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企业核心能力的刚性特征及其超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自“核心能力”被提出以来,该概念仿佛成了企业的“万能金钥”。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这一事实,核心能力容易走向其反面,形成刚性。核心能力刚性抑制了企业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创新的能力。本文首先提出了核心能力刚性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核心能力刚性的载体,进而对核心能力刚性的本质即路径依赖现象从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最后讨论了核心能力刚性特征的克服。  相似文献   

2.
建筑业企业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历史时期,显现群体诞生、成长、衰落和结构演变等组织现象,迫切需要揭示这类组织运行的内在规律.运用组织生态理论分析了建筑业企业群落的构成;通过比较陕西、江苏和浙江总承包与专业承包企业种群的生存状态,发现在合同额、企业资产、从业人数、利润总额等维度上,总承包企业具有较高的资源占有率,而专业承包企业具有较低的资源占有率;不同区域环境下建筑业企业群落结构进化的程度有所差异.从组织种群间竞争的角度分析了建筑业企业群落结构动态的影响因素;在资源分隔理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建筑业企业群落结构的进化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地方建筑业组织的进化过程,提高产业组织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在炼化企业中变压器在供配电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供电设备的核心之一,然而由于变压器事故处理和维护水平低等种种原因,变压器故障问题发生仍然比较频繁,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变压器加强定期维护,提高变压器故障维修技术和手段,对保证变压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核心能力的构成维度及其特性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核心能力由文化、制度、技术、管理等四个维度构成,其中绝大部分具有“方法性”特征的隐性知识,具有难于仿制的、暗默的、集体共有的、深植的以及整合的特点。核心能力的技术、文化、制度、管理等构成维度的双重潜在性决定了核心能力同时也可能是核心刚性,核心刚性以范式刚性与能力惰性形式表现出来。中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应从四个方面切入:在企业制度维度层面构建有效、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前提;加强技术维度创新,致力于建立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并适时地变换渐进性创新及突破性创新两种模式以完成核心能力的培育与再造;塑造以创新、变革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文化,并不断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变革;加强管理维度的创新,对企业内外部的资源、知识、能力进行整合和协同,实现制度、技术、文化维度之间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在提高国家区域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自创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拉动区域创新的核心主体, 而企业家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指导者,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因此, 本文以自创区的203 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 在探讨企业家特质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同时把企业创新引入该影响过程。 研究结果发现: 企业家教育水平、 职称、 从业年限等特质对企业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且企业创新在企业家特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现代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会计核算,而是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但由于受历史原因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抓住财务管理这个经营管理的关键控制点,以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7.
技能型人才区域流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互动循环关系, 地区经济差异是技能型人才区域流动的动力因素, 技能型人才集聚又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才诉求的动态变化, 技能型人才流动更趋复杂。本文运用进化博弈模型, 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权变条件下技能型人才流动行为的进化稳定策略。研究表明, 在流动收益、流动成本和外部机会共同作用下, 有序层流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区域流动形式。经济差距扩大时, 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集聚; 当经济差距缩小时, 人才分层环流, 即高技能人才单向流动, 一般技能型人才呈现人才稳定和回流情况。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新的经济形态下,知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联盟在破除核心能力刚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一条重要发展战略.本文在分析核心能力知识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联盟中协同创新与核心能力、核心刚性的关系,从知识流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入盟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晓琴 《中国石化》2006,(12):39-40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重视人的作用。如果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一种刚性管理的过程,那么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则是一种柔性管理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要在坚持运行有序、有章可循的刚性准原则的同时,融人企业文化的柔性管理,刚柔相济.从而弥补单靠硬性约束带来的不足与偏颇。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形成最佳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大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和大型化工公司都在不同程度地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规律,基于系统论构建模块化企业、实施企业级优化。这一系列旨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反应速度和差异化水平的系统优化和创新战略举措,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能力、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中国石油化工类企业应在先进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对国际上同类企业和自身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总结规律,并探索出系统优化和创新的途径,为中国石油化工类企业的系统优化、创新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石油化工类公司应放眼长远,以系统论和持续改进的思路,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优化和创新,使企业更稳健地发展,早日跻身世界著名公司之列。  相似文献   

11.
产业多样性与经济稳定的关系是经济理论者和区域经济决策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相关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通常认为产业多样性有利于区域经济稳定,但是相关证据缺乏说服力,仍然存在大量争议。文章立足于产业多样性概念的演变,分析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稳定之间关系的不同论点,并归纳总结现有研究的缺陷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公司治理: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文中指出,伴随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不断演变,公司控制权已经从所有者手中转移到了内部的经营者和外部的监控者手中。最初,经营者和监控者都是以增进或保护所有者权益为初衷来介入公司事务的,但经过数十年的演化后,二者一道从股东手中攫取了大部分的公司控制权,实现了对公司的联合控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代理理论以及以其为理论背景的股东价值论的兴起,是美国公司治理晚近的一个主要进展,但在这个时期里,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日渐式微的基本态势,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本文讨论了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世界性影响,并指出它不是一种理想的公司制度。  相似文献   

13.
Actual and Preferred Working Hou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use British panel data to investigate whether or not subjective data on desired labour supply provide information on future labour market behaviour. We find that, although men and women are able to adjust their work hours in line with preferences, this is greatly facilitated through within‐ and between‐employer job changes. We also find that hours constraints are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of leaving the labour market and within‐ and between‐employer mobility. We conclude that rigidities in the labour market exist and that these rigidities impair the welfare of employees.  相似文献   

14.
TD-SCDMA系统中基于递归平均的外环功率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鹏  李莉 《河北工业科技》2008,25(6):342-345
功率控制是TD-SCDMA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降低干扰、增加系统容量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TD-S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平均的外环功率控制算法,并对不同信道条件、不同控制输入参数的闭环功率控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系统性能的提高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bstacl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supply chain by means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Through modeling, the game payoff matrix of core enterprises and suppliers as well as their replicator dynamic equations are obtained. Subsequently, an analysis of two populations that adopt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s conducted through replicator dynamics. The two populations achieve an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through continuous imitation and adjustment to the strategy.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parameters, the influence on the RFID application strategy selected by core enterprises and suppliers of factors such as implementation risk, tag cost, system cost, maintenance cost, compelling force of core enterprises, and expected return, among others, is verified.  相似文献   

16.
Most serious discuss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is governed by a utilitarian framework in which the success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is measured by some criterion of productivity. This exclusive emphasis creates undesirable rigidities in larg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pon which industrialized societies are so dependent. An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constraints on the social flexibility of existing networks is offered in support of an argument for deliberately building playfulness, in line with certain modest proposals, into the organization of emerging networks of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7.
自动计量分装机控制系统是分装机的核心部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参数设定、瞬时值及分装次数显示、振荡强度连续调节、超差报警等。系统由输入电路、显示电路及电气电路等组成,并采用单片机及串行外围电路为主要部件;部分硬件功能采用软件实现,使得该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强,使用方便。本文详细介绍了自动计量分装机控制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历史演进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现行伞形监管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评析了美国本轮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指出了本轮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本轮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将对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产生广泛影响。当前我国应尽快建立一元金融监管体制以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以保护消费者利益;转变金融监管方式,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同时,我国还应加强国际监管协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9.
We study how intra‐industry product diversity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by analyzing the implications of expanding a firm's product line within its core business. We conjecture that increases in product diversity initially undermine performance because of negative transfer effects but then improve it due to economies of scope. We further theorize that this U‐shaped effect of product diversity becomes more pronounced as the firm increases the intensity of its technology investment, yet is likely to be attenuated by the firm'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with intra‐industry diversification. Data on 156 U.S.‐based software firms operating from 1990 to 2001 furnish support for these conjectures. Our study advances emerging research on intra‐industry diversification by underscoring some of its contingent performance effect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