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劳动经济学U-V分析的方法,针对“民工荒”与“就业难”问题并存的现象,分析认为“民工荒”是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资源配置效率机制的变化而引起的现象,属于摩擦性失业的一种,并非是受到劳动力市场上供给需求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现象,而是受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民工潮”,近年来却悄然退去,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民工荒”。原因究竟何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来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善待民工,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 才能营造出一个留住民工的良好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田盈  潘晓琳 《商业时代》2007,(17):52-53
本文讨论了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下,企业对员工一般性在职培训的投入水平。为了更加与现实经济生活中常用的报酬体系相一致,提出了“相对工资压缩”的概念。研究表明,在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下,只要存在“绝对工资压缩”,即使不存在“相对工资压缩”,企业也会对员工进行一般性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4.
假性民工荒     
《中国海关》2012,(6):75-75
“假性民工荒”是指由于企业给予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待遇条件过低、符合技能要求的农村劳动力过少以及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上调,而并非由于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所造成的沿海地区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黄斌 《商业研究》2006,(8):84-87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互助关系有助于增加成员对于收入分配的敏感程度,提高利润分享激励制度的有效性。团队互助合作关系与利润分享激励机制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中,个人收入无论是来源于固定工资,还是绩效工资,都主要取决于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在内部阶梯式的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位置高低,并非由个人实际的产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林冲 《消费导刊》2011,(13):64-65
农民工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煤矿业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很大。然而,南方国有煤矿企业目前却面临采掘农民工招收难且队伍不稳定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劳动力供大于求,而是煤矿业劳动力市场扭曲失衡的结果。“民工荒”使国有煤矿企业的发展遭遇瓶颈,对我国煤矿产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如何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民工荒”现象,是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民工荒”的局部性、结构性、短期性特征仍占主导。“民工荒”是劳动力供需面改变、体制性因素、结构性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应继续着力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稳步优先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同步解决“民工荒”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难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WTO经济导刊》2010,(4):23-23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现了看似矛盾的“民工荒”与“蚁族”两个现象,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工人,一方面是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危机前的“裁员潮”与危机过后的“民工荒”,都是对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冲击,也是对企业发展理念和社会责任担当的挑战。金融风暴给企业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劳动者在企业中不是无足轻重的,没有劳动者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招工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琛姣 《商业时代》2006,(12):91-92,95
沿海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之后,中部一些劳力富余省份近来也纷纷出现“招工难”现象,这已经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本文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从职业教育体系、政府政策制度、劳动力市场功能、企业发展方式、务工者就业观念等方面入手,建立解决就业和用工问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民工潮",近年来却悄然退去,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民工荒".原因究竟何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来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善待民工,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营造出一个留住民工的良好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廉价问题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下,面对着“民工荒”问题的出现,企业应当将观念进行转变,将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从员工的工资成本上转移到劳动生产率上来。“民工荒”使企业给员工提供的工资、工作条件、福利条件都有一定的提高,这就使其成本提高。在本文中主要从影响人力资源成本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得到了深入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劳动力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民工短缺现象,即“民工荒”现象。文章主要针对“民工荒”的概念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民工荒”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出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大量农民工涌向城镇,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和企业却在闹“民工荒”。这一现象,集中反映出我国民工市场劳动力价格扭曲严重。本文重点从考察民工劳动力价格现状入手,分析民工市场劳动力价格扭曲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一、民工市场劳动力价格现状1.工资水平低,与城镇正式职工相比差距大。目前农民工月工资水平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左右。据对2004年1~9月份以农民工为主的企业调查显示,广东珠三角地区被调查企业普通员工(除管理层)月工资为964.8元(包括加班工资),只相当于20…  相似文献   

14.
新凯恩斯主义者从微观角度出发提出效率工资理论,试图以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结构来解决非自愿性失业和工资粘性问题。效率工资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存的民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和借鉴意义。文章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简要阐述效率工资理论,同时对我国出现的一些就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农民工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凤勇  李娟 《商场现代化》2007,(34):338-339
由于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一度出现"民工荒"和农民工难就业现象同时并存,农民工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和有效配置,这是政府信息宏观管理作用不到位,市场中介信息服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农民工获取信息能力弱等原因所致,因此,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作用,完善市场中介信息服务功能,提高农民工信息获取能力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从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特点看就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连续的竞争性市场,劳动力价格即均衡工资决定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如果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均衡工资水平就会下降;反之亦然。实际上,劳动力市场存在“二元结构”,是一个非连续性的分割市场,这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劳动力市场可以一分为二。即“主流劳动力市场”和“非主流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7.
行业间工资差异的成因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业间工资差异的成因与变化趋势蔡昉市场是一套良好运作的机制和制度的组合,而并非一对简单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样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的决定,也是有一系列经济机制起作用。搞清这些机制,对于我们认识劳动力价格原理、把握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程度,是十分有助...  相似文献   

18.
王翀 《中国物价》2010,(12):23-26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工资上涨与劳动力剩余并存的现象,现有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均未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力剩余和工资上涨不能并存,而新古典经济学甚至从根本上否认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本文认为,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来解决工资上涨与剩余劳动力并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于岚 《中国电子商务》2013,(18):253-253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企业招不到人.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常规思维来看,“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供小于求,市场会依据供求双方的博弈结果自发上调均衡工资水平.但事实表明,低端简单劳动供给者因替代性强而不被企业重视,工资水平仍旧偏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所以“民工荒”不能指望企业单方面解决,必须要有调控部门的积极介入与引导.  相似文献   

20.
周利兵 《商》2014,(2):254-254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成为描述中国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流动的专用名词,然而,近几年来,“民工潮”慢慢演变成“民工荒”。特别是2007年以来,“民工荒”一词在网络、电视等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随之“民工荒”现象也随之进入大家的关注当中。本文试图分析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