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自然垄断产业中,由于规制机构与被规制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价格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制约,而制度背景和经济发展程度是设计一个适合国情的规制定价机制必须考虑的前提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制度特征如何影响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定价机制激励强度的权衡。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适合我国目前制度特征的电信产业规制定价总体模型——基于收益率规制并加入动态激励因素的规制定价模型.最后对未来的规制定价机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价格上限规制有效地融合了成本降低激励与有效定价激励,能够消除收益率规制带来的A——J效应,具有较强的配置效率激励,其竞争中性特征适应于自然垄断的独立性。整体价格上限可以阻止纵向一体化产业接入定价中的掠夺性定价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上分析了价格上限规制的含义与特征,探讨了其在不同业务领域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电价定价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成本加成模式,即中国《电力法》规定的成本加利润加税金的定价模式,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电力工业垄断经营条件下的电价定价模式;另一种是竞争定价模式,即英美近期提倡的在发电和销售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在电力市场上通过竞争确定电价.其实两种定价模式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定价模式,前者是垄断经营条件下的定价模式,后者是竞争条件下的定价模式.但是在中国,人们往往把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看成是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电力定价模式,而把竞争性定价模式看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定价模式,似乎都青睐竞争定价模式.电力企业赞成竞争定价模式,以为竞争定价可以摆脱政府控制价格,电力工业可以藉此走向市场;社会赞成竞争定价模式,以为可以像英国那样,通过电力市场竞争可以降低电价.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两种定价模式呢?  相似文献   

4.
煤炭产品定价方法初探重庆煤炭设计研究院李宗万,黎义兵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产品定价方法鉴于煤炭产品的特殊性(自然形成、无需包装、大批量成交等),笔者认为煤炭产品的定价方法应以成本导向定价法及需求导向定价法为基础,辅之以市场竞争定价法,使煤炭产品的定价...  相似文献   

5.
互联互通的资费水平直接关系到电信业竞争的公平性与主导运营商的生存.中国的互联互通资费是以用户资费为基础参考有关情况进行结算的,导致主导运营商降低互联互通服务质量,扭曲竞争环境.本文详细讨论了主要的互联互通接入定价方法的利弊,认为就中国现状而言,应尽快过渡到长期增量成本法等激励性规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信网络接入费Ramsey-Boiteux定价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电信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的电信业几乎是归国家或垄断企业所有,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垄断带来了低效率并产生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各国政府都力图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有的通过分割原垄断企业,形成多家独立的电信公司;有的培育新的大型电信公司  相似文献   

7.
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多家办电和多渠道集资办电,实行了以电厂个别成本为基础的还本付息电价制度。还本付息电价制度在促进电力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电力成本无约束、电价不断攀升、资源配置劣化的问题。九十年代末,经国务院批准出台了经营期电价政策,主要是将按电力项目还贷期还本付息需要定价改为按项目经济寿命周期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定价,将按个别运行成本定价改为按社会平均先进运行成本定价。经营期电价对于约束电力成本、降低上网电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本质上是仍然是基于电厂个别成本的定价方法,目前,“一机一价、一厂一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市场化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中国电信分拆后中国电信业市场新格局的变化,研究和分析了今后3-5年中国电信业市场化进程的走势,并对电信公司资产的多元化、民营资本的进入、打破行政性垄断,建立市场化垄断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定价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信息产品的特性要求产品定价依据从边际成本转向消费者支付意愿,但消费者对信息产品的支付意愿往往差别很大,这要求供应商通过产品差别化与差别定价获得尽量多的消费者剩余,保证收回成本与实现利润最大化。信息产品特性和网络市场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差别定价将是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主要定价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版本划分和捆绑销售等差别定价模式在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石化行业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行业,基本上可归为供给成本影响,需求拉动影响和国际市场影响三大类。在国际影响方面,业内一致认同石化产品尤其是合成产品是国际定价的产品。在整个国际定价的大背景下,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通过国际定价机制,传递着多重影响因素的变动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叶莉  房颖 《工业技术经济》2021,39(11):99-108
本文构建了包括政府、 银行与企业在内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 推演得出政府环境规制、企业环境治理与银行利率定价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重污染上市公司 2012~2018年数据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 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治理有显著正向影响, 对银行利率定价有显著负向影响; 企业环境治理会显著降低银行利率定价; 企业环境治理在政府环境规制和银行利率定价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相比于低质量环境信息披露企业, 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企业中, 环境治理的中介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制造商统一定价, 本文构建制造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 在集中决策、 分散决策和协调决策下, 对促销及协调策略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零售商谈判能力、 制造商促销成本分担比例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 结果表明: 集中决策下产品价格最高, 总利润最大; 零售商谈判能力大小决定制造商是否采用促销成本分担契约; 当零售商谈判能力较小时, 促销成本分担契约虽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完全协调, 但会实现供应链各成员利润的 Pareto 改进。  相似文献   

13.
认知价值定价法在服装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服装市场营销中,非价格因素的影响有所加强,但非价格因素只有通过价格表现出来时,企业才能创造收益。服装的价格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在定价时,企业既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企业的成本补偿,因此,定价过程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双向决策的特征。制定合理的价格,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得益,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目标。本文在价格理论基础上,采用访问法、观察法对服装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认为认知价值定价法是服装企业应采用的较好定价法,并通过问卷法做消费者调查,对认知价值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我国电网定价折旧率不能简单参照国际经验取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成仁  高效  李英 《电力技术经济》2008,20(1):52-57,65
政府对输配电价实行成本加收益管制,输配电成本是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组织制定《输配电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其中,有人建议参照有关国际经验,将电网企业的定价折旧率定为5%。折旧对电网企业的影响,尤其是对电网建设资本金的影响,非常重大。本文从经济折旧理论入手,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电力工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我国电网定价折旧率不能简单参照国际经验取值的理由,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煤电价格联动一直是一个引起巨大争议的问题。因为煤是发电成本中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因此有人认为电价要跟着煤价走。这种思路的根据是成本决定价格,而不是供求决定价格。要解决煤电价格中的矛盾,必须放弃成本定价的思路,改为供需决定价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软件产业的搭售与掠夺性定价行为进行了法律和经济分析。在美国现行的反垄断法体系中,这是属于典型的滥用市场势力的两种行为。但在软件产业却不能凭借传统标准简单地把这两种行为归结为垄断行为,而应从产业本身的特点和竞争环境出发谨慎对待。如一味运用美国现行的反垄断法惩罚软件产业正当的竞争行为,只会从更大程度上抑制竞争,损害消费者福利。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反垄断法应该顺应经济和技术的  相似文献   

17.
“还本付息”电价体系对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但随着用电紧张局面的基本缓解,电力消费效用的矛盾开始突出,用电侧“优价”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国家开始着手对原“还本付息”电价体系进行改良、修正。尽管在以社会平均成本定价体系中,依旧没有摆脱以成本定价的原则,但将成本定价下的各测量值做了具体的规定和修正,延长了还贷时间,且明确的资本回报将电价空间拉长。这项政策的出台,可以在短期内明显解决用户侧要求的“优”和价的矛盾,有效抑制电价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的过程中,独占传输网络的纵向一体化垄断厂商可能对下游市场新进入者实施接入价格挤压。接入价格挤压从属于价格歧视。尽管一定条件下的接入价格挤压具有正向的竞争效应,但垄断厂商将具有同等效率或更高效率的独立厂商驱逐出市场则应该受到规制。接入价格规制包括政府直接规制定价和反垄断法间接规制定价。直接规制定价中整体价格上限较为可取,而反垄断法间接规制需要采用基于福利后果分析的合理推定原则,但从短期来看采用直接规制更有效率。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接入定价规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内部服务供给的方式和效率对现代公司的竞争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内部市场理论的视角,将经济组织内部各个部门视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在一个内部垄断供给的分析框架中分析了分权化组织中内部服务的供给过程。讨论了转移定价、内部垄断、目标不一致性和组织规模等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内部服务供给效率的一般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定价博弈模型主要通过定价营销及与对手区分的竞争优势来实现市场份额的转换。当前,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具有横向竞争的寡头特点。基于中国成品油市场竞争模式与产品同质化的事实,构建包含不确定成本信息环境下的厂商定价模型,利用A和B两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理论机制的正确性。结合经典的古诺模型与豪特林模型,引入成本信息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均衡状态下厂商的最优定价与自身边际成本、其他厂商的成本分布信息以及消费者的距离敏感系数有关。实证结果显示,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回归系数与理论模型结果基本一致,从侧面验证了理论定价机制的正确性,引入拓展信息的联立方程模型在价格预测方面的准确性更高。对于不同级别的企业决策来说,博弈研究的方法都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模拟和预测。可以进一步将模型方法工程化,通过工具软件来实现对博弈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