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20年来,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户籍制度几乎很少改革。由此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阻碍了社会流动,使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协调;二是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因此,农村发展新阶段的任务就是要深化改革,进一步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大力推进城镇化,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城乡间的生产要素不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流动,妨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要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实现农村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已成为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略陈管见。 (一)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客观要求,也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实了内容。 1 、土地是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化的商品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它不仅需要充满生机的商品市场,更要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目前农村中的劳务市场、资金市场正在发育,而土地流转明显滞后。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其它要素无法取代的稀缺资源。如果离开了土地要素的流动,农村的市场体系就不完全。搞市场经济没有无价的资源,建立正常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使之与其它市场相互配套、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如何把农民引向市场靳振贵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长期束缚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广大农民解脱羁绊,农村经济获得了一次质的飞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使广大农民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对于市场经济,农民还比较陌生。这突出地表现在经营和决策判断上的...  相似文献   

4.
“费改税”是针对目前我国“费大于税”所提出的政策主张。这一政策主张,目前在安徽农村首先实施,意义重大,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我国农村的又一次革命。如果说前次革命解决的是广大农民温饱问题,那么这次革命解决的则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问题。尽管这两次革命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农村生产领域,后者侧重于农村分配领域,但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改革开放是从农村扩展到城市的,但是,目前我国城市改革已经走在农村的前面,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5.
经营权从所有权分离出来,实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是中国特色农村市场经济制度变革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物权化向资本化的转移,是中国特色农村市场经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二次质的飞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化是其物权化的结果,是解决土地流转难题,推进农业经营机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的基础,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必然趋势,是农民拥有国民收入分配权的重大制度变革,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城乡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业产业化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分散经营与市场的矛盾突出地反映出来,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因此,为实现农业和市场经济的联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低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关键就是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农业产业化就是改变传统体制下农村产业组织封闭单一,产供销脱节的状况,按照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民并没有真正意义或物权意义上的土地财产权利。从成都市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在这场改革中,农民个体表达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权能的完整性及"私有化"的强烈追求,以"还权赋能"为指向的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改革适应了农民的这一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指导下进行新的实践探索,改革的方向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制度框架下使物权化的土地产权向农民回归,重新构建农民与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财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江苏乡镇工业企业的诞生与发展江苏农村存在着人多地少的资源压力,广大农民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必须寻求新的收入来源。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民离乡进城既受到户籍制度的管制,又受到城市就业及福利制度的排斥,大量过剩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只能被长期束缚在狭小的土地上。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改革使得在人民公社体制下被隐蔽起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在城市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仍然限制城乡之间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广大农民不得不在农村内部寻求发展非农产业的机会,而江苏农村具有相对发达的社办工业基础、较高的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生产力是一种解放李有忠邓小平把改革经济体制视为对生产力的一种解放和发展,又把对经济体制的根本改革归结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必然走势,也是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也是指导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行动纲领。我国十几年来的农村改革的发展,一直是以市场为取向、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题的。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超前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我国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也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机制在整个经济领域中作用的加大,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农民和各级领导都感到困惑。有些同志把当前…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管理,促进合法、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通过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步伐,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优质率,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地证券化: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是 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1.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建立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巩固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重大战略决策,深得全党、全国人民的拥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求增加农村生产要素的投入,还要求在生产关系方面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而在农村生产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是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所有权,建立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农村市场经济建立发展与农民收人》一文,分析了15年来广东农村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和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关系,从而得出市场经济成份越大,农村经济发展就越快,农民收入就越高的结论。1992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1307.65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高66.8%,这就是全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目前,广东农村市场经济仅仅是初步形成,距离“放而有度、管而有法、活而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距甚远。更需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5.
郑翎 《发展研究》2007,(4):63-65
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嫁接,重要的就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运行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6.
规范管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隐春 《经济论坛》2003,(20):56-57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在所难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同程度的存在是一个历史性的现象,各个年代都有过,不同之处在于,随着情况的变化,其数量是越来越大了。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与之相应的户籍管理制度、粮油供应体制,以及其他各项制度的严管和阻隔,不可能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而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各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制度的逐步建立,就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改革了农村生产关系,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这样就使大批脱离土地的农民有了外出择业的…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在我国农村,一种新型的经营机制应运而生,这就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推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为农村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后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一是农业的分散经营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二是农业社会效益高与农民收益低的矛盾;三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和当地农民进行了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就此应运而生并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罗雷 《财经科学》2000,(6):103-10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生产关系的一项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尤其是当今建立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状况和农民状况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即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将严重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把股份制引入集体经济,在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建立起农村股份制合作制。他们将原属集体所有的土地、财产和资金等以股份的形式量化为组织内部农民共同占有的,或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集中各种闲散资金形成股份的,以股份制方式组织运行的一种农村新体制。以求达到明晰产权,稳定承包、调整关系、改善管理、解决矛盾、合理分配、促进发展目的。试验一年多来,成效显著,一是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改革旧体制,突破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为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二是通过调整农村产权制度、调整农村的经营体制,调整农村的分配关系,为今后农村全面发展,造就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进一步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以罗村镇下柏区为例,集体收入成倍增长,农民收入水涨船高,1993年预计人均可达3800元。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制度是指在一定经济性会条件下的土地关系总和。主要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以及国家的宏观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的一个主要社会经济问题。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制度也在不同的时期存在了很大差异,本文就当前土地制度改革作一探讨。 一、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我国土地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改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推行,实现了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农民第一次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从而使农民和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这一土地改革使几乎所有中国农民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不仅给中国的农业,也给中国经济的其它部门带来了良好的结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农村的繁荣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全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已面临着诸多新情况,从土地的产权、管理、使用到流动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