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忻城土司饮食文化以其鲜明的特点获得旅游者的青睐.要认真研究饮食文化开发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究土司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相互融合的内在规律,采用各种有效的开发策略,激活旅游过程中的生长元素,实现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饮食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饮食的特色与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质量。饮食对凸显地方文化、塑造旅游地形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北省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历史悠久,内蕴丰厚。但河北省在饮食文化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大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力度,将饮食文化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开发特色旅游餐饮,打造特色餐饮品牌。  相似文献   

3.
河南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丽娜 《价值工程》2010,29(23):23-24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河南饮食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厚的中原文化底蕴,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探析河南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途径,挖掘其文化内涵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关键所在;注重其产品设计是生态旅游的开发依托;完善其保障措施是实现生态旅游的护卫舰。  相似文献   

5.
李颜 《价值工程》2009,28(3):27-29
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许多充满原始性、独特性和神秘性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是海南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是振兴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突破口,有利于海南旅游布局合理化。文中提出了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民族饮食文化是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发扬民族饮食文化为主旨,充分利用民族饮食资源,将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不但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提升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还能推动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广西在开发民族饮食文化时要注重规划、加大宣传、保持特色,建立美食地标,做大做强广西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
王博  屈永健 《价值工程》2010,29(34):77-78
浦西湖生态农业示范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至南陵县城的中段、许镇镇东北部。本文对浦西湖生态农业示范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进行了浦西湖生态农业示范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8.
品牌延伸:大明山旅游商品开发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延伸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与营销。作者在对大明山的旅游业进行实证研究中发现,生态旅游商品的开发,也可以采取品牌延伸的思路,并就大明山旅游商品的品牌延伸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明山”品牌生态旅游商品的一般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环境都逐渐变为一种压力,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提倡生态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是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方式,有利于保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长久、持续利用。因此,研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开发和规划,以及现阶段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和完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产业,是21世纪的一种旅游时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旅游开发新趋势。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祥地,有"世界的仡佬,中国的务川"之称。有其独特的仡佬族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和特有的区位优势。这些成为了务川打造"人文旅游新区、仡佬文化中心"的独特的优势,在仡佬旅游业发展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环境都逐渐变为一种压力,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提倡生态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是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方式,有利于保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长久、持续利用。因此,研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开发和规划,以及现阶段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和完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张瑞林 《价值工程》2012,31(33):308-309
面对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人类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寻求旅游发展的道路,倡导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了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可持续旅游几个相关概念的产生以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6,(24):244-247
珠江—西江经济带有丰富的可开发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目前缺乏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流域内旅游业发展滞后的现状。通过对广西西江流域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提出开发的可行性。文化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的重要形式,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对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实现脱贫致富具有积极作用。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部分主要包括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七个城市。要构建生态文化旅游聚集区,应当挖掘当地的生态文化,依托原始民族风情、红色历史、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建立旅游战略联盟,培育一批有旅游影响力的风景名胜区。通过研究目前西江流域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的文化保障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明 《企业经济》2005,(11):114-115
生态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形式,生态旅游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生态旅游的文化保障,有赖于生态旅游的“三体”文化———生态旅游主体文化、生态旅游客体文化和生态旅游媒体文化的有机结合和共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满足生态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实现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清江流域具有开发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具有生态特征的文化更是其优势所在.结合清江流域的旅游资源情况,具体分析区域开发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SWOT矩阵匹配,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清江流域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南宁大明山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RMP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大明山旅游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RMP分析方法,通过资源、市场分析以及旅游产品的初步策划与设计,营造特色的游览环境,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从而使大明山的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都有不可忽略的积极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挑战,并指出了发展生态旅游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伟年  王瑛 《企业经济》2003,(12):175-176
将宗教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刚开始,主要成果体现在香格里拉藏传佛教景区的生态开发与旅游研究上,被取名为“宗教生态旅游”(侯冲,1999;潘发生、杨桂红,2000)。可把宗教生态旅游理解为在宗教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所开展的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的,以生态学思想为设计指导,坚持自然和人工生态平衡协调发展,以满足人类宗教旅游需求为目的的一种经济活动。宗教旅游的生态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旅游目的地提供的优美环境和神圣肃穆的氛围,旅游主体的虔诚心理和主动接受。在人类诸多宗教中,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由于其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需求逐步由观光旅游转向人文旅游转变。民俗旅游是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广西独具特色的民俗美食,极大地吸引了各地的旅游者,他们在品尝特色食物的同时,更产生了解广西独特饮食文化的欲望,由此饮食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民俗因素都可以成为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民族饮食文化成为把民俗、旅游、休闲、社交、餐饮和文化结为一体的文化形态,已成为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的一个亮点。因此,开发民族饮食文化对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生物资源丰富的罗城水上相思林湿地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分析、SWOT分析法等方法对该景区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据此对景区的旅游开发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