求指向,注意与区域旅游开发框架对接,综合考虑和深入挖掘不同旅游资源的旅游文化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和地域文化背景.明确各旅游景区的形象展示、市场定位、功能走向和发展方向,加强区域合作,实施综合开发,强化资源整合和产品创新,促进各精品景区(点)和黄金旅游线路连结并网,建成以山、水、寨、城、郡为特色,融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金三角“.  相似文献   

3.
“旅游演艺”是文旅市场发展的新业态之一,在我国被人们习惯性称为“旅游表演”“旅游演出”。新时代以来,甘肃省依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了一批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分析了甘肃旅游演艺在文旅资源、政策支持、旅游区域化内循环趋势、游客出行文化消费占比等方面的发展优势,总结了甘肃省丝绸之路沿线节点城市代表性旅游演艺产品和部分5A级景区配套打造的旅游演艺项目,提出了沿线节点城市旅游演艺存在的问题,包括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品牌态势、旅游演艺队伍不稳定等。在此基础上,从区域旅游演艺资源的横向聚集与纵向整合、旅游演艺产业链延伸、市场营销渠道拓展、旅游演艺人才培育、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能力提升、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打造等方面提出了甘肃旅游演艺业态培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房山区因地势原因分割为南线、北线两大区域。南线以十渡为主要区域,旅游业发展繁荣,北线由于历史原因,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随着北线资源型产业退出历史舞台,作为替代产业的旅游业走向前台,为此,挖掘北线旅游文化十分必要。以北线乡镇霞云岭乡旅游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旅游文化特色入手,阐释霞云岭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通过梳理霞云岭乡旅游文化,从而为北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津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代历史化是天津城市化的主要特色,具有较强的历史化价值与旅游价值。资源的个体弱势和整体优势都比较突出。利用与保护天津近代历史化资源应改变以往的方式,要以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遵循大旅游的发展方略开发。社会动力旅游发展模式是天津近代历史化资源开发较好的方式。此模式能充分发挥资源与天津城市整体优势,提高社会经济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芙蓉街历史街区是展现济南多元文化的“灵魂”。本文分析了该历史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意义及其资源状况,提出了历史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思路,并对该历史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措施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7.
凤凰古城旅游开发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凤凰古城旅游资源密度、丰度大,知名度、魅力度高,地域组合度、类型组合度、整体优势度好,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大。凤凰古城旅游开发,应确立“大旅游”思想、大资源观念和大区域意识,树立新的开发观、资源观和市场观,强化生态意识、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营造旅游最佳环境,扩大旅游容量,增加文化内涵,增强动感旅游,走“市场定位、形象展示、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的开发路子,围绕一点(凤凰古城区)、一江(沱江)、一线(凤凰古城——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打造三大特色品牌(名人名城、楚巫文化和民俗风情),建设五大精品景区。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其深度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景德镇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其旅游资源的陶瓷历史文化内涵是景德镇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本文提出了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并对陶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辽宁是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更拥有数量丰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工业旅游资源,这些为辽宁工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辽宁省工业旅游应采取三种发展模式:构建工业“生产”游与工业“遗产”游协同发展的模式;推进专项的工业游与常规旅游形态交融互补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是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核心资源和基础,是城市发展成功的深层因素.本文从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保护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保护开发的建议,特别指出应建立文化保护区的理念,通过立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入挖掘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积淀,打造特色的文化精品,塑造福州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
四川凉山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金银  刘宇翔 《全国商情》2009,(3):15-16,12
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灿烂的民族文化.彝族民俗文化、摩梭风情文化、航天水电科技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将成为凉山旅游的灵魂和精华.充分利用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创意与旅游结合起来.以创意设计、艺术包装、广告传媒使凉山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和经济优势,打造凉山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凉山旅游形象,促进凉山旅游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深厚,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优越。然而,由于“政区分割”,导致共享旅游资源开发纷争不断,区域旅游业发展极不平衡。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点、线、面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以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淄博市周村区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劣势,指出,周村的发展路径应该是整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商业文明现代化的命题下做好现代旅游大文章,增强区域经济软实力,让"一山一水一古城"成为中国旅游版图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湘西州是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神奇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湘西州应实施旅游扶贫战略,发挥政策优势、联动优势和整体效益优势,尽快使贫困及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实践中, 当两个旅游“核心”共同辐射和支撑区域旅游业发展时, 即形成了旅游“双核”空间结构。本文在剖析旅游“双核”空间结构的内涵与类型基础上, 以内蒙古中部旅游区域为例, 提出通过互补型合作、强化区域旅游整体吸引力和城市旅游主题化发展等路径构建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旅游“双核”空间结构。在旅游“双核”辐射整个区域乏力时, 应积极培育新的旅游“核心”, 以地域分工和旅游主题化推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从旅游活动、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和旅游业的特性出发 ,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旅游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关系”,既具有融合性 ,也具有冲突性 ,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大旅游观”的角度拓宽对旅游资源范围进行界定 ,努力发掘、积累、宣传用于旅游的文化资源 ,运用智力资源 ,把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业优势。通过社会化经营方式 ,运用组织资源 ,实现旅游资源的扩大使用  相似文献   

18.
湘桂黔边侗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协作就是必由之路。提出了构建“侗族文化旅游圈”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侗族文化旅游圈”构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得出了构建“侗族文化旅游圈”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实践建议。为“侗族文化旅游圈”区域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现有中国旅游资源分区主要方案的对比分析着手.对旅游资源分区、旅游地理区划和旅游区划等几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我国旅游资源的现状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对“保持行政区域完整性”和“区域连续性”分区原则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0.
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崛起的支柱产业。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基础上,以“点一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确定该地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构筑“点”、“轴”相结合的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模式,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