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变与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邓 《当代财经》2005,(11):19-21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中,相继提出了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等人文主义概念,追求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长期战略思想。确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中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再以GDP为核心考核指标,将走上一条以人为本的理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提出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政策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学习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自觉地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改革开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针对我国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  相似文献   

4.
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慧 《经济师》2004,(1):34-35
可持续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作为人类新型的发展观 ,进一步明确了各方面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 ,也是全球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的理性选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是经过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邓小平奠定了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江泽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全新的含义,提出“以人为本”,并使之成为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发展观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传承。这个理论体系具体体现为:由“两手抓”到“三个明”的全面发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从“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到“统筹和协调发展”;从加快“现代化”进程到“可持续发展”等。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注绿色GDP     
在今年的“两会”上,科学的、全面的发展观成了大会的重要话题,经济建设要重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要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方针。时值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郑重推出绿色GDP的概念,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环保事业正成为许多有识之士投资热土,像大庆美商生物高科技环保有限公司、福建的丰泉环保集团等一大批新兴的环保产业,就是这个朝阳产业积极的实践者。我们相信,中国的环保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相似文献   

8.
李炳炎  王冲 《经济学家》2012,(2):100-104
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对新自由主义作了深刻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他的这个新的发展观克服了以往片面追求GDP增长的缺陷,重视了以人的需要和生活质量作为发展目标,吸收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对我国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循环经济的目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目前,又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会上政府高层和学者就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新的论点和建议。他们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应予以重视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毛丽冰 《经济》2013,(6):10-12
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低于一些分析机构的预期。2012年,我国GDP达到51.9万亿元,人均GDP大概是3.9万元,约合5800美元。中国经济的发展大概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中国当下面临什么样的发展机会,中国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升级版?面对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科学的发展观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来,这既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对当前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特征的新揭示。  相似文献   

12.
GDP——想说恨你不容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军 《江南论坛》2004,(7):32-32
曾几何时,GDP作为衡量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是各方关注、追捧的对象。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人们对CDP的热情也迅速一落千丈,一时间,这个曾经代表着富裕和进步的褒义词立刻沦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避之惟恐不及。似乎只要完全彻底地抛弃了这一指标,就可以自动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了,就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本质特征是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GDP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全面反映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规模水平和增长速度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但长期以来,传统GDP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在统计核算上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包含生态指标因素的绿色GDP,然而绿色GDP建立面临着两大难题。本文在借鉴西方国家绿色GDP发展的同时.提出应如何有效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国印 《经济师》2005,2(10):31-32
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几十年的艰辛探索为实践基础,吸取和总结世界上其它国家及我国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逐步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和谐社会发展观。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历史进程,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同三代领导人的发展观一脉相承,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是中国和平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发展战略。研究解析其历史进程,对我们全面认识,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贸实践》2004,(1):1-1
工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与之而来的是能源的异常紧缺,对此我们有目共睹。有资料作了比较统计,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支出达1.2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3%,而美国仅占7%。大兴节约能源之风,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应成为我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的中国城市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详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及中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化在小康建设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创造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当前存在于城市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可续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坚持一切从国情省情出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福建的基本省情。国情省情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努力改变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张建群  何宪民 《经济论坛》2004,(19):155-155
政绩评价缺乏时代性。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关。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把它作为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这种新的发展观呼唤新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20.
刘奇 《江南论坛》2008,(11):4-6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改革,应突出“统筹协调”和“以人为本”两个关键 人类社会对发展观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经济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二是综合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四是科学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对发展观认识的最高境界。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灵魂。其中,特别要贯彻好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