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金融资本"脱实向虚""金融膨胀"等声音甚嚣尘上。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是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文章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三维视角,全面考察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状况,以探索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方向,及其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金融结构的影响最小,因此深化金融改革应主要从提高金融效率着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发展应该主要通过规模扩张来促进经济增长,当金融规模超过门槛值时,应该转变思路从提升效率入手进行金融改革;如果金融效率的边际效果递减时,应该再次转变思路,以优化金融结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同时意味着完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金融结构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金融科技以金融业的科技创新为桥梁,通过改善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企业的效率,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最终助力实体经济。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选择2003—2016年除金融业、房地产业外的上市公司样本代表实体经济企业,采用投资效率模型测度企业的投资效率,探讨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呈“U”型关系,即金融科技在发展初期会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在加以金融监管配合后的后期将有助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当前,中国金融科技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处于“U”型的上升阶段,即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投资效率正逐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韩清鑫 《西部金融》2023,(11):54-65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新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普惠金融为出发点,研究新疆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以新疆2013-2020年14个地州市为样本,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在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中介促进作用;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与拐点效应皆存在区域差异。最后提出针对不同区域所实施的政策要差异化,并从完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普惠金融相结合、针对科技类企业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加强对普惠金融的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江苏省三大区域10年的融资、增加值等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江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区域间差异,金融的“杠杆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利。同时,采用三大区域面板数据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后的结果表明,直接融资对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双持续提升,两者发展水平均呈现东部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普惠金融的适度发展显著增强实体经济的经济效益、优化实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促进实体经济的科技创新,但普惠金融的过度泛化发展却会抑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二者的分位数回归结果可知,随着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促进到抑制转变的临界点不断优化.因此,需要加快中国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步伐,有序地、倾向性地推进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提升,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功能和效率角度对金融结构的研究,可借鉴默顿和博迪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金融功能观.基于金融功能观,从货币政策效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促进技术创新的能力几方面,对我国金融结构状况进行具体评价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金融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金融效率偏低,金融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构建一个功能完善、效率较高,并具有与市场经济动态适应机制的金融体系,关键是要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化,发展非国有中小银行,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金融经济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增速放缓、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等一系列影响.要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不仅需要对二者的本质以及联系进行探究,还需要从二者的发展现状入手,找到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的关键点.本文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8.
实体经济的企稳回转是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在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大量金融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一直存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引发质疑.本文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强调统筹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是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十分重要.从贵州金融发展现状及和全国的横向比较可知,要加强贵州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就必须进行政府主导的金融制度改革.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贵州金融运营现状及效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贵州的金融制度创新应该选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渐进式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流向发生改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不断下降等问题。资金在逐利的本质下,不断涌入虚拟经济,金融与实体经济出现背离。这不仅加大了经济的波动性,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使得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缺乏增长动力。文章首先测度了中国各省份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直观阐释各地区的效率情况。进而根据设定的面板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与程度,探讨其在不同地区作用差异的缘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把握好财政分权的“度”,打破金融集权的垄断局面,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缩小区域效率差异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现代金融业有效发展的基础,也是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使金融资源能更好地为中部崛起发挥应有的作用,特选取金融生态这一视角,用已有的指标体系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衡量,结合客观和主观因素分析其滞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陕西金融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发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斐 《西部金融》2013,(11):37-39
本文通过梳理当前陕西省及国家财政与金融协调配合的各项政策法规,总结全国部分省市财政金融配合的典型做法和经验,研究财政金融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突出积极探索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协调配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支持作用,促进陕西省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证研究表明,安徽省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型金融密度呈正相关,与人口型和经济型金融密度呈反相关。结论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要增加金融网点数量,更要提高金融网点的产出效率,增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不断深入,构建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前财政审计工作的核心。本文采用"沃尔评分法"的基本原理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路径进行了构建,并对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由于2007年美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下跌和房贷的违约上升,引发了次级债金融危机并蔓延,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中国目前正处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信贷投放过度的经济运行环境之中,此轮风波对日益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对美国次级债危机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研究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收敛性分析方法对2006-2011年新疆85个县(市)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各县(市)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不存在收敛;各县(市)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绝对收敛;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发展趋势,北疆和东疆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南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发散状态。本文提出发挥政策对经济的外生推动力,明晰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和重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8.
蒋润祥  姚敏  李栋 《西部金融》2013,(10):44-47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本文在分析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甘肃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情况进行调查,探讨金融支持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政策应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是主张对经济危机实行标本兼治的理论,它既主张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铲除经济危机产生的制度根源,也主张在经济政策方面让各种金融创新和政策工具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从经济政策方面应对西方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为指导,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建立和加强相应的监管,让金融创新立足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进一步融合,既发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