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泳  张东亚 《中国企业家》2014,(Z1):126-127
张瑞敏在一次海尔内部年会上,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观于海者难为水"告诉员工未来影响海尔发展的是海尔人的境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从此称张瑞敏为"观海者"。从90年代中期起,胡泳开始观察海尔,写了国内最早的企业史《海尔中国造》,对海尔做了全景式的记录他定期与张瑞敏谈话,获悉其最新思想变化,《张瑞敏思考实录》收录了张瑞敏自新世纪以来到2013年9月发表的演讲、访谈录以及张、胡对话摘录  相似文献   

2.
张瑞敏在一次海尔内部年会上,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观于海者难为水’’告诉员工未来影响海尔发展的是海尔人的境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从此称张瑞敏为“观海者”。从90年代中期起,胡泳开始观察海尔,写了国内最早的企业史《海尔中国造》,对海尔做了全景式的记录。他定期与张瑞敏谈话,获悉其最新思想变化,《张瑞敏思考实录》收录了张瑞敏自新世纪以来到2013年9月发表的演讲、访谈录以及张、胡时话摘录。  相似文献   

3.
张瑞敏带领海尔创造了"海尔神话",海尔品牌成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一、世界最有影响力100品牌之一;张瑞敏也因此被评为世界最有影响的25位企业领袖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CEO"、"中国最优秀的管理大师"、"中国管理教父"。张瑞敏的成功备受世人关注,每年有数万人前来海尔学习、取经,试图移植海尔模式然而人们发现,海尔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创新,使得海尔模式无  相似文献   

4.
张瑞敏的谋势经营哲学来源于《孙子兵法》的势胜思想,本文分析了张瑞敏的谋势经营哲学及其在海尔经营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张瑞敏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探究张瑞敏的经营哲学,对我们的企业家们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亮 《中国新时代》2009,(10):54-57
20世界80年代,张瑞敏带领海尔异军突起,迅速成为中国白色家电领域的知名品牌,张瑞敏也因为最早在国内企业中重视抓质量管理,而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锋人物。张瑞敏当时的管理理念及管理创新,至今还在影响着很多的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6.
不学张瑞敏     
张瑞敏和他领导下的海尔集团无疑是近些年来中国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的代表.围绕如何学习海尔、如何学习张瑞敏,本刊近期已经发表了三篇文章进行探讨.本文作为一家之言,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对于如何学习海尔经验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张瑞敏不是神,张瑞敏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一个具有捏沙成团的领导力并能创造神奇业绩的普通人。我们关注这位企业英雄,是因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路标性的人物。这份来自海尔的报告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翔实、准确、生动的细节,告诉我们海尔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张瑞敏特色的领导力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公司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公司是家综合性家电制造企业,其产品函盖27个门类,7000多个规格品种,年销售额170多亿,是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首选企业。海尔公司高举“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旗帜,恪守“用户永远是对的”,“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信条,建立“先造人才、后造名牌”的机制,营造“慈爱团结、勤俭奋斗、务实求真”的环境,正在张瑞敏领导下向世界500强的行列挺进!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公布了“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中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名列第26位。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家在全…  相似文献   

9.
海尔是海     
诞生于实践和竞争中的海尔文化,代表着中国企业管理的最高水平。它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旗舰,是世界管理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著名管理学家、企业文化专家管益忻教授特别推荐首发著名管理大师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肖像及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吴晓燕 《经营者》2005,(8):66-69
也许海尔已经习惯了任凭风吹浪打而岿然不动,当初外界评论海尔到美国去风险太大,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回应,“如果不去风险更大!”海尔还是那个海尔,张瑞敏还是那个张瑞敏,此番不冒险,更显示出其企业的成熟和“领袖群伦”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1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57岁2005年底,张瑞敏在北京宣布海尔启动全球化品牌的新战略,引发了人们对这艘中国旗舰企业的新关注。新战略旨在将海尔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复制,而其中的核心是“品牌”和“效率”。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建设了15个制造基地,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产品的产能都位居世界前列,如果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品牌引导,很难充分发挥如此庞大规模的效应。虽然张瑞敏没有透露新品牌战略和“人单合一”效率模式的细节,但要完成这一在中国没有先例的使命,挑战巨大。当然,海尔也并非毫无胜算。首先,近年来海尔的…  相似文献   

12.
"莱茵河畔海尔潮","海尔现象"从此成为中国民众的骄傲,张瑞敏也因此走上了哈佛的讲坛,"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也由此写进了哈佛教材;另一个具有原创思想的大师德鲁克,关于经济,关于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理论、激励理论都提出了自己很多独到的见解.因为海尔,使得这两位大师在中国民众的心中得以同现.本文从张瑞敏对德鲁克的组织、人力资源、激励等理论的引入、消化、吸收、创造与创新整个过程,探讨海尔文化是如何成为一个必然的中国经济奇迹的,从而对管理道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卧底海尔     
近些年来,海尔集团的发展,一直为国人所称道,海尔产品蜚声海内外,让人瞠目。今年9月上海财富国际论坛上,海尔总裁张瑞敏悠然地与世界级商界领袖平起平坐地谈商论道,显示了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稳健、自信和敢于面向世界的胆略。那么海尔作为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够在短短的十四年中,迅速发展到走向世界的地步?近日,’99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企业聚集青岛,对民族品牌的成长、发展及如何走向世界,表现出由衷的关注,会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向代表们作了海尔品牌发展情况的报告,谈了参加上海财富…  相似文献   

14.
向制造服务业模式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初,张瑞敏将海尔界定为“美好家居生活的服务商”。这句话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海尔“去制造化”的前奏。其实,海尔的转型既是由于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的外部环境所致,同时也是海尔主动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瑞敏,这个创造了中国企业最大成长神话的企业家,无疑是任何时候探讨海尔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无人质疑海尔取得的品牌价值是张瑞敏的功劳,张瑞敏也在这一年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海尔教父看到更多的是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就是,企业的发展究竟是领导在起作用还是流程在起作  相似文献   

17.
●海尔是以其成功经验被正式写入哈佛教学案例的第一个中国企业●张瑞敏是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相似文献   

18.
1984 张瑞敏     
1984年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是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进入青岛电冰箱厂。1985年,张瑞敏抡起大锤砸烂了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并创立了海尔独特的售后服务标准,由此引发了中国企业对产品质量意识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不要把海尔看成是张瑞敏的海尔,不要把联想看成是柳传志的联想,只有更多的人能分享到海尔、联想的成功时,企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从举锤砸烂劣质冰箱到迈开先难后易的国际化脚步,张瑞敏引领着海尔在“倒行逆施”中不断进行着破坏式创新;从锻造“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到建立网络化的组织构架,张瑞敏统领着海尔在持续颠覆传统中嫁接着可以祈盼的未来;从走向哈佛大学的演讲台到频繁现身于欧洲顶级商学院的论坛之上,张瑞敏携带着海尔向全球传播着脱胎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圣经.追踪张瑞敏的商业人生与职场脚印,人们不仅可以强烈感受到一个世界品牌打造者的非凡勇气,更能领悟到一位思想大师的超群睿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