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智慧》2006,(5):79-7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企业购入债券后持有至到期取得的利息是否应缴纳营业税,各地存在理解分歧和执行差异.本文认为,对债券持有至到期取得的利息不缴纳营业税,是有明确的税收政策依据的.《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国税发[1993]149号)中“存款或购入金融商品行为,不征收营业税”的规定,就是指对购入金融商品后取得的持有收益不征收营业税.因此,对持有至到期的债券取得的利息不应缴纳营业税.  相似文献   

3.
冯宝玲 《全国商情》2011,(Z1):54-55
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引起了许多企业特别是从事跨境业务企业的强烈反响,新细则对营业税征收范围的调整,使得一部分跨境劳务税收负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对新政策的不理解和税务机关执行的不到位,也引起了一定的混乱。本文分析了新细则对企业跨境劳务营业税征收的影响,指出了目前跨境劳务营业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跨境劳务营业税征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营业税暂行条例》,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新《营业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政策有以下七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营业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后,施工企业营业税在扣缴义务、计税依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笔者身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对新条例下如何做好营业税纳税筹划做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孙燕芳 《新智慧》2006,(4):70-70
一、带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以下简称《解答四》)中规定,附连带清偿责任的应收票据贴现应按照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应收票据贴现业务会计处理较为特殊的地方是,贴现息应视为提前向银行支付的借款利息,直接计入财务费用。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财务费用;贷:短期借款。  相似文献   

7.
《新智慧》2009,(1):79-80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条例第一条所称条例规定的劳务是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以下称应税劳务)。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非应计贷款的确认标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应分别核算。非应计贷款是指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计贷款是指非应计贷款以外的贷款。当贷款的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时,应单独核算。当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时,应将已入账的利息和应收利息予以冲销。从以上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只要满足“贷款本金逾期90天”或“利息逾期90天”二者之一的贷款就是非应计贷款。但是这种对非应计贷款的确认标准在贷款合同采用不同的结息方式时就缺乏合理性,从而难以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和收益。例如:客户A于2003年7月20日向某银行申请了一笔期限为一年的贷款,本金为1000万元,年利率为6%,合同约定每月20日按月结息。该银行在2003年8月20日、9月20日、10月20日均未收到客户A支付的利息,则2003年10月21日,按照《制度》的规定,银行将此笔贷款由应计贷款转入非应计贷款核算。即:借:非应计贷款1000万元;贷:应计贷款1000万元。同时,冲回已计提的应收利息15万元(1000&;#215;6%&;#215;3&;#247;12),借:应收利息15万元(红字金额);贷:利息收入15万元(红字金额)。假定上例中合同约定...  相似文献   

9.
贷款利息收入是当前银行所从事经营活动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经营成果的具体体现,亦是考核经营者业绩的重要依据;应收未收利息的大量存在和增加.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经营成果的最终实现.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制约着银行经营的成败和各项业务的不断拓展。加强对应收未收利息的管理是强化信贷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张国柱 《新智慧》2006,(1):30-31
一、带息应收票据计提利息的时点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为带息应收票据,应于期末时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算应计提的利息,计提的利息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同时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中出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但是对此应收票据究竟应在月末、季末、半年末还是年末计提利息.人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把“期末”理解为“每月末”;二是把“期末”理解为“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  相似文献   

11.
在物业税短期内难以走完立法程序的前提下,必须通过修改《房产税暂行条例》,将房产税征收对象扩大至个人非营业性用房、农村非住宅用房,并以超过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部分作为税基;取消房屋租金收入的计税依据,预防合理避税;以房屋市场评估价格代替房屋原值;因地制宜,实施幅度比例税率,从而达到增加房产保有环节税收,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理性消费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征信业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提出几点应对措施,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征信业管理条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纳税已成为现代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税收筹划是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节税,减少税负,获取利润的科学方法。本论文将站在纳税人的角度,从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工资三大方面详细阐述企业在涉税事项上的税收筹划。以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节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税收饶让抵免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饶让抵免作为税收抵免法的延伸和附加,其作用和意义不在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而是确保饶让受予国鼓励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相对于饶让政策的积极作用而言,我国部分对外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规定的税收饶让条款,负面影响是存在的,但通过我们制订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措施和原则,相信是可以减轻或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京爱立信“倒戈”在我国银行业引发了一场“震级”不小的“地震”,使商业银行发展国内保理业务,开办“应收账款买断”即无追索权保理业务成为必要。但开办无追索权保理业务对银行来说又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为了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本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无追索权保理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的分析,提出了应如何建立和完善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议,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两点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1月16日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标志着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启动。对该方案税率设置与原营业税的比较并考虑各种类型的购进项目的分析表明,这次“扩围”试点从一般角度上看是降低税收负担的举措,虽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影响。然而,增值税改革除了对税收负担的影响外,还将改变整个税制结构的原有平衡,因此,未来增值税“扩围”的进一步推进必须与税制结构长期调整的定位相协调,必须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在考虑世界范围税制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增值税制度,包括课税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设置和税务征管的协调等。  相似文献   

17.
熊鹭 《西部金融》2013,(11):14-17
本文对16家上市银行2005-2012年连续八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样本银行呈现所得税增长与资产规模增长基本同步、净利息收入税负高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所得税已成为样本银行缴纳的最主要税种三个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现行银行业流转税制要素设置的四个方面问题,并比较银行业“营改增”三种路径对银行业税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税收激励是政府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常用的政策工具之一,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和CiteSpace文献计量法系统分析了税收激励下技术创新研究概况。结果表明:税收激励下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发文量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研究以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为主,已形成稳定的期刊群;研究作者与机构主要集中于财经类院校与研究院;研究脉络主要围绕税收激励政策及强度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税收激励政策的比较研究等展开,侧重从所得税和增值税分析其对企业创新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申报纳税是现代税收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税收征收方式,我国税收征管法也规定了纳税申报制度。税收是公法之债,纳税人与国家居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因此,纳税人不仅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更有主动申报纳税以确定税收之债具体内容的权利,在发现纳税申报瑕疵之后,也有权利对之进行修正。本文通过阐述纳税申报瑕疵修正的理论基础,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制度,探讨我国纳税申报瑕疵修正如何完善,以期贯彻税收平等理念,保护纳税人在税收征收中的权利,提高税收效率。  相似文献   

20.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其次分析了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企业如何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后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