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6年国际金融市场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市场价格和投资投机组合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美元汇率的波折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跳跃,导致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价格调整.2006年国际金融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经济错觉、政策错判、价格错位和市场错配4大错点.面对2006年国际金融错点引起的变化以及未来的风险压力,2007年以及未来国际金融领域值得思考的是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这种因素将会刺激2007年国际金融价格指标出现跳跃性发展趋势:外汇市场将呈现跌宕扩大趋势;股票市场将呈现全面上涨趋势;黄金市场将呈现上涨与调整双向趋势;国际石油市场将呈现上涨趋势强化可能;市场利率将呈现紧缩政策与不同步效应.  相似文献   

2.
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价格同涨明显,焦点集中于美国政策与美国股票价格以及中国人民币升值.2007年第1季度各市场呈现相对稳定上升趋势的原因在于全球并购规模及其效果对金融价格指标带来信心支持、对冲基金运用技术与利差对金融价格指标形成拉动作用和美国应对外部储备结构变化的政策效应.2007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将面临价格风险向制度风险转移、金融风险向资源风险转移和经济全球化向投资全球化转移;同时,美元将突出有效和灵活调整,全球股票市场将呈现不断高涨趋势,全球黄金市场将有大幅度上涨可能,国际石油价格将会在短期有大幅度上涨的可能,市场利率也将会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复杂、交错、迷失、混乱”八个字。国际金融各个市场表现既相互连接,又相互牵制,且国际金融动荡局面日益严重:国际外汇市场美元主动调节,国际股票市场价格普遍下跌,国际黄金市场高低差异扩大,国际石油市场快速反转明显,国际利率市场续演历史教训。预计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趋势将面临新的考验与挑战:外汇市场上,美元汇率波折与调节性将更加灵活、反复与快速;股票市场将反转2008年低迷下跌趋势,快速调整以及逐渐上涨;国际黄金市场将呈现快速上涨与快速下跌的不同表现;国际石油市场将出现上下错落扩大的震荡走势;市场利率将从低到高反转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2009年第一季度的国际金融价格走势一波三折:一波集中体现在金融风暴的继续恶化和蔓延,三折突出表现在国际石油价格、国际黄金价格和美元指数的调整性反转。2009年第一季度,国际金融市场表现有所差别;外汇市场反转快速,股票市场上下错落加快,黄金市场大起大落中上升,石油市场呈现反转迹象,利率市场真实状况不明,银行业绩扑朔迷离。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价格具有新变化乃至阶段性、趋势性的转变:外汇市场美元主线将更加灵活、快速,股票市场价格反转趋势将逐渐确定,国际黄金市场价格高涨将基本确定,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反转将逐渐明朗,市场利率面临修正性改变,全球银行业复苏将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5.
2012年第二季度的国际金融市场处于经济向好和价格混乱状态之下,价格方向错觉和价格基础错位严重,国际金融市场表现各具特色.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状况的生成原因在于心理不稳定、方向不确定以及政策不明朗,心理预期的心态和实际操作的结果刺激价格起伏、错落扩大.预计2012年第三季度:外汇市场美元贬值不会改变,但难度加大;股票市场高涨前景可以期待,但差异扩大;黄金市场价格创新将会呈现,但震荡加剧;石油市场未来趋势将再高涨,但波动明显;利率市场舆论预期错乱心理,但方向不变.  相似文献   

6.
2005年,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出美元汇率逆反走强、股票市场背离预期、主要货币体的政策和价格竞争更为激烈、金融产品与资源产品价格错落起伏、石油和黄金价格双双创出新高并带动其他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等突出特点。展望2006年,国际金融市场仍将充满风险与挑战,美国因素将依然是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欧元潜在的风险乃至危机将更为严峻,美元汇率、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走势将依然是国际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角度看,2007年第3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呈现三大新变化:价格风险已经逐渐转变为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转为资源价格风险,经济全球化转为投资全球化.2007年第3季度,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表现是美国次级债问题引发全球股市暴跌,对美国经济的忧虑扩大;美国货币政策的逆转干扰了欧洲和日本的经济预期;美国经济悲观预期引发美元信用危机,国际黄金价格上涨扩大;国家战略筹划与短期突发因素难以消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扩大;国际货币体系结构调整中美元前景不确定,国际金融风险扩大;等等.预计2007年第4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全球金融动荡乃至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结合溢出指数法,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与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指数2011—2021年的日度数据进行匹配,从波动溢出视角,研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股票市场间的价格波动存在较为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同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各行业存在风险净输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原材料和可选消费行业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其中金属类大宗商品风险溢出最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市风险溢出具有时变特征,极端事件冲击与系统风险溢出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联,而强监管政策的实施则能有效抑制系统风险的扩散。根据结论,提出监管层加强风险监管、投资者做好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虽然“9.11事件”使国际再保险市场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但是由于资本不足、原来所承保的保单中出现的巨额损失赔付、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产生的投资坏帐与收益下降、新的再保险公司加入竞争等因素,致使全球再保险业的整体信用等级下降。展望20旧年,由于国际再保险市场的价格前景看涨,所以可以预期整个行业的信用等级在2003年下半年会保持稳定。至于全球再保险业能否实现整体结构的改善,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对冲基金具有优化的高收益-低风险结构,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内在机制设计;二是外部市场环境的促进。二者相互结合,使对冲基金的有效投资边界向外得到极大扩展。实证研究表明,对冲基金收益率的外部提供者主要是全球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且与股票市场收益率(S&P500、DAX)、汇率水平(欧元、日元)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与债券收益率(MSC I)的相关性为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泡沫问题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问题这两个市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简化的F-O模型测度中国股票市场的泡沫度和成本加成定价模型测度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度,得出1999-2007年我国这两个市场近9年来的月度泡沫估计值;通过对两个市场的泡沫度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股票市场的泡沫度比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更大;房地产市场泡沫并不是导致股票市场泡沫的原因;而股票市场泡沫却是房地产市场泡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房价上涨过快、市场失灵、价格失效和空置率上升等影响市场健康运行的现象,本文从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主要利益集团的利益导向与力量对比展开分析,研究各利益集团在价格博弈中的取向与策略,并且对房产价格进行计量经济模型的回归分析,引发人们对房产价格异常的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模型依赖法和非模型依赖法分别测算了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发现通过两种方法得出的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对人民币处于升值(或者贬值)压力的判断结果高度一致,并且在样本期内人民币主要面临升值的压力。同时,研究发现,国内经济增长率、股票市场回报率、货币供给与外汇储备的比值、证券投资余额变动、汇率变动以及市场预期是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状况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区域市场中,也存在不同的交易商品和合同结构,各市场对交易的管理规则也不相同.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依然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引领者.自运行以来,碳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一直占全球总量的3/4以上.2007年欧盟排放配额的成交量是20亿,价值超过500亿美元,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比2006年翻了一番.2008年上半年由于欧盟排放配额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与上年同期比较,又有很大程度提高.2009年在全球1440亿美元碳交易额中,欧盟市场就占到1180亿美元.该体系依然主导全球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以来,全球煤炭价格走势经历了2004~2007年上涨、2008~2009年受挫、2010~2011年复苏等阶段。当前,煤炭生产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煤炭出口的集约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型煤炭矿业集团的国际化趋势逐步显现。国际煤炭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中,既有供给方因素和需求方因素的影响,也有非供求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再平衡、部分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替代能源及其价格走势、煤炭贸易方式和煤炭企业的垄断程度等因素会进一步影响国际煤炭定价格局。这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中国应该对此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2017年中国物价走势总体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居民消费价格(CPI)低位运行,2017年中国CPI同比涨幅为1.6%,上涨幅度比2016年回落了0.4个点,与全年3%的调控目标相比低了1.4个百分点,物价整体的特征为温和上涨.2017年物价涨幅较为平稳,被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既和2016年以来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关,又受了外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全球货币市场利率相对稳定,全球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跨境资本流动趋稳.2018年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继续退出,全球货币政策将继续收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对中国经济构成的输入性通胀影响不大.2018年度CPI走势前高后低,整体温和上行.  相似文献   

17.
石油价格再度上涨和关联储数次加息成为2005年上半年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由于全球经济脆弱,石油价格引发的经济结构问题突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不均衡,各国面临的阻力与困难较多。2005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将会面临新的调整、新的动荡和新的风险,金融形势将会较为紧张,利率与通货膨胀变数将是市场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第3季度,国际金融市场面对世界经济微幅波动的形势,价格风险因素不断上升,主要金融产品和资源产品价格交替上涨,不断刷新记录,使得金融危机防范心理上升;美元资产信心充裕,主动调整有利局面十分突出.2005年第四季度,区域、国别经济支持和保障作用将会促进金融稳定局面继续,但金融价格起伏幅度与速度将会进一步扩大,超出预期将会更加明显,主要影响依然是美国.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呈现飞速发展的局面,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呈现上升趋势;债券市场容量增加,发行利率进一步下降;票据市场整体平稳,增速有所下降;股票市场成交活跃,指数持续上扬.展望2007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各个子市场将延续2006年的格局,货币市场设施继续完善,交易量进一步放大;票据融资进一步快速增长,但是波动相对较大;债券市场发展迅速,进一步扩大融资格局;股票市场持续走高,股指指数继续上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索罗斯反射性理论的透析,研究其在金融市场风险、股票市场风险、外汇市场风险、信贷市场风险和国际债务问题中的应用方式,并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