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金流量表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编制的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入、流出的报表.由于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因此,高校会计报表体系中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因为,此时的收入支出表几乎就是现金流量表.  相似文献   

2.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人和流出量情况的报表。但是,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及有关帐户记录资料反应的会计信息,都是按权责发生制基础记录报告的。所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过程就是将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会计资料通过调整分录调整转换为按收付实现制表示的现金流量,以确定企业各年业务活动对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和企业实际拥有的现金,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因此,只有正确编制调整分录,  相似文献   

3.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与分析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由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所以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对全方位解读企业会计信息十分重要。下面笔者将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与分析误区两方面来进行阐述。一、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有结构百分比法、比率分析法  相似文献   

4.
以现金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综合反映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它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消除由于呆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虚假获利能力和支付能力,并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利用权责发生制的缺陷虚列债权和收入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将现金流量表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  相似文献   

5.
公式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式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一张动态报表,是企业对外报送的主要会计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有多种,公式法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将权责发生制下核算的会计账面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信息,从而剔除掉了应收应付金额的影响,使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一直采用“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这种编制方法需要分析有关账户或报表的数据,由于账户和报表采用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表却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因此,必须对有关账户或报表以收付实现制进行调整,这样操作工作量大、难度较强、信息提供不够及时、出错率也较高。本文提出一种简便实用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詹文胜 《审计与理财》2004,(11):35-35,52
为反映企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该企业单位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目前,大多数财会书籍介绍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指导思想是将权责发生制调整为现金收付实现制,而在实际的编制过程中却是以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点,以间接调整的方法求出现金流量表的各个分类项目,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的会计核算构成了权责发生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收付实现制不发生作用。只有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为了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来源、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以及评价企业未来产生现金净流量、偿还债务以及支付投资利润的能力,才运用收付实现制来弥补权责发生制体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编制现金流量表,要求对会计事项从权责发生制转换为收付实现制即转换为现金收付制,确有一定难度。笔者根据学习和工作实践体会,归纳了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四个要点”,经在一定范围内实践,对会计人员加深对现金流量的理解,正确地编制现金流量表有一定作用。第一个要点是区分三个界限在理解现金流量表和界定现金流动项目时,要区分三个界限:卜)现金业务同其他业务的界限。现金流量表只要求反映与现金有关的经济业务,与现金无关的不得列入。按此要求,对会计基本等式资产一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加以拆分移项后,可调整为:现金一负债十实收…  相似文献   

11.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人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但是编制现金流量表存在一个困难,就是要将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账务处理资料转化为现金收付制下的会计信息。因此有人认为:要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说明搞了多少年的权责发生制是错误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虽然现金流量表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之上,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并存的。前述观点将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12.
编制现金流量表,其实质就是将按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费用转换为收付实现制下的收入费用。现金流量表是专门反映现金收支变动及其原因的财务报表,它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收到的现金的数量。现金流出量,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付出的现金的数量。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其余额即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现金净流量。据此,只有当现金发生变动时,才会影响到现金流量。只要我们把凡是涉及现金收付的所有会计事项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会计事项、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会计事项、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相似文献   

13.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科目代码法(一)基本原理首先在现金流量科目下按现金流量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也可按现金流量表项目单独定义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科目),然后填制凭证时按现金流量应计入的项目直接选择某明细科目(同时编制权责发生制下的凭证和收付实现制下的凭证),审核凭证并记账,得到现金流量表(主表)所需数据,最后利  相似文献   

14.
在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下,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将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和费用调节到现金收付制下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因而要编制复杂的调整分录,非常麻烦。本文利用电算会计软件提供的项目辅助核算功能,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使得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就像普通会计报表一样客易。本文采用用友财务软件8.1演示版进行了具体的操作说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大会计确认基础的操作规则及其对会计报告的影响入手,针对目前单一会计确认基础的局限性和现金流量表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为共同确认基础的财务会计改革路径选择,并通过重构会计等式构建了二重会计确认核算模式。  相似文献   

16.
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制调整分录的目的1.为取得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始数据。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要取得这些信息最直接的途径是平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然而,企业会计核算都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现金流量表所需数据就被隐含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之中,不能直接获取,  相似文献   

17.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彻底摆脱了交易观的限制,而是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在此基础上确认的会计利润更接近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从理论上说,现金流动制是最为理想的会计确认基础。实践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现金流量可以被操控,加之公允价值模式的普遍使用,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会使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即会计确认基础会从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  相似文献   

18.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在会计实务中,现金流量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列报存在一定的争议、分歧和瑕疵.笔者将上述问题归结为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部分注意事项,并作了粗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利用会计软件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会计报表,由于其数据来源主要是帐务系统,规律性强,计算机处理容易。但如何利用会计软件正确、及时地编制现金流量表,却有一定难度。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由于主要反映“现金流”,即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它以收付实现制原则为编制基础,信息量大,专业性强,数据来源复杂,手工会计中编制此表难度就很大。会计实现电算化如何准确、及时地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广大会计软件用户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本拟就计算机环境下如何利用会计软件编制现金流量表作些研讨。  相似文献   

20.
改革我国政府会计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两种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 收付实现制是指在现金已经收到或支付时确认交易和事项,而不考虑与现金收付相联系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是否已经发生.它需要确认的会计要素是收入和支出,编制收入支出报表或者现金流量表.其优点是:第一,收付实现制单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计量依据,操作相对简单,会计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和系统的培训即可掌握.第二,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政府会计结果不需要专业会计知识即可理解,对于政治家和公众等非专业人员来说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