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生态是自然状态,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的核心要求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其实质是以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本文围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最终在全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主题,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意义和建设生态文明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浅层生态观,正不断地被以自然界自身固有价值为中心的深层生态观所取代。深层生态观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角度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内在价值,这是一种历史性进步,然而它主张自然界事物的固有价值则具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实际上,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自然界越来越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形成了人与自然在利、真、善、美四重关系上的深度内在联系,由此生成了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人—自然共同体。资本扩张对自然的殖民化,一方面从根本上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支配能力,另一方面则通过人—自然共同体形成了对人类自身的深度殖民化,由此造成了人类发展的危机。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走出危机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最初决裂,以及后来人对自然逐渐取得优势的过程,未必对人类解放带来进展,人类对自然的支配,迫使人类遭受空前深重的压迫。文章认为,《启蒙辩证法》中这种生态自然观在马尔库塞及学生莱斯那里,获得了"内容更精确、条理更清晰"的发挥,为以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弗罗斯特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深层生态意识,本文从人类与自然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善待自然达到自我实现以及回归"手段简朴,目的丰富"的生活方式这三个方面来阐释弗罗斯特的深层生态意识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人类历史分期为基础,考察了在各个时期中“自然”与诗学理论的关系。在后现代时期,“自然”成为生态批评的重要构成因素,生态批评将积极促进自然、艺术与人的沟通与和合。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给有识之士增添了重重焦虑。随着绿色思潮的来临,文学生态批评应运而生。文学生态批评以人为本,呼吁人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向大自然求和;抑制过分的物欲追求,拯救人性危机;最终谋求人——自然——社会——精神的和谐,建立多元共生的生态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的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自然资本理论是生态税法适用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外部性理论为生态税法解决循环经济微观主体的行为或者活动带来的正负外部性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前提;公共物品理论为生态税法解决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的"搭便车"和"公地悲剧"问题奠定了基础;自然资本理论为生态税法主动性解决自然资本作为限制性因素引发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生态经济学理由。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人们开始反思人类以往价值观,从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它是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不同的,同时也是与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本文主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进行探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讨论人与自然和谐视域下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人们开始反思人类以往价值观,从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它是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不同的,同时也是与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本文主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进行探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讨论人与自然和谐视域下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现代工业文明创造的辉煌是从未有过的,它带来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也是从未有过的,人类传统的发展观和文明观正面临严峻挑战.人类社会能不能“与时俱进”,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实现一种文明的整合、重塑、超越和变革,依赖于一场“生态文明”的“新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大研究、大实践.只有逐步解决了人类自身的“生态化”转向,才能逐步实现人间秩序友好和平、自然秩序平衡稳定、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全方位“和谐”的“生态大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