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质能源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是可再生能源,其利用方式较多,选择一种既能发挥湖北地域特色又充分利用湖北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方式,对发展湖北生物质能源产业至关重要。文章根据湖北省林业资源特色和发展木质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分析了其木质生物质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生物质能源产业市场化运作、资源布局、政策扶持、外部效益补偿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娟  王雅鹏 《林业经济》2012,(6):97-101
运用ARIMA预测模型,对湖北省农村生物质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预测评估。结果表明:(1)湖北省生物质资源蕴藏丰富,可开发潜力巨大。2015年湖北省农村生物质总蕴藏量达87229.96万t,其中农业生物质达4554.85万t,林业达65219.62万t,畜禽粪便达17637.94万t,生物质资源在理想状态下转换成生物质能源的数量将达到47776.63万t折标准煤。(2)襄阳、十堰、荆州、咸宁、黄冈等地市是生物质能的主要分布区。(3)农业生物质受种植习惯和自然因素等影响,在地域上分布不平衡,主要以稻谷、玉米、油菜、小麦和棉花秸秆为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政策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中国的生物质能源生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国家也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生物质能源生产,出台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保障,并运用财税政策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但是,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还面临原料资源短缺、生物质能源工业体系不完备、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产业化基础薄弱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等问题。展望未来,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广阔,技术将不断完善,它将改变中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净化环境,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世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蓬勃发展,规模快速增长,生物燃料乙醇总产量从2005年的3628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8124万吨,年消费车用乙醇汽油约6亿吨,占世界汽油总消费量的60%左右。生物燃料乙醇已经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生物质能源替代品种,目前已有66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在美国、巴西、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准确掌握甘肃省各地区农牧业生物质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现状。[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对甘肃全省生物质资源总量、区域分布、能源化利用现状、能源供需比及农户的生活用能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和电话调研,并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环境学和能源学等相关方法,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和果蔬废弃物的资源总量分别为1 278. 3万t、2 770. 31万t、3. 51万t和85. 61万t,可利用量分别为529. 73万t、405. 46万t、3. 51万t和85. 61万t;家庭用能结构中,电、液化气、煤炭、秸秆及柴薪在日常用能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 91%、1. 79%、66. 61%、11. 16%、9. 54%。截止2016年底,甘肃省已建成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工程主要有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127个、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1个、秸秆气化工程4个和生物质成型燃料工程2个。[结论]甘肃省生物质资源主要为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其中禽畜粪便资源占比最大,生物质资源可利用量中,秸秆资源可利用量占比最大。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以大型沼气工程为主,近两年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但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甘肃省生物质能源的整体利用水平仍然很低,利用总量小,开发利用方式少。甘肃省家庭用能结构均以传统能源煤炭为主,生物质能可供给量占用能需求比例较小,需逐步发展多种可再生清洁能源以满足用户的多种用能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湖北省黄鳝产量达17.21万吨,鳝鳅产业成为继小龙虾、河蟹之后的第三个"百亿元"产业。近年来,湖北省共建成了57个共计2万亩的黄鳝规模化养殖基地,网箱养鳝面积达到74万亩,共计448万口网箱,黄鳝养殖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黄鳝产量占全国总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能源紧张.价格飞涨.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质综合利用,把它列为新世纪具有竞争力新型战略产业.我国开始强调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发展生物质产业指明了方向.江苏省南京市郊县生物质资源丰富,创新发展生物质产业,对奋力推动南京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运用LMDI分解法对2003—2013年我国海洋渔业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的总增量共计0.157万吨,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的累积效应分别为0.262、-1.131、-0.274和1.3万吨;综合考虑逐年和累积效应,产业规模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是负向驱动因素,而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驱动效应具有不稳定性;通过控制海洋捕捞业的比重以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率,能够使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因素稳定为负向驱动因素;降低海洋捕捞业比重、促进海洋捕捞渔船改造及作业方式转型、提高海洋捕捞效率、提高贝藻类养殖比重等是抑制海洋渔业碳排放的深层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的吸收和排放,人们将目光从传统的化石能源转向了林木生物质能源。通过分析当前林木生物质能源的资源与技术水平现状,并结合森林固碳和林木资源的替代减排作用,从生命周期分析角度,阐明了林木生物质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重大作用,林木生物质能源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正据湖北省水产局消息,2015年,湖北省黄鳝、泥鳅产量分别达17.21万吨和4.39万吨,养殖产值合计107.38亿元,鳝鳅产业成为继小龙虾、河蟹之后的第三个"百亿元"产业。湖北黄鳝产量占全国近一半不仅在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湖北省在黄鳝、泥鳅高效养殖技术和规模上更是领先全国,产品价格拥有市场定价话语权。"通过组织社员集中销售、收购周边地区黄鳝,日均运销黄鳝10多万kg,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生物质能源具有污染少、可再生等特点,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一种探索。通过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资源量的计算,明确了生物质能源的可利用潜力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其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利用自下而上估算法,以林木生物质的资源量和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为原始数据,对2005—2015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木生物质资源可利用潜力小幅下降,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稳步上升。(2)林木生物质资源中,商品林采伐剩余物可利用潜力骤降,森林抚育剩余物可利用潜力增加;农作物秸秆资源中,粮食作物秸秆可利用潜力逐年上升。(3)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随着国家"天保工程"和"重点国有林区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而发生变化。[结论]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丰富,可利用潜力较大,其中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大力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对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降耗和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山西省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有着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会促进多元化能源发展及生态兴省战略的实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现状、障碍及前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日益增长的化石燃料消费带来的能源安全与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去寻找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林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是替代化石燃料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中国林木生物质能先后经历了解决农村能源以保护森林资源和替代化石燃料以解决环境问题两个阶段。目前中国林木生物质资源种类多、总量大、发展潜力大。但由于没有针对性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政策,林木生物质原料利用困难重重,产业发展缓慢。针对中国林业经营特点制定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将是今后政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全球推广和使用液态生物质燃料成为替代能源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产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十分关注,本文对液态生物质燃料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包括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阐述了我国林业生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提出了我国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的对策。根据林业生物产业发展资源可再生性、产业多效复合、环境友好型等特点,以及资源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技术基础良好等优势,提出我国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生物质资源的种质创新,林业生物质新材料,林源生物医药,林业生物质能源,绿色林化产品,竹藤资源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产业直扣"三农"、能源和环境三大主题,其发展前景广阔。为此,邯郸市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了"发展生物质产业座谈会",并谋划和制定了加快发展生物质产业规划方案。结合这一课题,邯郸市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于2008年对全市发展生物质产业的重要意义、发展基础和条件、目前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和详细论述。提出了建立健全组织结构,采取多元投资等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国家"十二五"节能指标分解方案,全国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6%,黑龙江垦区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发展阶段,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必然会对垦区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合理控制,是"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一、能源消费的现状及特点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黑龙江垦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612.8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其中,第一产业消费能源67.1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0.9%;第二产业消费能源361.9万吨标准煤,占全社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质能源电价补贴政策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企业、中间人和农户为一体的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对比不同补贴政策组合下的实施效果,对现行补贴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现行补贴额度无法扭转发电企业亏损状态,且现行的直接退出机制将导致企业出现更为严重的亏损,而适当调整补贴额度并实行逐减退出方式可提高各主体及产业整体利润。因此,为了促进中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就要保障生物质补贴资金优先及时发放,同时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建设,以促进产业快速良序发展,实现生物质资源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现实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发现湖北省林业产业的整体规模正在日益扩大中,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调整中,而同时也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企业布局分散,整体效益低下,发展用地严重不足和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最后提出湖北省现代林业产业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坚持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园区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促进林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湖北省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农户对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政策的了解程度和是否支持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是否调整林产品种植结构是影响农户参与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意愿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入驻当地,制定种植补贴以提升农户参与意愿,以保证生物质能源林建设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