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1995,(12):31-31
“八五”时期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呈现勃勃生机记者从全国农村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获悉,“八五”期间,全国亿万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农村科普的组织、培训、示范和宣传体系,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八五”期间,全国农村科技培力1超过...  相似文献   

2.
吕梁市农村科普工作现状与发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吕梁市的科普工作以独特的大局观念和创新思维,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普及农村技术教育、加强农村网络建设、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创建科普示范基地、活跃科普宣传气氛、落实科普法规、履行桥梁纽带职责等方面,为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南丰县各村的显要处都开辟了一块科普专栏,农民们称之为“科普墙”。从去年开始,该县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兴建科普专栏,以“一村一品”为特色,按农时季节,由农技员义务出刊,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中心(站)和科协负责提供资料,并培训出刊员。目前该县已培训了170名出刊员。“科普墙”在传播新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琴城镇朝先村科普专栏反复刊出蔬菜栽培和甲鱼养殖技术,该村95%的农户靠种大棚蔬菜和养殖甲鱼致了富,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500多元。南丰村村建起“科普墙”@王山底@朱树群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科技之冬”活动在千里草原形成燎原之势。全盟有20万各族农牧民在活动中受到科普教育培训,成为农牧区推广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骨干力量。利用农牧区冬闲时对农牧民集中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科技之冬”活动,突出了对农牧区党员干部的技术培训,突出了粮食、油料、药浴、种草等关键技术的培训,明显提高了农牧民的科技素质,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拓展了农牧民致富之路。从1990年以来,锡盟从盟到旗县、苏木(乡)三级政府及科协都把“科技之冬”作为冬春农牧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每年动员1000多名各族科技工作者深人…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普期刊的现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玉琴 《发展》2009,(12):83-84
农业科普期刊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由于自身不足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已很难满足农民对科技、信息和发家致富的需求和愿望。同时农业科普期刊一直没有摆脱媒体中的弱势地位,期刊发行量和经营创收一直徘徊不前。本文较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农业科普期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学术创新、编辑创新、管理创新和形式创新等形式对农业科技期刊进行创新性发展,提出从打造专业特色、栏目特色和服务特色,达到农业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学术交流、科技服务、科普宣传、技术培训等4个方面描述了科技社团在创新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省为例,研究分析了依靠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性策略,包括建立科技管理体系、编制科技发展方案、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组织科普宣传活动等,并提出地方政府依靠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唐山市科协坚持农村科普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服务,为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真抓实干、创新务实,逐步形成了科普组织网络化、科普手段设施化、科普培训阵地化、科普活动经常化的格局。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促进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在农村的落实。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组织设施建设是基础。为此,唐山科协开展了“五个一”工程,即:县科协建设科普惠农服务中心,各村建立科普服务站、科普宣传栏、农村科普学校并配备科普宣传员。  相似文献   

9.
加快新农村建设脚步,是国家发展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农民在农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想要促进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则需要注重新时代农民的培养。要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解决目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武莉 《发展》2007,(9):118-1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科技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因此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将建设科技文化设施放到市政建设的重要位置上,而科技馆建设则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它肩负着提高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素质,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等多项重任,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基础部门,也是各地科技和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2.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丰富科普资源、提升科普能力的有效途径。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总结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的经验和启示,提出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的对策,以推动河北省科技资源科普化,从而提升河北省科普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2009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宁波市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农民培训工作起步早,而且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制定形式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宁波市新型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的需求及意愿,总结发达地区农民科技培训的特点,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广州科普共同体的建设实践成果,通过分析科普共同体的理论体系、科普讲解大赛、珠江科学大讲堂、科普“四进”、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交流活动对于科普工作的作用,从理念创新、品牌打造、宣传传播、经验提炼等方面总结广州科普共同体的建设经验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今后科普共同体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送科技下乡,开展农村科技培训,内容一定要实。作为组织农民科技培训的乡镇政府、村委会,要因地因时因事制宜,请专家来讲课要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实效性,事先找出病症,提出疑难问题,让专家有所准备,对症下药。使农民学得懂、用得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许枫 《魅力中国》2013,(29):222-222
每年的9月18日是全国科普日,大力推广科普宣传活动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源动力。加强科普宣传的对策是: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强化领导干部的科普意识;加大投入,整合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7.
方亚兵  钱春良  姜明伦 《特区经济》2009,240(1):193-195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关乎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为了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推向新阶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对宁波市农民科技培训进行调查,深入分析其现状、效果、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民科技培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克勤 《乡镇经济》2005,(10):63-64
洪泽县大力开展劳务技能、实用科技和思想道德教育培训,“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硕果累累,仅今年1—8月份就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万人,实用技术到位率80%,实用科技骨干培训8000人,平均每个村近100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创业致富。该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试点县,团中央青年人才培训现场会和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场会分别在该县召开。“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这朵奇葩在洪泽分外妖娆。  相似文献   

19.
《特区经济》2013,(10):F0002-F0002,F0003
近几年来,宝安区科协围绕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结合深圳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拓展工作内涵,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坚持把科普工作作为区科协新时期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创新科普示范体系建设,按照“不同层次、等级完善、覆盖面广、各具特色”的要求,拓展科普工作覆盖领域,使布局更加全面和多元化,同时进行规范化管理。注重抓好以区科技馆为龙头的科普阵地建设,积极探索和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以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普活动有声有色、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局面。充分发挥科协桥梁纽带作用,积极鼓励组织各类学术交流及科技交流活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创新科普宣传的手段和方法,将固定场所科普和流动科普活动相结合,以互联网为依托,完善网上科技馆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向公众传播最新的科学知识、科技动态和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0.
靠科技发财     
茶亭乡是上饶县老区贫困乡之一。近年来,不断完善乡、村、组、户四级科普网络,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使全民科技意识大大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去年该乡工农业总产值达3077万元,比上年增长7.5%;乡镇企业总产值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4.6%;粮食总产量2571万斤,单产比前三年平均水平提高11.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10元,比上年增加84元。1992年被地区评为“科教工作先进乡”。他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