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如何借助事件营销,是许多企业追求的营销方式,尤其是面对像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事件,众多企业更是求之不得,比如啤酒行业的青岛、燕京品牌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而不作为奥运赞助商的企业,能否同样成功营销甚至独占鳌头呢?雪花啤酒的成功营销方式——逆势营销,即“非”奥运营销,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陈谷 《企业文化》2008,(8):50-51
奥运营销是战略问题 搜狐的奥运营销案例是所有的企业奥运营销中最值得剖析的,因为其身份很特殊。第一,搜狐是奥运赞助商中唯一的媒体,它既要利用奥运会的机会营销自身,又要为其他的企业提供营销平台;第二,搜狐作为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的承办方,还身负奥运官方报道和向全世界展示2008北京奥运的历史使命。所以,搜狐的身份可以说是既是官方,又是中立的媒体,还是企业。这样的身份,决定了其奥运营销的战略和战术会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3.
2008北京奥运会已经闭幕,奥运会不过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将停止利用这种身份进行商业行为。人们要问:现在奥运会结束了,企业在奥运营销上的投入还能起到多少作用?企业要怎样进行奥运会之后的营销?  相似文献   

4.
奥运营销是战略问题搜狐的奥运营销案例是所有的企业奥运营销中最值得剖析的,因为其身份很特殊。第一,搜狐是奥运赞助商中唯一的媒体,它既要利用奥运会的机会营销自身,又要为其他的企业提供营销平台;第二,搜狐作为北京奥运会官方  相似文献   

5.
陈哲 《中国新时代》2007,(12):41-43
搜狐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赞助商,是奥运赞助商历史上第一家互联网企业,由此引发互联网硝烟弥漫。新浪作为与搜狐势均力敌的大型门户网站自然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之上。然而对于新浪而言,在奥运营销这场战役中,要战胜的对手是自己,而不是同业搜狐。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最激烈的比赛,不光发生在赛场之内。在赛场之外,还有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无形战争”,无论是奥运赞助商,还是非赞助商,都渴望通过奥运这场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会,来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拉动市场业绩。奥运营销官,是许多公司专门为推动“奥运经济”而设置的新兴职位,他们是奥运营销的幕后推手。在他们眼里,奥运营销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奥运营销?  相似文献   

7.
胡霞 《中国新时代》2007,(12):50-53
奥运还未来临,但是在空调行业的奥运营销战却已是如火如荼:海尔成为2008奥运白色家电赞助商;TCL成为中国女子网球队首席赞助商;长虹也在2008北京奥运会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获得了中国乒乓球队主赞助商的资格。各个实力品牌争先恐后地挤进奥运Top赞助商  相似文献   

8.
相俊红  孙春艳  葛鑫 《经营者》2007,(16):22-33
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所有的企业都重新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非赞助商和赞助商之间他们正在如何布局?他们围绕奥运营销所进行的PK中,谁更高、更快、更强,在智慧、技术、创意、实效层面,谁更胜一筹?在商业竞争中,时间是公平的裁判,成败得失都由它定。从现在开始,所有赞助商和非赞助商企业在时间面前可以尽情挥洒智慧,这一年的时间是书写答卷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是修正自己的过程,更是决定胜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据悉,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将停止利用奥运特殊身份进行商业行为。奥运会结束了,企业在奥运营销上的投入还能起到多少作用?企业要怎样进行后奥运营销?  相似文献   

10.
思考一:奥运营销的最高境界是成功地营销国家和成功地营销民族形象,韩国就是典型 自从北京获得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后,奥运营销就成了一个我们最常讨论的话题,奥运营销也成了奥运经济学中的主要部分。奥运营销,我们营销什么呢?在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的前几年,不论从政府还是企业,从理论到宣传都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利用奥运会这个机会来营销品牌和营销企业。所有的理论指导和营销概念都集中在营销产品品牌和营销企业形象上。  相似文献   

11.
《上海国资》日前报道赞助体育赛事是各大啤酒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尤其是奥运会,更是被啤酒巨头们奉为最佳商机,当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啤酒都决定走常规的“奥运营销”路线,雪花啤酒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采取颠覆式的非常规奥运营销策略。然而雪花的“非奥运”,实质并非“不奥运”。之所以称之为“非奥运”,是因为雪花没有像其他品牌那样以传统习惯上的”奥运赞助商”身份出现,而是目标直指奥运会不可分割的主体——观众。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的确是一个巨大商机,但对于赞助商而言,取得奥运会的官方身份仅仅是拿到“敲门砖”而已,并不意味着已经赢得了这一场商业比赛——就像格兰仕空调,十个人中有九个人猜不到它也是奥运会的空调赞助商。 奥运不仅是奥运赞助商的奥运,也是所有企业的奥运。某种意义上,非奥运赞助企业并非就是出局者,因为他们也完全有机会合理合法地利用奥运资源进行市场开发和营销。  相似文献   

13.
孙仁斌 《经营者》2008,(17):86-87
一届奥运会出现燕京、青岛、百威三家啤酒赞助商,这在奥运赞助史上绝无仅有。在奥运赛场上,啤酒商的奥运营销激战正酣,各路商家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一家赛着一家的翻新花样,上演了一场好不热闹的啤酒奥运会。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6,(6):34-35
中国移动在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后,如何利用奥运会这个巨大的舞台把自己锻造成全球一流的通信企业?如何在奥运营销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事件营销。  相似文献   

15.
<正>距2008年奥运会不足×××天,随着奥运倒计时,公众关注度日益提高,而企业的可运作时间日渐紧迫。奥运会作为全球几十亿人口的集体狂欢,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商家们四年一度的重要营销战场。对于企业来说,成为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占据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获得巨大利润回报的平台。2008年奥运会是一个难得的营销机会,但是企业怎样才能抓得住这个机会,怎样才能抓出实效?很多企业也登门拜访或者函件提问,我已经不止一次和读者交流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奥运营销”成为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品牌飞跃的又一新途径。文章指出奥运营销对企业的战略意义,时企业奥运营销的误区进行充分分析,并指出企业进行奥运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企业开展奥运营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因为高昂的赞助费用,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北京2008奥运合作伙伴、北京2008奥运赞助商以及北京2008奥运独家供应商这四种形式的奥运赞助几乎全部被国内外各行业的一线企业占得。那么,非奥运赞助商们该如何在奥运中有效营销呢?  相似文献   

18.
隐性营销:当伏击遭遇狙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些试图搭乘2008年北京奥运会免费便车,并借此开展隐性营销的非奥运赞助商们,遭受到了来自奥组委的狙击。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奥运期间,著名体育运动品牌李宁与央视合作的节目不见了。8月4日,湖南卫视竞技类强档节目《奥运向前冲》被迫更名为《快乐向前冲》。据了解,由于该档节目的赞助商华帝公司并非奥运赞助商,才遭此临阵更名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毋庸置疑是一场难得的商机.无论是有幸成为本次奥运赞助商的企业,如联想、海尔,还是无缘这一资格的绝大部分成长型企业,无不跃跃欲试争相利用这一“家门口”的历史机遇以将自身品牌传播得更远,长期以来,随着实力雄厚的外资品牌的大量涌入和步步紧逼,中国市场上众多本土品牌可谓举步维艰,面对奥运经济所带来的营销机遇,本土企业如何借助奥运这一天赐良机,展开品牌推广与传播.已成为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奥运营销之于企业与其说是一次豪赌,不如说是一种战略投资。当国内营销界纷纷把目光对准那些行业龙头的奥运营销表演时,研究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奥运营销便成了一个被冷落的话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中小企业在奥运营销中所遇到的难题,并从中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