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计量方法从环境和就业两个维度来考察江苏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通过研究发现机械及运输设备、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食品及活动物这四类出口商品都分别对环境有着显著影响力,而就业维度上,出口商品类别对不同领域内的就业呈现出差异化的影响力,最后提出应大力促进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出口和饮料及烟类出口,抑制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出口、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出口、动植物油、脂及蜡出口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出口,从而实现江苏出口商品结构在环境和就业两个维度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安徽、江苏业已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从内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异性。2000-2009年.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以6类为主导,江苏以7类为主导,且安徽相对江苏结构相对“匀质化”。在产品竞争力上,安徽、江苏均有部分产品表现出口竞争力,但具备稳定竞争力的产品类别较少。可能归结于国际市场动态需求变化、产品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出口规模粘性,安徽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变化速度均高于江苏。如果结构调整是以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为目标,那么历经十年的出口结构调整使得原本具备相似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两省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安徽相对江苏而言,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3.
安徽、江苏业已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从内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异性。在产品竞争力上,安徽、江苏均有部分产品表现出口竞争力,但具备稳定竞争力的产品类别较少。安徽相对江苏而言,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4.
参照《安徽统计年鉴》可得的SITC两位数分类贸易数据,结合OECD以及Lall的技术分类方法,从安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结论:安徽业已实现了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制成品的内部结构依旧低级化;制成品集中度总体较为稳定,内部结构变化体现了轻微的技术升级,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优化,但商品优化程度低、类别少。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汇率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模型的分析,发现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前提下,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有助于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不过这种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相对出口额的减少的基础上.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劳动力就业状况和外部国际贸易环境,我国可以适当对人民币汇率缓慢升值,这样既可以化解国际贸易纠纷,平衡国际收支,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制成品出口贸易结构,又对我国劳动力就业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一个非常新颖的视角研究了入世以来影响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即研究了根据SITC2分类的每一类产品对总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程度,并且借鉴并引用了马来西亚学者Jarita (2011)的方法,计算出了每种产品对总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数值并且把这个值称为“贡献值”;研究发现工业制成品对我国总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初级产品的影响力,其影响力是初级产品的11倍,还发现在工业制成品中第7类产品即机械及运输设备对我国总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其他类的产品,这类产品主导着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因此,这类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对于改善我国总的价格贸易条件进而增加在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作用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袁野  张瑜 《全国商情》2007,(9):86-87
我国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占出口总值比重接近50%,具有较大的潜力,是我国出口产品的生力军.扩大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出口对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比较优势的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其出口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对需求市场进行分析,为其出口贸易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根据Lall(2000)提出的贸易产品技术分类体系进行商品分类,进而分别测算中国1995—2012年10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分析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和贸易竞争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保持传统低技术制成品强大竞争力的同时,部分中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基本成功;但商品贸易竞争力仍主要来自劳动力成本优势,且出口商品的产业集中度过高,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应促进各类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抢占其价值链的高端,并在某些中高技术产业重点突破,提高整体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中韩1992—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两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规模和结构,测算双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GL指数、MIIT指数和GHM指数,并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韩工业制成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中按材料划分的工业制成品和杂项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略有下降趋势,而与化学有关的各种产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产品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异因素对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最大,另外还有对外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资源密集型产品(初级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在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但优化的程度不显著。优化和提高劳动力资源结构,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85年以来,我国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商品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初级产品和低技术制成品的出口为主演变成以低、中、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为主。以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大量流入我国,并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口贸易特征表现为加工贸易的低端化和高碳化、出口产品的中低端化和高碳化、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产品分布集中化和高碳化、贸易伙伴分布集中化。碳关税的实施将导致我国高碳企业出口产品成本大幅提高、制造业出口额不同程度的下降、商品出口结构和贸易方式的改变、出口贸易环境的日趋紧张。我国应积极参加与碳关税有关的国际多边谈判以制定互利共赢的新规则;广泛开展低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改善我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结构;积极寻求更加多元化的贸易伙伴以有效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初级产品出口价格的不断下降给许多仍靠少数出口产品获取外贸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使其成为国际贸易中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便采取课征初级产品出口税的政策以图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初级产品出口关税对出口国及其贸易伙伴的影响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采取出口税政策解决出口价格波动带来挑战的利弊,并在最后以一些实证研究的实例说明了这一政策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新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国际贸易模式不断发展与创新,产品内贸易盛行。本文根据2000—2013年高技术产品五大行业面板数据,基于豪斯曼构建的产品出口复杂度指标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进行测度,得出这期间其出口技术含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引入虚拟变量,实证分析FDI、R&D及中间产品进口五大行业对其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FDI、R&D和中间产品进口均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但对细分行业来说,中间产品进口与出口技术含量的关系是不确定的,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产品,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三类产品的中间产品进口会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而医药和航空航天器产品的中间产品进口则会阻碍其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计算局部均衡COMPAS模型,从行业层面前瞻性对上述经济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政府对我国涉案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能促使美国本土光伏企业产量、收入和全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损失要大于光伏企业的获利;“双反”措施导致我国涉案光伏产品对美国的出口价格上涨、出口量减少,由于美国市场对光伏产品的刚性需求,我国涉案企业的出口收入不降反增;美国反补贴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以及对我国涉案企业的影响较弱,相对而言,反倾销税的经济影响较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最后为我国光伏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在多个维度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往的文献集中于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总量和不同商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忽视了从贸易结构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私营企业出口占比和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的影响。利用2005--2008年间月度数据进行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减少私营企业出口占比,但在长期内却能提高私营企业出口占比;同时,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然而在长期内却会减少加工贸易出口占比。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复杂化,非关税措施对我国及东盟的国际贸易牵制越来越强。掌握非关税措施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非关税措施的构成,科学运用非关税措施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至关重要。运用比率指标法中的影响强度、影响面和影响额三个指标探讨非关税措施对我国和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及不同进出口产品的影响。同时,对我国及东盟各国的非关税措施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在国际标准下依托规范措施等指标对我国和东盟各国的非关税措施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最后给出合理化运用非关税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析了欧盟“双绿指令”WEEE和RoHS实施后对我国机电行业的指引效应。指出在绿色壁垒日益严格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以牺牲劳动者福利和污染环境为代价获得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已经面临巨大困境。因此,应及时调整对外贸易的策略,树立绿色理念,积极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单纯的价格优势逐步转变为科技与环保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