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城中村"以及大中城市郊区农村进行"村委会转制为社区居委会",简称"村改居"."村改居"可扩大城市区划面积、为经营城市消除体制障碍.但由于政策滞后等原因,在目前"村改居"转制工作中,带有明显的政府的强制性,存在着不少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2.
"村改居"是我国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村委会相继改为居委会.然而,由于推进的步伐较快,相当多的"村改居"仅仅是换了块牌子,对于"村改居"后原村委会职能调整,村集体资产处置等深层次问题并没有触及.最近,我们就"村改居"后如何处置原农村集体资产的问题,对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新区管委会福才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3.
<正>当下对村民们而言,"村改居"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这些城市"新居民"是怎样看待新社区的,原村集体经济是否平稳过渡,集体资产改制如何、收益分配能否实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山东省淄博市一个农村社区,深切体会到了他们的担忧。管理职能难梳理这个2013年完成"村改居"工作的新建社区原先是个城郊村,居民们向记者表示,由于缺乏实质性举措,运行机制基本还按原来的村"两委"体制。大多数居民认为,"村改居"对他们来说,跟原来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不同的只是挂着的牌子从"村委会"换成了"居委会",而运作方式仍  相似文献   

4.
自从2004年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后,各地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采取了不少举措,其中有一种普遍的举措就是村改居——即村委会改为居委会、村落改为社区、农民改为居民。最近,笔者到西部某县进行城乡统筹调查时发现,在一些地区,村改居非但没有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反而使城乡关系更加复杂,出现城乡三元结构化。  相似文献   

5.
自从2004年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后,各地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采取了不少举措,其中有一种普遍的举措就是“村改居”——即村委会改为居委会、村落改为社区、农民改为居民。最近,笔者到西部某县进行城乡统筹调查时发现,在一些地区,村改居非但没有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反而使城乡关系更加复杂,出现城乡三元结构。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4年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后,各地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采取了不少举措,其中有一种普遍的举措就是“村改居”——即村委会改为居委会、村落改为社区、农民改为居民。最近,笔者到西部某县进行城乡统筹调查时发现,在一些地区,“村改居”非但没有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反而使城乡关系更加复杂,出现城乡三元结构化。  相似文献   

7.
"村改居"社区是农村在"就地城镇化"理念下不断向城市社区转化的一种过渡化社区,其治理情况直接影响到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学术界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结合"村改居"社区的特征,分析其存在管理体制混乱、公共服务落后、专业人才缺乏和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小东关村"贿选"事件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17日下午,安阳殷墟不远处的一个小村。虽是春暖花开,却还是带着丝丝寒意。安阳县水冶镇小东关村居委会(原称村委会)第五届换届选举现场,一位老者正愤怒地向大家呼吁,“这是贿选,不能承认这个选举结果”;而另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开心地向乡亲们道谢……近日,本刊接到河南省安阳县水冶镇小东关村村民举报,称2005年4月举行的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存在严重贿选现象,虽通过与有关部门交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村民意见极大。对此,本刊记者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村改居"这一新型社区作为城镇化的切入点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成效显著。而城镇化进程的主体—"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进程速度和质量。本文通过对我省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等市"村改居"社区居民素质的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居民素质现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强化居民的科技能力、增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促使"村改居"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村改居"转制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农村城镇化进程问题,最近,我们对广州、东莞等地推行“村改居”转制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对“城中村”以及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农村进行“村委会转制为社区居委会”(即“村改居”),扩大了城市区划面积,为经营城市消除了体制上的一些障碍,聚集了可观的土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多尺度视角揭示全国21个城市群内新旧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与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外部形态紧凑扩张而内部功能发育不良错配空间并探究其驱动机理,为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景观扩张指数,空间错配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Maxent模型。研究结果:(1)新增填充型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整体表现为“ 南高北低”分布特征,呈显著集聚性与“南热北冷”空间分异格局。(2)“高—高”聚集区分布于南部成渝、长三角、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及珠三角城市群内,“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北部京津冀与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中。(3)中国城市群填充式扩张尚未实现外部形态与内部功能的空间协同发展,多数新区功能发育相对尚不成熟,各尺度下均以蔓延式空间错配为主。(4)地形、公共服务设施、经济水平与土地价值是造成空间错配驱动因素,而各因子对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亟需秉持建设用地存量优化和提质增效新理念,促进新城区与老城区间各类要素合理配置与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以此构建兼顾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群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规模特点,对其发展的适度性进行判断。研究方法:基于城镇规模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基本理论,通过三次非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城镇最佳规模分析模型和城镇发展规模适度性判断模型。研究结果:(1)在成本—收益视角下分析城镇的最佳规模,不能只看取得的经济效益高低或投入成本的大小,要通过城镇经济发展效益扣减成本投入后的盈利效率来判断;(2)城镇规模适度性分析模型在对实际规模与最佳规模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再通过城镇规模发展阶段和城镇规模增长趋势对其城镇规模适度性进行判断。研究结论:(1)应严格限制城镇规模大于500 km2的超大城市的发展;(2)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发展城镇用地规模在300—400 km2的大城市;(3)应当增强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城镇用地规模在200 km2以下的中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普遍生态贫困,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生态问题其导致原因不同,但相当比重的城市生态治理走人了注重表面、短期成效的误区,需要从观念、经济机制、产业安排、规划建设、市民意识行为等方面综合、持续推进城市生态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构建城乡统一土地管理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我国农村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有限制土地流转、集体所有者主体缺位、土地承包权仍是动态的、农户使用土地没有物权、城乡土地制度不统一等,并对应地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考察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如何影响微观城镇用地主体的土地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城镇经济发展。研究方法:基于一个发展的两时期投资决策模型进行理论探究。研究结果:(1)具有“稳定性制度预期”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能吸引微观城镇用地主体的土地投资,进而促进城镇经济发展;(2)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随着城镇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残缺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将导致微观城镇用地主体对其土地投资的“后悔效应”, 进而对城镇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以城镇国有土地市场化改革为指向,完善中国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对吸引城镇土地投资存在直接且积极的心理预期影响,也将有利于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视域下联动城乡深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将是我国城参一体化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关键时期,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显著增强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实现由脱节走向互动,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对构建中国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城乡统一和公开竞争的土地市场,是完善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核心。只有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才能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在征地过程中彻底消除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产权歧视,从而从根本上阻止征地冲突。构建我国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应分三步走。第一步,解决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市场主体问题;第二步,在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清晰的基础上,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农村集体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建设;第三步,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国有土地在同权下自由竞争、平等交易,达到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解释中国大城市空间增长中城市外拓和地方城镇蔓延同时并存的制度因素和空间后果.研究方法产权理论框架.研究结果交错的土地利用管制已对中国大城市的空间增长形成越来越多的约束,集中表现为相关主体对集体土地建设权的争夺.这不仅增加了土地权益流转和土地利用管制的成本,而且将进一步扭曲城市的整体空间发展.研究结论现有的土地制度未能清晰界定谁绝对拥有集体土地的城市转化权利;交错的土地利用管制尽管有利于城市的快速增长,却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了空间的规划整合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建没对土地使用权利形成一致的管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 notes the failures of post-war development of the inner cities in the UK and the serious social consequences these have had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 previous study on housing design in New York is outlined and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findings of very recent work by the Land Use Research Unit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This study was based in Oxford and London and took six types of social malaise (all related to the activities of children) as test measures for analysing the effects of 18 design variables. The findings for the blocks of flats were compared with a sample of 350 houses. A list of recommendations is given and the author finally calls for independen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a new approach to the subject of land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