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描述分析了瓦尔拉斯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与现实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差别,做出了当前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分析。建立了最基本的效率工资模型分析当前劳动力市场,得出结论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工资低的企业就业来改善失业问题的政策是无效的。引入工人效用和企业行为用效率工资模型分析当前政策下个人与厂商行为,得出企业给出的合理工资的函数表达以及其中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乡城迁移的根本动力在于工资差距。用工荒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和城镇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间工资差距的逐步缩小;户籍制度等非市场因素同时又提高了迁移成本,使城镇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因而,提高农民工工资,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增强迁移者的城市身份认同感,保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向城镇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第一阶段迁移吸引力,是解决用工荒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3.
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文章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服务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和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存在更高的劳动收入份额,且外资进入程度对当地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正向的外溢效应。文章进一步将不同所有制类型与技能劳动力占比的交互项引入工资方程,发现外资企业存在更高的技能工资溢价。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外资进入对当地劳动力市场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那些外资渗透率较高、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的地区和行业,外资企业的技能工资溢价现象会产生溢出效应,促使当地企业提高对高技能员工的薪酬待遇。因此,在合理发挥服务业外资进入对收入分配优化效应的同时,也要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拉大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次就进口竞争对我国制造业性别工资歧视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主或经理人以牺牲部分利润为条件以满足其最优歧视性偏好;随着进口竞争加剧,降低了在位企业的定价能力和利润水平,使企业无法维持原来的歧视水平,因此必须降低歧视偏好、提高女性雇佣水平,进而引起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工人工资的提升。使用经典的Oaxaca工资分解法,以进口渗透率为进口竞争代理变量,在高低进口竞争样本上就两种工资基准分别进行分解,得到结果均表明,高进口竞争下的歧视系数显著低于低进口竞争下的歧视系数;进口竞争程度越高,性别工资歧视系数越低,表明进口竞争显著缓解了制造业性别工资歧视。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加大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持续推进国内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以释放女性工人的市场价值和潜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实现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助力推进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外资参与度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出口企业与体制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能工资溢价。(2)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占比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技能型员工占比与技术型员工占比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人力资本异质性进一步扩大了性别技能工资差距。(3)劳动力异质性与企业异质性交互项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能型员工占比扩大了狭义技能工资差距,技术型员工占比进一步扩大了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大于狭义技能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假设前提之一是本国与外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劳动力可在两部门间自由套利,故长期来看两部门工资趋于相等。这一假设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常不符,由于存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平衡、行业保护、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也因此存在分割。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修正了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一个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两部门工资未必均等,通过统计学两样本均值的检验,验证了新的假定,本文在新的假设下重新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本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比)与相对工资(即工资比)都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实际汇率与两部门劳动生产率比成正相关,与工资比成负相关,且随着两部门工资差距的缩小,本币实际汇率将升值。最后,实证部分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按常理推论,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的现象不可能并存,但“蚁族”为什么会与“民工荒”相遇呢? 首先,这两类人群并非处在同一类劳动力市场上。根据刘易斯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蚁族”们的目标劳动力市场是工资高、工作岗位有保障、职业前景好的第一市场,而民工荒所出现的市场则是工资低、劳动条件差、工作岗位不稳定的第二劳动力市场。二者的并存并非悖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廉价问题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下,面对着“民工荒”问题的出现,企业应当将观念进行转变,将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从员工的工资成本上转移到劳动生产率上来。“民工荒”使企业给员工提供的工资、工作条件、福利条件都有一定的提高,这就使其成本提高。在本文中主要从影响人力资源成本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商》2015,(9)
在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改进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积极性,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效益,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以及丰厚的人才资源,提升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力。尤其国有企业,通常由于政策上的优势占据了较多的社会资源,更应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国有资本运作的优势,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培育具有切实技术能力、商务能力的人才。本文深入分析了国有企业的在职培训现状以及职培训重要性,认真探讨了当今时代国有企业在职培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特点看就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连续的竞争性市场,劳动力价格即均衡工资决定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如果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均衡工资水平就会下降;反之亦然。实际上,劳动力市场存在“二元结构”,是一个非连续性的分割市场,这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劳动力市场可以一分为二。即“主流劳动力市场”和“非主流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1.
王利利 《商》2013,(21):77-78
在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教育的今天,从企业角度,我们有必要对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进行核算,以此判断在职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员工角度,把员工态度与企业在职培训投资收益联系在一起,以此判断员工态度对在职培训投资收益的影响。本文是在借鉴贝克尔关于培训成本收益核算方法的基础之上,引入员工积极性和员工消极成本两个变量,对贝克尔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从员工积极性角度对在职培训的投资收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优势及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讨论劳动力价格时,由于各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差异较大,我们通过对制造业雇员工资水平的比较分析,以反映我国劳动力工资情况。选取制造业雇员工资进行比较分析的主要原因:一是制造业是相对集中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反映劳动力成本中比较有代表性。二是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现象,我国制造业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引起了各界的讨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三是国际劳工组织对各国制造业工资水平进行了专门统计,有利于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企业隐性人力资本存量价值计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隐性人力资本难以察觉和确认,但确实存在,同时其存量价值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的增加,其工作经验、工作诀窍也在不断加强,而且随着岗位变化,员工隐性人力资本存量价值也会发生变化。企业隐性人力资本存量价值的计量是一个难题,理论界虽提出了许多方法,但都存在着夸大、不稳定、可操作性差等缺陷。文章以马克思“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及微观经济学“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的观点为基础,通过折算法计算企业隐性人力资本存量价值,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隐性人力资本存量,可操作性较强,计算结果与现实情况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在职培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亭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1):149-150
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可以直接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调整和改进员工的思想观念以及工作态度。从而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因此员工的在职培训教育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部分企业已将在职培训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从在职培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实用性和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浅析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因制度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等因素导致的资源配置无效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工资差距问题,并针对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缩小此类工资差距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完全竞争和存在制度性分割两种不同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条件下,当毕业生暂时无法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时,由于信号成本和高流动成本的影响,"先就业,后择业"不符合毕业生利益最大化需求,自愿性失业是约束条件下的最优选择文章认为,需要通过改革缺乏效率的制度安排来培育市场机制,尽可能消除人为的、制度性的市场分割,逐步建立一个统一的、富有弹性、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长三角地区2003-2007年26428个企业的(4046个外资企业和22382个内资企业)面板数据,从行业(20个二位数制造业行业)和区域(长三角地区18个城市)层面就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溢出和潜在的技术溢出两种渠道产生:从行业层面看,同一区域的外资企业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冲击和工资溢出效应对同一行业内资企业的工资产生显著影响,且前者对内资企业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后者;从区域层面看,不同城市内资企业的工资受到本地和相近区域外资企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内部劳动力市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已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雇佣制度。它具有长期雇佣、内部晋升、报酬后置等特点,在我国一些企业中也具有适用性。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单纯强调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而忽视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建设的问题。通过对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结合,设计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自由雇佣的基础上确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长期信任和主动合作关系,并通过这种体制来达到对员工的内在激励,从而提高员工绩效与企业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导致了欧洲能源价格的急剧飙升,尤其是对俄罗斯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存在着严重依赖的德国所遭受的冲击最大,德国企业为此不仅需要支付更高的能源使用成本,而且能源价格高涨还引起了“工资-价格”螺旋,在劳动力本已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德国制造面临的工资成本压力与日俱升,众多的德国企业正在考虑压缩生产规模甚至准备外迁,德国面临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体资本出逃的严峻考验。不过,由于德国人对制造业的挚爱与忠诚,外加德国制造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众多“隐形冠军”有力支撑的综合作用,德国制造在短暂蛰伏后可能还会起跳。  相似文献   

20.
寻租行为在经济学中指的是经济行为主体寻求垄断因素,以获得更大收益的行为。从理论上讲,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长期生产所获得的利润一定为零。因为完全竞争的市场不限制其他厂商“进入”或“退出”该市场的行为,而存在“正”或“负”的利润的行业为厂商的“进入”和“退出”提供动机,最后,厂商可以通过“学习”完全复制其他厂商的生产活动,从而分享其它企业的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