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高校现行的报表体系,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按规定,高校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似乎不需要另外编制现金流量表.但是,高校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是完全的收付实现制,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混合.例如,对各类收入按一定比例提取各项基金,提取基金的会计处理就是采用了权责发生制.按此编制的收入支出表,不能反映真实的现金流量情况.  相似文献   

2.
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及现金流动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在实践中怎样来区分和运用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逐渐出现了完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现金流动制。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三种确认基础 ;通过对它们的比较 ,指出 :未来经济的发展 ,使得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了融合的趋向—从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的会计模式。会计确认基础的历史演变主要是由于会计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高素玲 《会计之友》2008,(11):17-18
关于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存在收付实现制、现金流动制和权责发生制之说.笔者在时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资金来源、净资产价值以及理财核心分析之后,指出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现金流量表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编制的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入、流出的报表.由于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因此,高校会计报表体系中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因为,此时的收入支出表几乎就是现金流量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扩大,原有的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实行的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模式。为了使市场经济能够平稳运行,建立市场经济结构框架,国家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就必须改革。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的另一种方式,它能够充分实现了政府的预算监督功能,权责发生制能更好的指导预算的执行,在时间利用上优于收付实现制。本文主要探究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公共部门传统的收付实现制预算 收付实现制即以资金的流入来确定收入.收付实现制预算就是现金收支的时间作为预算记录的标准,各国的中央政府预算都曾采用收付实现制,它对于确保政府行为的合规性是有利的.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其下属单位的现金支出状况来达到控制的目的.现金易于跟踪和监督,很符合公立单位强调控制和确保不超支的传统做法.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确认与会计确认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凤 《企业经济》2005,(12):167-168
任何一项交易,从开始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到通过报表传递已加工的信息,需要进行两次确认,即为了正确地记录而进行的初始确认和为了正确地列报而进行的再确认。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货币的存在,企业经营周期的缩短,当前会计确认方式——权责发生制适用的范围和基础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的会计确认方式——现金流动制应运而生。现金流动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只确认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损益时以现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或虚拟的现金流动为标准,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  相似文献   

9.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彻底摆脱了交易观的限制.而是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在此基础上确认的会计利润更接近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从理论上说,现金流动制是最为理想的会计确认基础。实践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现金流量可以被操控,加之公允价值模式的普遍使用,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会使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即会计确认基础会从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  相似文献   

10.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彻底摆脱了交易观的限制,而是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在此基础上确认的会计利润更接近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从理论上说,现金流动制是最为理想的会计确认基础。实践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现金流量可以被操控,加之公允价值模式的普遍使用,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会使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即会计确认基础会从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  相似文献   

11.
<正>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而不论货币资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一切要素的时间确认,特别是收入和支出的时间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责任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一、推行权责发生制的背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逐步确立了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财政预算会计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现行预决算报告制度已经难以满  相似文献   

12.
会计确认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会计期间终了时,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结账的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预算会计确认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凡本期已收到的款项才记作本期收入,本期已付出的款项均作为本期支出或费用,而不  相似文献   

13.
第一,收付实现制基础的不足。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本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对预算收支进行会计确认,但收付实现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财务报表反映的受托责任比较狭窄,而且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因为管理当局可以根据其需要  相似文献   

14.
会计确认基础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高校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是高校产生隐性债权债务的制度原因。披露高校隐性债权债务信息,是公开会计  相似文献   

15.
浅谈收付实现制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定事业单位非经营性收支业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一、收付实现制的含义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用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发生。换言之,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  相似文献   

17.
第一,收付实现制基础的不足。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本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对预算收支进行会计确认,但收付实现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财务报表反映的受托责任比较狭窄,而且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因为管理当局可以根据其需要将收款或付款的时间从本期推迟到下期,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前后期的一贯性。二是不能充分反映某些政府承诺、长期决策的全部成本。如社保基金等的负债成本只是在支付时体现,而不是在形成时确认,造成政府的财政义务(成本)被低估,不利于评估政府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定基本养老基金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的归性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  相似文献   

19.
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确认基础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确认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经济业务何时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以何种要素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确认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的确认基础是与货币资金收付紧密联系的,计算收入、费用的手续较简单,能较好地反映现金流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支付能力。但实践表明,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所有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入、支出及时纳入核算,不能完整地反映营运业绩,相应的债权与债务也不确认,导致资产负债表和收支结余表不真实,使许多…  相似文献   

20.
余林  温涛 《广西会计》1999,(4):32-34
企业的资源及其变动会引起现金流动,由于存在会计分期,使现金实际收付期间和资源及其变动的发生期间可能不一致。这样,在确认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时,就可能出现两种选择:一是收付实现制,二是权责发生制。我国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商业保险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