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2×2×2的实验设计分析框架效应和调节定向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正面的属性框架和负面的目标框架下皆有助于提高冲动性购买的程度;调节定向会干扰框架效应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效果;当消费者为促进定向时,正面属性框架下的冲动性购买程度更高;促进定向的消费者在正面目标框架下的冲动性购买行为明显增强,而防御定向的消费者在负面目标框架下的冲动性购买行为会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冲动性购买是消费者的一种普遍的购买行为类型,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心境就是重要的情境因素之一,但关于心境影响冲动性购买机制方面却没有得到深入地探讨。在分析现有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心境影响冲动性购买的机制,并将其与其他机制有机融合,最后采用实证研究证明了心境影响冲动性购买的多种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S-O-R模型(刺激-机体-反应)和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为基础,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价格折扣和在线评论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说,价格折扣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在线评论(质量和数量)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和冲动性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4.
参照群体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Fisher&Rook(1995)的研究得知,在冲动性购买特质和冲动性购买行为之间,规范性评估起着中介的作用,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的参照群体对规范性评估和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结论验证了规范性评估的中介变量的作用,同时发现参照群体的人数和建议会透过规范性评估的中介作用对冲动性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文基于SOR (刺激-机体-反应)模型,探讨了移动购物中在线评论对消费者冲动性购物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评论质量通过唤起情绪对冲动性移动购物意愿产生间接影响;评论数量通过愉悦情绪对冲动性移动购物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冲动性购买特质对冲动性移动购物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唤起情绪对冲动性移动购物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手机依赖分别通过愉悦情绪、唤起情绪对冲动性移动购物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性别对在线评论数量与愉悦情绪、冲动性购买特质与唤起情绪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不但可以补充现有移动购物理论及消费者行为理论,也为移动环境下经营的企业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架构为2(参照群体建议的信息框架:正面框架/负面框架)×2(调节焦点:促进型焦点/防御型焦点)×2(认知需求:高认知需求/低认知需求)的组间设计,分析参照群体建议的信息框架、调节匹配和认知需求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调节匹配的情况下,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意图和行为程度更高,且认知需求会干扰调节匹配对冲动性购买意图和行为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情景模拟法考察两种不同目标导向的消费者面对两种不同的信息框架时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在调节匹配的情况下,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程度更高;时间框架存在干扰效果,在天时间框架情形下,无论被试是否存在匹配效应,都会有较高的冲动性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8.
以在线冲动性购买后的情绪反应和重购行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网络冲动性购买与愉快、后悔情绪及重复购买意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冲动性购买与购后的愉快情绪显著负相关,与购后后悔情绪显著正相关。冲动性购买购后愉快情绪与重复购买意愿正相关,后悔情绪与网络消费者重复购买意愿的关系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择食品类快消品——绝味,做为研究对象,研究何种促销方式与消费者冲动性购买间的联结较高,以及品牌形象对促销与冲动性购买间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作者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然后对收集来的数据在分析软件等工具下进行科学的分析,且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叙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层次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得出:促销方式对冲动性购买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品牌形象对部分促销活动与冲动性购买间具有调节作用。服务性品牌形象对促销与冲动性购买间具有调节作用,价格性促销和物品性促销则对促销活动与冲动性购买间不具有调节作用。在绝味的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在促销活动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品牌形象也在特定的促销活动中,对消费者产生的冲动性购买有正向影响。所以建议商家强化品牌形象,配合促销活动提高销量。  相似文献   

10.
企业营销道德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CSR)是近年来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较多研究表明,CSR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文章基于消费者角度总结回顾了消费者个体或群体特征、消费者联想和归因等在CSR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中产生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人又绝非一般自然物,而是与一般自然物相区别的、高度发展了的、特殊的、有生命的自然物。他是自然的异化,是最有智慧的、知情意发展最高的那一部分自然。就此而言,他又是非自然。人是一种非自然的自然物或者说自然的非自然物,一句话,人是文化的动物。从外在表征看,文化的种种形态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从内在蕴藏看,文化的深层内核是价值,就此而言,人生活在一个价值的世界中,人是价值的动物。这可以提供我们从另一角度界定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对于动物而言,不存在“价值”问题,周围环境对于动物来说只是一个“物理”的世界、“事实”的世界;只有人才有“价值”问题,他所面对着的根本上是一个价值世界、文化世界、意义世界,一个主体性的充满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诸多原因中,资金不足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根本性的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劳动效率的低下,是科技教育的落后,是人才培养的落后,归根结底是技术进步的滞后。因此,从劳动效率方面着手,抓科技教育、技术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区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有关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影响的研究,暗含着一个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在一个投机性极强的股市里,这一假设难以成立。对Friedman的替代效应修正后,股市发展对货币需求影响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吻合。股市发展对M1有正向作用,对M2有负向作用,后者的主要成因是我国股市具有极强投机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自适应均衡算法中步长因子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步长因子大,算法收敛速度和跟踪速度快,但收敛后稳态剩余误差大;步长小,算法收敛速度和跟踪速度慢,收敛后稳态剩余误差小。因此,采用固定步长时,算法在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方面对步长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本文采用均方误差的Sigmoid函数和误差信号的非线性函数作为步长控制因子,得到了几种改进算法,经计算机仿真表明,改进算法收敛速度加快,稳态剩余误差减小。  相似文献   

15.
明晰科学与工程的区别是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确立的一个必要前提。文章从认识论上概括出二者之间的三个区别,即科学知识与know-why相关,工程知识与know-how相关;科学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科学的目的性相对较弱;而工程的目的在于观念的物化,工程的目的性相对较强;科学是价值中立的,而工程是与价值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市场失灵”致使政府具有弥补“市场缺陷”的必要性,适应市场化进程的政府职能体系的目标表现为秩序、活力、和谐。政府职能的规划包括即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政府职能规划的即期目标是重构政府,其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规范化,标准和目标是“秩序”,包括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中期目标是引入第三种力量,其核心是政府职能的科学化,标准和目标是“活力”,包括政治活力、经济活力、社会活力;远期目标是建立“市场 政府 第三种力量”的运转机制,其核心是政府职能的民主化,标准和目标是“和谐”,包括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立法民主是现代法治的标志。近几年来,我国立法民主化渐入佳境,全社会呈现出“全民立法”的高潮。立法民主化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民众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我国现行立法民主化在制度构建和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提出议案的主体范围太窄,尚未形成完善的立法公开制度,民主立法的程序制度不完善,对民众意见的处理不尽人意等。  相似文献   

18.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诸多原因中,资金不足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根本性的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劳动效率的低下,是科技教育的落后,是人才培养的落后,归根结底是技术进步的滞后。因此,从劳动效率方面着手,抓科技教育、技术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区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计算的本质,提出计算是一个新的哲学范畴,是本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新趋向;给出了计算哲学的概念,探讨了计算哲学的基本任务,提出计算哲学是由认识维、方法维和存在维三维框架构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经济学计量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根本上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为对事物内在作用机理的揭示,因此经济学理论研究包含了四个基本层次。首先是方法论层次,这是研究者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的哲学理念和基本视角;其次是理论素养层次,这要求研究者在通晓前人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更为完善的理论;再次是表达工具层次,是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以与他人交流和传播;最后是实证层次,是对自身或者他人理论的检验。显然,目前主流经济学普遍重视数学建模仅仅是训练一种表达或分析工具,而计量经济学也仅仅是一种检验方法,属于理论研究的最低层次。事实上,基于归纳的计量分析,仅仅可以得出一些具有严格适用条件的规律,而永远无法得出一般性的命题,甚至也无法证实或证伪一个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