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国有企业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使企业的所有者授权给经营者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形成了委托代理机制。但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难以保证经营者对所有者目标的认同。如果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目标不一致的话,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构建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代理问题,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目标不同;经营者更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规范经营者的理财行为,必须合理配置并行使企业内部财权,建立职业经理人财务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内外财务监督与约束,以形成科学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一、从理论上分析,财务总监委派制应当是企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两权分离”情况下,所有者通过委派财务总监,代表其履行对经营者的监督权,以加强所有权监督,维护其利益的一种经济监督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营者直接控制着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经营者以牺牲所有者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或团体)利益最大化的所谓“败德”行为。所以,现代企业制度下,既要给经营者合法的、独立的经营权,但也不能放松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为了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财务监督,它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本质上看,它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企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西方国家中也有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财务总监一般是由董事会委派的,行使对经营者的监督权。在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中,董事会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分散的股东很难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情况下,董事会实际上代行了股东的权利,由董事会委派财务总监可以起到加强所有者监督的作用。这里可以看出,西方企业的财务总监委派制表现的是一种企业行为。二、我国现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较多地表现为政府行为我国最早实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了企业所有者管理才能与企业资产的不对称,所有者无法有效率的经营企业,继而导致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本文主要研究两权分离后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黄春铭 《新智慧》2004,(10B):28-28
1.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公司制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形成的企业经营者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所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继而产生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制衡和监督的需要。委托人为了防止代理人损害自身的利益,需要通过严密的契约关系和有效的监督制度限  相似文献   

6.
企业所有权的演进过程也是企业所有权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所有权的内涵经历了从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到两者之间匹配的演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产生了代理成本,所以,解决委托成本问题的最终办法是在某种程度上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身份合二为一。作为一种制度创新,MBO对于企业的有效整合、代理成本的降低、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重要意义。MBO不能完全取代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并不必然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这种具有多权重新合一倾向的企业制度并不是古典企业制的复活,而是对其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目标。然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价值的实现,要通过经营者的努力经营才得以实现。而经营者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并不一致。企业的所有者要实现其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所有者与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进入市场,但同时产生了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约束弱化现象,导致了一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市场竞争无力、企业缺乏活力。本文就产生经营者行为约束弱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从经济性和非经济性两个方面提出了强化约束机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其委托代理问题备受管理界关注。在建立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将家族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分别归纳为: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控制权股东与无控制权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三种委托代理关系,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来解决家族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二者利益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导致了代理成本的产生。本文强调激励报酬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中的有效性,在阐述了激励报酬的理论基础后,通过一种函数模型对激励报酬机制进行分析,最后简述了激励报酬机制的价值意义及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营者声誉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企业经营者的声誉模型,探讨了声誉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效应,以及声誉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内,在声誉效应的激励机制下,经营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对企业的运作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公司财务监督机制是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以及保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方式。财务监督过程包括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经营者对生产过程的监督。目前存在以审计委员会为财务监督核心的英美模式和以监事会为财务监督核心的德日模式。公司财务监督形式上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构成,形成具有递进性和交互性的综合监督系统。  相似文献   

13.
民众、企业、政府是经济社会的三大主体;现在是,以后是,甚至永远都是.正因如此,企业理论成为了过去三十多年间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最为迅速、也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它与博奕论、信息经济学、激励机制设计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相互交叉,大大丰富了微观经济学内容,改进了人们对市场机制及企业组织制度运行的认识.本文作者以时间为序,搜集、整理了企业理论起源和发展方面的内容,分三个阶段阐述了曾在学界产生一定影响的企业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4.
股东、政府及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理论是指单重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用来分析以私有产权和私有制为基础的公司制企业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背景下产生的公司治理问题。但在我国,国有企业从初始委托人(全体人民)到最终代理人(管理层)存在着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所有者缺位,所有权的监督比较薄弱,因此单重委托代理理论不适合用来分析我国的国有企业。运用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中的股东(全体人民)、政府及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分析而得到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比单重委托代理理论更具解释力的结论。对委托代理模型的主要变量进行了讨论,并给出全民和政府分别作为委托人时的最优激励合同、政府侵占全民的租金及双重委托代理的总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企业网络是一种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的中介性组织形式。企业网络的出现是企业追求效率的结果,同时,它的出现也对现代企业理论关于企业与市场的两分法提出了挑战。对此,理论界纷纷从不同视角对这一新型组织形式展开了讨论,提出了疑问,如什么是企业网络、企业网络存在的价值、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应该多大等。本文将对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论人力资本的两层次保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两权分离的经营背景和现有的财务分层理论体系,通过对人力资本类似商品特性的分析,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两层次保全:人力资本所有者资本保全和人力资本经营者资本保全,并分别阐述了人力资本所有者资本保全和人力资本经营者资本保全的内容,分析了人力资本两层次保全相对于物质资本保全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建立有效的对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企业家理论、企业管理者理论、契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特性、效用函数和行为模式,从而针对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讨论了包括报酬机制、控制权机制和声誉机制在内的企业家激励机制和包括企业内部直接监督机制和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的企业家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经理层激励机制模式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上市公司经理层激励机制的组成并分析了它们的相互关系,概括了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激励机制的现有模式并提出改进建议,指出了在充分发达的经理市场环境下经理层激励机制的理想选择应该具备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激励对象的合理选择与分布是股权激励契约实现激励相容的关键。文章以2006—2009年中国沪深两市中,公告股权激励草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公司摒弃了集中在高管层与扩散到全员的极端范式,而是倾向于由高管层、核心员工等组成的分布类型;行业特性是影响激励对象分布状态的显著因素,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终极产权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方向与预期一致,但并不显著。随着上市公司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动态调整股权激励对象分布才是其合理性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20.
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的效率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和提升企业激励机制的效率,把握和了解企业与知识员工的动态博弈关系,对管理好知识员工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与知识员工的博弈关系,建立企业与知识员工的动态博弈模型,为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的帕雷托改进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